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形容词的重迭式,在许多语言里都存在,但重迭的语法意义和形式则各有不同。以汉语来说,动词重迭表示“偏量”。如:看看、说说,表示“看一下”、“说一下”之意。单音节词重迭连说两次:说说、笑笑;双音节重迭则把原词连说两次:讨论讨论、研究研究。形容词重迭表示“全量”,大体相当于加了一个“很”字的意思。如:好好、红红,表示“很好”、“很红”之意。重迭形式,单音节词和动词一样,连说两次;双音节词与动词不同,第一第二音节须分开重迭,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动啊动啊”及其有关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单音节动词后面分别缀以助词“啊”,并列组成“动啊动啊”结构格式。本文讨论这种结构格式以及和它有关的格式,着重分析它们的意义和句法功能。 “动啊动啊”中的两个单音节动词有相同和不同两种形式,分别写作“A啊A啊”和“A啊B啊”。和它有关的格式主要的有“A啊A”、“A啊A的”和“A啊B的”。它们都是动词性结构。 一、“A啊A啊”和“A啊A” A啊A的” “A啊A啊”和“A啊A”、“A啊A的”中,两个动词迭用,是迭词式并列结构。后两种格式与前者相比较,只有细微差别,可看作是前者的变体。 (一) “A啊A啊” 1 “A啊A啊”这种结构格式表示同一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反复绵延。例如: (1)有时候他读呀读呀,好象记住了单词,可默写的时候,又错了。(《为革命勤奋学习》8页) (2)范郎死了,她坐在长城根下,哭啊哭啊,哭倒了万里长城,自己也跳海自尽了。<《杨朔散文选》213页) (3)小江想呀想呀,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管怎么着,先去看看贾老板留下暗号没有。(胡正言、阎世宏《鸡鸣山下》205页) 这种结构格式多用于第三人称陈述句中,在句中经常充当误用语。如例(1):也充当复句的  相似文献   

3.
贝罗贝先生《双宾语结构从汉代至唐代的历史发展》提出唐五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双宾语结构,本文称之为“与之动名”式。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贝文例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的完整形式应是“动1+名1+与+之+动2+名2”,因为前面“动1+名片经常被隔断,于是被看作是“与+之+动+名”式,名2并不是直接宾语,这个不完整的形式并不是双宾语结构;第二类与上古汉语中的“为之动名”式极相似,“与”的意义和作用相当于介词的“为、替”,也不是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4.
蒙汉语使动句句义结构都由使役+施事+受事+谓词四个成分构成。但它的句法结构形式有差异:蒙古语使动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为核心构成,而汉语兼语式使动句由双动核结构构成;蒙古语使动态语缀是使动句的形式标志,是强制性的,而汉语与此对应施事者前出现"让、使、派、叫、请"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此外,还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后加上一些动态助词带上宾语表示致使意义。汉语语序手段决定兼语型使动句式的构成,而蒙古语的附加成分法决定带施事宾语的使动句的构成。在汉语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繁杂,分布于兼语句、"把"字句、连动句等不同句法框架内,然而在蒙古语表达中这一切统统都可以用带使动态标志的使动句对应表达。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主谓词组和后补词组,就其内部结构来说是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词组,就其组合形式来说却是完全一样的,即都是“动十形”格式。例如“调查清楚”、“说明白”、“学习认真”、“说容易”中的“调查”、“说”、“学习”都是动词,“清楚”、“明白”、“认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结构中的“补语”在小句意义的表达以及句法成分组成上的不同。文章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对汉语学界基本认同的七大类“动补结构”中的“补语”进行了重新描述,得出:这几大类“补语”或者与小句内的主要动词一起表达过程意义,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者表示词组内的中心词所体现意义的程度,用作小句内词组中的程度缓和词;或者体现小句的语气意义、情态意义和极性意义,用作小句的操作词;或者体现小句过程所期待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用作小句的补语。同时,文章探讨了“动补结构”中“得”字的功能,指出:“得”为小句或词组层次上的引出语,将引出成分的语义指向小句内的主要动词或主语,或者指向词组内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7.
“V_1+单音节V_2”的动结结构中,充当结果补语的单音节动词可区分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变化动词和非自主属性动词。考察发现,三类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由这三类不同动词作结果补语形成的动结结构在时态、语气、否定及句式变换等方面两两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形式动词句具有处置义,与“把”字句、SVO结构、受事主语句等构成处置义句式的原型范畴,在形式上它们具有变换关系。除了SVO结构,其他三种句式都是将受事置于核心动词之前。形式动词句和“把”字句在结构形式和处置义方面表现出平行性,非典型“把”字句和典型形式动词句共性较为显著,常可以用来对同一事件进行编码,但形式动词句的结构比“把”字句更松散,处置意味较弱。典型“把”字句是一种对“把”后受事有所移情的主观处置式。形式动词句则是一种客观处置式,具有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是编码复杂事件的优选项。客观构式的形成借助了介词“对”的语义、语法特性,以及语块“形式动词+动词”对动作过程的凸显。  相似文献   

9.
留学生在现代汉语运用上,常常出现语序安排不当的毛病。消除了“宾、补争动”的矛盾,实质上是化解了汉语结构上线性排列同语义上立体关系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动词与宾语”、“动词与补语”、“动词与状语”的贴近原则。通过宾、补调换位置、重复使用动词、受事宾语话题化等方法就可以消除“宾、补争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受动结构”归属动名词化而“动受结构”为分词化现象,前者可被状语修饰,核心动词可以被重叠使用,后者动态性偏弱;受动/动受结构都可以充当体词或谓词,受动结构充当谓词时有限制,该结构以古代汉语仂语化及宾语前置为基础,受西方合成词影响而产生,在韵律上符合汉语长短格音步,并遵从Cinque提出的非核心成分获得最重音指派的规则;受动式的核心成分是表达施动意义的动名词短语。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1.1 朱德熙先生《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一文①,提出关于动词“向”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对由动词性成分组成的“的”字结构以及由此类“的”字结构组成的判断句进行了新的分析。朱先生关于动词“向”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所谓“向”,就是指动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发生的联系。根据“向”的数目的多少,动词可以分成单向动词、双向动词和三向动词三类。  相似文献   

12.
论动后趋向动词的性质─—兼谈趋向动词研究的方法陈昌来一般所谓趋向动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独立的动词使用,其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的方向是合一的;另一是附加在动词后面,构成“V趋”结构,其用法之复杂、意义之多样、形式之灵活,充分体现了汉语语法构造的独...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印欧语等屈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词的形态和构形方式。如同一般汉语方言,贵阳方言动词并不象印欧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构形,而是通过动词与辅助成分~定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所说的各种语法格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贵阳方言动词语法格式的构成方法分虚词运用和结构重叠(间接重叠和短语重叠)两种。其格式类型及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比较丰富。本文从语法范畴方面归纳为“体貌”格式、“情态”格式、“状态”格式三类。体貌格式表达动作行为的启动、完成、进行、持续、尝试等动态方面的语法意义;情态格式表达进行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4.
动结式是汉语复杂补语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往关于汉语动结式的研究大都着重考察特定的动词在不同组合中的功能演变,对动结式的内部类别缺乏充分的关注。在构式化的理论背景下讨论动结式的内部类别,汉语中典型的动结式"V完"、"V却"、"V破"、"V醉"可以分为由语法化而来的动结式和由词汇化而来的动结式两种类型。由语法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表达结果的补语的词汇意义基本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表达完成意义的体标记的某些语法功能。由词汇化而来的汉语动结式中补语除了表达结果之外,其词汇意义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学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用和回避是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动结式述补结构学习中经常采用的学习策略。文章针对这两种学习策略的具体表现之一——空缺动词述语或补语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不清楚汉语动结式中动词述语的省略条件,忽略了“致使”义在汉维两种语言中表达方式的差异;不了解动词述语的语义限制,词语的理解和搭配难以把握是学生采用两种学习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也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因此,探讨依据什么标准,怎样来划分这两个小类是很有必要的。有些语法著作以意义为标准来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新著国语文法》说:“动作的影响只是凝集自身”就是自动词,“动作的影响,必须射击他物”就是外动词。(第24版15页)《汉语初稿》(华中师院)认为,“有的动词表示的动作不以什么事物为对象,就是不及物动词,有的动词表示的动作却要求以某一事物为对象,就是及物动词。”这些都是纯然从意义上的分类,不是语法的分类。凭意义来分类,完全是随着人意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使动句是指由使役动词带上宾语作谓语,表致使意义的句子。本文首先对《动词用法词典》中2117条动词义项逐一排查,在描写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组与使动句致使意义相匹配的使役动词,提出使役动词的三种形式特征;然后从使动句语义角色和动词的论元成分交叉融合的角度,指出使动句是通过保留、丢弃、增添等表现方式分派句式的表达要素,从而达到句式致使意义的实现;最后结合实例,分析了使动句的语用价值,提出使动句为我们确切表达致使意义提供了句式选择,丰富了汉语致使意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有”字连动式,具有独特的性质,很有研究的必要。这里有三个包含“有”字的句子“他有权提出申诉”;“大家有事做”;“我有工作到宁波去”。本文认为,前两类都是“有”字连动式,句子的谓语是“有”字连动词组,第三类不是“有”字连动式,句子的谓语不是“有”字连动词组。都是“有”字形式,为什么说前两类句子的谓语是“有”字连动词组,第三类句子的谓语不是“有”字连动词组呢?或者说,“有”字连动词组的秘密在哪里呢?它们的秘密就在“有”字的宾语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动形”组合的新语词,它们意义丰富,使用广泛。这类词具有独特的语义关系、句法功能、意义特点。其中,动宾式与动补式的界定依据主要是“动”、“形”之间的语义关系。“动形”式动词不常作补语。同时,这类词在表义上具有形象性、丰富性和新颖性。此外,“动形”式新语词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语言自身规律、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人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对应的使动交替形式。形容词化作定语时为"完成"或"被动"义和可以形成领主属宾句则是判断非宾格动词的两个辅助标准,借助它们可判断非宾格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