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以无所不在的形式和无孔不入的方式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必须经历的客观环境。通过对大众文化对青年学生产生有利与不利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从而达到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手机文化作为流行的大众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手机文化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为切入点,分析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大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过分依赖等正面、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文化观,以手机文化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对策,旨在将手机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期取得较好收效。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要面对的文化环境之一,它正在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渗透。作为娱乐性、商业性、政治性的文化符号,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一种媒介,并且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表现。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不可回避,研究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部剥夺与内部丧失是大众文化导致大学生心理蜕变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拟以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影响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心理在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下发生的急剧变化,并藉此使人们认识大学生心理变化的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在高校的流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重性的影响。正视大众文化的利和弊,探索大众文化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以便扬大众文化之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又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网络传媒的兴起及迅速发展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和交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大众文化。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大学生已经成为对信息技术最敏感和最易受影响的群体。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大众文化的走向。本文立足网络文化背景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在此从大众文化对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大众文化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运作上的市场性、传播上的多样性、功能上的消费性为特征的当代大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各界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辩证地分析大众文化的影响,积极培育良性循环的大众文化市场,迅速规范混乱的传媒活动,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由于其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表现出积极、消极两方面。本文就大众文化的产生、形成及其对青年价值观有何影响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凭借着其无穷魅力、丰富多样性特点、独特却又普及的传播渠道在今天占据强势地位。相反。高校校园文化却因社会的转型而展现出自己发展的不足和困境,多元化文化、注重实用的价值理念、大学精神不足等使高校校园文化正经受着大众文化的强力冲击与挑战。分析大众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找寻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探索行之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举措不仅是可行的,在当前还有充分的必要性。必须从对大众文化进行人文提升、大力弘扬主流校园文化、转变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观等方面着手,才能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也才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流行性大众文化影响大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过度娱乐性误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双向互动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社会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形成。因此,要采取措施,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众文化辩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执持民粹主义的价值立场,对确立大众文化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地位功不可没。中国大众文化批评文本大多刻写着擦抹不去的西方文化理论的痕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及本雅明、费斯克等在大众文化的辩护上不谋而合。大众文化辩护理论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在关于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上避免了或肯定或否定的单极化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认知、崇尚感、内涵认知、践行态度等几个方面调查了解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弱化趋势,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宣传教育方面的滞后是造成这一弱化背后的主客观原因。增强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需要不断完善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创新雷锋精神的教育方式,营造践行雷锋精神的社会氛围与构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承担着文化自觉的重任。大众文化的勃兴与扩张,对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形成了严重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认知的偏差、文化自信的式微、价值判断的困惑和文化理想的迷失等。要化解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消极影响,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自觉的方向;积极拓展文化实践,夯实文化自觉的根基;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文化自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质的层面思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发展、对高校德育本质的影响,以便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在开展文化启蒙、培育市民社会、推进民主政治的同时,其强劲的扩张也造成当代大学生理性精神的缺失,表现为理想主义价值的失落和功利主义的泛化。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充分挖掘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艺术表达的都是现代感性,只不过前者采取的是极端大众化的方式,后者采取的是极端个体化方式,二者之间从而形成日益尖锐的对立。与大众文化追求外在奇观、视听享受和标准化制作相反,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具有独立自足、走向纯粹与抽象、永无止境的创新等特征。大众文化与现代主义艺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即资产阶级现代性和美学现代性。通过与大众文化的辩证对立,现代主义艺术实现了对庸俗现实的反抗和否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兴起,大众文化的很多内容和形式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体现出多元化等倾向.大众文化的出现在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开新局面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探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来整合和引领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利用大众文化的积极资源提升和巩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士人与大众文化心理的交融 --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碰撞融合的角度重新阐述了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意蕴.元剧作家在向三国故事取材的同时,大众文化层面的某些东西也随之进入到三国戏中.剧作家的士人身分,以雅融俗的思维方式,其以史写心的创作本旨,又使三国戏印有雅文化的色彩,个中寄寓着元代士人群体的复杂文化心理.这从仕隐矛盾心态的投注,忠君观念的强化,三国人物身分品格的雅化等方面可见一斑.这说明元杂剧三国戏是士人与大众文化心理交融的产物.这种文化层面的碰撞融合,影响着三国戏的文化内涵、人物特征与美学风格,也影响着罗贯中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话语中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 ,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然而 ,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而又充满内在矛盾的文化境遇 ,肯定大众文化的进步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大众文化的弊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 ,大众文化自身也的确存在着种种不足和问题 ,必须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引导、规范、调节、控制和改造 ,以现代人文精神提升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