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在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刘易斯"拐点"出现、货币供应不断增多和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慢慢减少,人工成本迅速上升成为水果生产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1990—2010年宏观统计数据,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梨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梨面积区域变动具有明显的负效应,且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基于水果产业的自然经济属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环渤海、长江中下游及云贵地区、西北地区的影响逐次降低。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应大力培育发展水果省力化栽培模式,降低成本;把握水果布局变化规律,适时适地引导各种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最终实现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劳动力成本和质量对我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质量变量:小学入学率、万名就业人员中的研究生人数与留学归国人数对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而小学升初中率、初中升高中率和高中升高等教育率及劳动力成本变量(服务业工资)与服务业利用FDI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城市房价供需调控的政策措施对限制本地房价上涨并没有显著效用,但对周边区域其他城市能够产生一定的负向空间外溢效应;经济集聚区域的产业结构会显著影响城市价格。因此,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并抑制其对城市房价的拉动效应,应该更进一步优化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积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完善城市住房供需调控的政策体系,促进经济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献和数据人手,总结了影响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对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各种牧区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效应对比决定牧区劳动力是否转移的结论,然后根据实际调研,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牧区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效应,得到了人地矛盾是牧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是决定转移出去的牧民能否不回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体现出难度大、成本高、进展慢、收入低等特点.如何根据西部地区资源禀赋、文化特征、劳动力素质等特点,寻求能够有效解决其"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是当前我国劳动力转移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国外对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解释,以及国内学者围绕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决策因素、特征、影响、民族特殊性等问题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对其基本观点、理论意义以及缺陷进行了综述及分析,总结了现有文献对研究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问题值得借鉴之处,并对未来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转移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追求目标。为了科学体现劳动力转移过程及其成效。应建立包含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能力、产业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开发的劳动力转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开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能力和产业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需应用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着力分析劳动力转移工作过程中推力、拉力与结果因素之间的关联特征。为优化劳动力转移综合效应.应健全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接产业转移的机制,推广“就近就业”劳动力转移模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完善全面和动态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省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应用Chenery在研究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的测算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对总量生产率和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较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和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均逐步增加。提出了实行城乡居民的居住地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及农民工工资水平、建立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户宅基地流转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农户种植结构有助于科学回答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这一重大问题。通过全面考察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发现:(1)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趋粮化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2)土地流转形成的土地规模大小对农户种植结构存在动态影响;(3)的确存在农户种植行为溢出效应,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种植结构中的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4)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溢出效应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5)对于分散化土地流转农户,土地流转租金亦会促进种植结构“非粮化”,且能通过种植结构中介变量影响家庭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净收益。因此,政府应加强劳动力教育培训,引导低质量劳动力转移,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合理发挥农户种植结构中的溢出效应,加强农地流转市场监管,拓宽土地流转市场信息获取渠道,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轻农民租金成本压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有效地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本文在分析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的多种途径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是企业竞争力的必然,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总的趋势,不可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给国内企业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寻求新的竞争优势。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在短期内还是应该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否则所带来的冲击会影响到所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外国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我国1999年的相关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形回归模型对影响FDI区域性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当前我国FDI区域性分布严重失衡,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投资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加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提出了建议,指出改善投资环境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应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就业问题不仅表现在宏观总量上失业人数的增加,而且反映在区域就业分布的极度不平衡。文章着重从实证角度阐释了全球化、FDI与区域就业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 ,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 ,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小城镇 ,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 ,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 ,完善城市经济结构 ,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迁移会先扩大再缩小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我国近年来各省市的GDP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各省市的具体劳动和资本投入数据,可以确定劳动投入与人均GDP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劳动投入增加/减少时人均GDP同样增加/减少.结合对2006-2010年各省的劳动力净流入量与人均GDP水平之间关系的考察,证实较高/低的人均GDP水平会有正/负的劳动力流入,即我国正处于劳动力迁移扩大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阶段.为避免区域间差距的过度扩大,建议对经济落后省份加大资本投入,使其劳动力净流出带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上升;提高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边际收益,引导人力资本的区域内聚集和流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理性人的农民,在农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为摆脱贫穷的困境,走出家门来到城市务工,付出了很大的成本,甚至有时成本远大于收益,而没有达到增收的目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民增收,应从三方面做起: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成本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力成本具有二重性,对企业而言是成本,对劳动者而言则是收入;它既是成本支出,又是激励手段。劳动力成本是积极成本,不可与其他物质要素成本等量齐观。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显著且存在区间性,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是"激励不足",还是"过度激励",抑或"合理激励",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所处的区间。1999—2007年间,我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显著正相关,其激励功能处于加速阶段。现阶段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高收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较低的相对劳动成本,在保持劳动成本优势的同时,扭转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迁移中家庭存在留守妇女、孩子、老人问题,以及新"空巢"家庭等问题.这些非经济成本因素严重影响到农村劳动力迁移水平.因此,加快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鼓励农民工家庭式迁移,以解决留守妇女问题;加强父母与子女的联系,以解决留守孩子问题;落实《老年法》,兴办托老院,帮助老人,以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家庭情感交流,父母应调整心态,以解决新"空巢"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产分工是农户克服家庭林业经营困境、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交易成本理论,采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量信息成本的"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和衡量执行成本的"是否签订书面协议"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林业生产分工行为.同时,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林地细碎化程度越低,农户就越会选择林业生产分工.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在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信息平台、强化分工服务规范性、建设多部门综合联动的发展机制和适度扩大林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做出努力,以便为建设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和促进林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业生产分工是农户克服家庭林业经营困境、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交易成本理论,采用福建省农户调研数据,选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交易成本对农户林业生产分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衡量信息成本的"周围农户参与分工的比例"和衡量执行成本的"是否签订书面协议"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林业生产分工行为.同时,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林地细碎化程度越低,农户就越会选择林业生产分工.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在构建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信息平台、强化分工服务规范性、建设多部门综合联动的发展机制和适度扩大林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做出努力,以便为建设林业生产分工服务体系和促进林业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