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音乐与诗词     
歌曲是音乐(曲调)与文学(诗即歌词)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的。千百年来它们时合时分,“合”则相互补充,扩大了音乐和文学的表现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分”则挣脱彼此的束缚,独立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新的更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我国歌曲创作与发展的历史始终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相关联的,可以说,一部诗、词演变史就是一部歌曲创作的发展史,因此研究歌曲发展不能不了解我国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首歌曲完美的表现,除了歌词、旋律,还需要伴奏和歌唱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我们为歌曲配弹伴奏时,要综合运用钢琴技能、和声配置、曲式分析、基本乐理等知识,熟练地运用与歌曲旋律相适应的和声语汇和织体音型,做到内容和艺术的统一,使钢琴伴奏与歌声形成多声部的声响效果,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3.
从悲愤心声到战斗号角──简论抗战歌曲张荷歌声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歌声与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歌声的内涵就被扩大了,它不仅仅是旋律的本身,而是体现出一种时代的风貌。它既是社会时代的产物又推动社会前进。抗战时期的歌声就是一种战斗武器。在斗争...  相似文献   

4.
郑律成论     
郑律成是我国卓越的人民音乐家,他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我国音乐史上永远闪光的瑰宝。40年间,郑律成的音乐创作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时期、建国初期和10年浩劫时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郑律成的历史贡献:他是我国人民音乐的开创者之一;是延安歌咏运动的有力组织者和推动者;是我国军队歌曲的重要作曲家;是新生活和革命传统的不倦讴歌者  相似文献   

5.
歌曲的体裁,是根据歌曲艺术的表现特征及诸多因素来进行分类的。歌曲体裁与人类社会活动及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人们的内心情感,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创作出不同体裁的音乐歌声,来焕发出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人们无穷的智慧,鼓舞人们永远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戴瑞吉 《老友》2014,(12):16-17
幼时的我就喜欢音乐,读师范后更加迷恋音乐。1953年师范毕业前夕,我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居然被江西《教育工作》杂志刊登了,从此,我就有了一个“音乐梦”。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不仅努力学习音乐理论,还坚持歌曲创作,陆续在《赣江新歌》《广播歌选》《长江歌声》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其中有3首还被广播电台播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1956年5月间,县政府派人通知我去参加江西省召开的“音乐创作座谈会”,由此更坚定了我的“音乐梦”。  相似文献   

7.
吴雪晴 《社区》2009,(29):44-46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是荷兰。中国出现国歌的时间较晚,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却经历了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最初的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到成为今天激励人民群众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之音。百年来中国国歌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洗星海(1905~1945)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已往对他的生平和音乐观点都比较重视和颇有广泛研究,而对他的歌曲创作也不容忽视,更值得深入探讨。洗星海一生写了大量歌曲,约有五、六百首,现存在世的有250多首。他的歌曲追求一种豪迈的中国新兴音乐,能从各种角度反映他们(人民大众)生活的歌曲,“中国的需要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而是普通的音乐”,“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这些都表现出沈星海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洗星海从1929年冬在法国巴黎学习时就不间断写作,特别是1935年春回国以后为人民写作的…  相似文献   

9.
歌唱表演艺术是演唱者的音乐感觉、音乐记忆、音乐表现及音乐想象等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歌唱表演艺术及欣赏涉及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语言的连接美与音乐美,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情感表达,歌唱者的形体与神态,歌曲的个性与典型性等方面。虽然人们对歌唱表演艺术欣赏的方式、角度及审美品味不同,但通过歌声感染人、陶冶人,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却是歌唱者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歌唱中的感情投入赵慧琴音乐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艺术,也是感人最深刻的艺术。歌唱,也不例外。歌唱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使听众在音乐美的欣赏中,感化、引起共呜,开拓思路,振奋精神,激励意志,达到潜...  相似文献   

11.
借鉴地方音乐素材是现代歌曲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同时也使旋律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近百年来的优秀现代歌曲中 ,许多歌曲直接或间接地借鉴了地方音乐素材 ,成了歌曲创作教科书中的经典之作。在歌曲创作的教学与实践中 ,我把探索山西地方音乐素材的特点、范围及对现代歌曲的启示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山西是戏曲与民歌的“海洋” ,戏曲剧种、民歌类型及民歌数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是中华民族文明长河中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2.
歌曲钢琴伴奏是歌曲音乐情感表现的补充与升华,对歌曲情感的表现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不同题裁、体裁及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在写作手法上不尽相同。如何使钢琴伴奏与歌曲在情感、风格上保持统一,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伴奏写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革命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中的文艺产物,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音乐史上最为绚丽生动的革命话语表达。革命时期,革命歌曲是把握时代脉搏、鼓舞革命斗志、讲述英雄故事的文艺作品,是夺取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音乐工作者要继往开来,深入发掘革命歌曲的时代意蕴,弘扬时代主旋律,书写人民史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音乐力量。  相似文献   

14.
华中抗日根据地救亡歌曲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0年底,何士德、章枚、孟波、贺绿汀、沈亚威等著名音乐工作者先后到达华中抗日根据地。他们积极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用战斗的歌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民众团结抗日,对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寇起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与近代革命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歌词上看 ,题材广泛 ,从不同的年代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斗争。曲调从填词、选编、改编发展到独立创作歌曲的过程 ,作曲家们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这些歌曲抒发了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 ,起到增强爱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作用 ,一些优秀的代表歌曲至今在传唱着  相似文献   

16.
音乐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它也是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视作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重要组成元素。《和谐中国》、《国家》、《和谐大家园》、《江山》、《蓝天》等歌曲就是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涌现出的反映时代、引领时代、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词有色、为之配上曲的歌曲有色因而导致将有色歌曲定义为黄色音乐、蓝色音乐等有色音乐的提法,在没有实验和科学理论依据的情况下,有的倡导,有的惶惑。也有的将各种不同音质的音响音色化,作为音乐有色的依据,例如男高音的音色,木鼓的音色等等说法,并把这一观点不仅写进了众多的音乐理论书,还写进了“音乐辞典”。就古今中外来说,这种观点一直占主导。蝉音有高下之分,乐有文野之异。协和与不协和,稳定与不稳定,其实都是相对的音质组合连接运动规律的结果,并非颜色的作用。从音乐的材料上看,都是不同音高乐音的音质和…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是所有的艺术类别中最特殊、最神奇、最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音乐在传达和表达情感上都要优于其他艺术。音乐产生于人类,人类创造音乐的同时也被音乐所熏陶,塑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音乐使人类获得了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和探索音乐的特殊性,对于更好地发展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的特殊性在于:1.物质材料的特殊性;2.创作过程的特殊性;3.社会作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舒伯特之所以被称为“歌曲之王”一是因为他在歌曲创作上数量多,二是因为他能够在各式各样的歌曲中表达出各位诗人的不同个性来。三是他使声乐和钢琴变得同等重要,钢琴的音乐形象和旋律的结合,使歌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两方面成为谁也分不开谁的统一体,这就是他首创的“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20.
范晓君  李琳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4):58-62,66
粤东与赣南接壤,同属客家人聚居区,历史上采茶歌舞的交流频繁.而近代、现代、当代粤东采茶戏受赣南采茶戏的影响极大.现代粤东采茶戏《乌云下的歌声》主要唱腔的主题旋律均来自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赣南传统采茶戏音乐对现代粤东采茶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对赣南原采茶戏曲调的运用;二是将几首原曲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曲调;三是探索板式变化,发展音乐.《乌云下的歌声》的音乐设计突破了传统采茶戏过多套用现有曲调的做法,使原本“歌舞性”音乐唱腔具有“戏剧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