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朝峰片汉语方言韵母的发音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ɑ,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读为[調];二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o,在朝峰片汉语方...  相似文献   

2.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北京官话区朝峰片的主要特征和分区分片标准,朝峰方言片的范围应作适当调整,大致为以下4种情况:(1)对原地图集中划归少数民族语言地区的三个旗县汉语方言的认可。(2)对原地图集归东北官话区的五个行政旗县汉语方言归属重新认定。(3)个别方言片点归属的调整。(4)确认八里罕方言岛。  相似文献   

4.
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汉语多种方言及北方少数民族语言长期渗透、逐渐融合的结果。赤峰汉语方言应归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朝峰片。  相似文献   

5.
赤峰汉语方言是一个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语音差别较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本文只讨论赤峰汉语方言较有特色的词缀。词缀往往能体现方言的个性,所以历来为方言研究者所重视。赤峰汉语方言的词缀较为丰富,后缀最多,中缀次之,前缀最少。普通话中的词缀,赤峰方言也常用,但很多词缀都跟普通话有所不同。赤峰汉语方言前缀主要有“老、小、二、初、第”等,这些前缀除与普通话用法相同外,在赤峰汉语方言中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赤峰汉语方言后缀甚丰,除“子、儿、头、性、气”等外,还有许多较有特色的后缀,如“巴、咕、拉、乎、嗒、查、登、悠、嘎、楞、摸、送、异、不拉叽、拉巴叽、不(巴)楞登、搭撒、鼓(个)伦敦儿、拉古拽(拉咕叽或拉嘎叽)、呼拉、拉(溜)哄、拉撒、唔的、个、半个(迈儿)拉”等等。赤峰汉语方言的中缀主要有“不、个、里、达”等。本文就赤峰汉语方言词缀问题作了初步考察总结及简单的分析论述。有些词缀并非赤峰汉语方言所独有,在整个东北方言、北京方言、山东方言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以要作深层次的详细分析总结,还有待对这些方言乃至整个官话方言的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揭示其结构特点、规律以及历史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贵阳方言的助词“”涂光禄(贵州大学中文系)贵阳方言助词□tau42①,无恰当的汉字表示,本文根据西南官话区一些地方曾使用过的方言字“”字记录。与汉语其他大方言区的内部差别比较,西南官话内部的一致性很高,各次方言区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  相似文献   

7.
保唐片方言被《中国语言地图集》归于冀鲁官话,但它古清入字今散归四声的特点其实与北京(东北)官话一致,而与冀鲁官话的石济片和沧惠片扞格不入。从现状看,保唐片方言与北京官话在许多语音特征上相同或相似;从历史看,它们都是燕云十六州割让于辽后在古幽燕方言基础上疏离中原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将保唐片方言归于北京官话,并将北京官话分为北京片、东北片、保唐片三大片。  相似文献   

8.
“春、秋、夏、热、冬、腊”分布最为广泛,是汉语古老而基本的时位语素。北京-冀鲁-兰银官话、中原-西南-江淮官话表示四季的语素各自相同,这与它们的形成历史、移民状况密切相关。“暑、寒、冷、凊”可能是古代南方汉语的区域性时位语素。在今方言格局形成之前,季节类词语中“天”对“日”的替换已经完成。今方言中“时位语素+方所成分”一类词语肇始于六朝,随着方所成分不断发展而丰富。    相似文献   

9.
朝阳方言是隶属于朝峰片的一个方言小片,地处北京官话区和东北官话区的过渡地带,与普通话有着很强的一致性,但是随着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大力实行,朝阳方言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朝阳方言词汇是朝阳方言中非常有特色、有价值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可以更好地将朝阳方言词汇的特点凸显出来,从而也为保留方言做出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10.
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将从词法、词类、句法和范畴四个角度对辽宁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但目前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值得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