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孩子先说     
正让孩子先说,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事实的尊重。耐心等待一分钟甚至半分钟,慢半拍,先听听孩子说,等孩子说完,再做评判又何妨?周末下午,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儿子说:"妈,我和小乐到楼下吃快餐。"正忙着做家务的我,头也不抬:"行啊!"儿子又说:"吃完饭,我们到广场转转。"我挥挥手:"去吧!去吧!"等我做完家务歇下来时才发现,儿子出去已近2个小时!这小子,去哪了?给点自由就撒野!  相似文献   

2.
"妈妈,要过年了,我们去哪里呀?"3岁的儿子眼巴巴地望着丽华问。"当然还在你外婆家过啊。"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丽华十分疼爱地说,"别的地方咱哪儿都不去。"儿子十分不解:"我想同爸爸一起去奶奶家过。奶奶不是又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她家过年吗?我有好多小朋友都是回老家过年的。妈妈,是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3.
儿子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昨天放学回来,突然感慨地说:"明天就是儿童节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过儿童节,以后我升入中学,就是少年了。"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儿子确实长大了,最起码他意识到自己将要长大。那今年"六一"节怎么过呢?我问儿子。儿子说:"我想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继续追问,儿子笑而不答,只说:"明天你就知道了。""六一"这天,儿子放假在家,我和他爸还要上  相似文献   

4.
<正>人口老龄化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是社会热点,更是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条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晏红 《家庭科技》2013,(8):20-21
又是长假季,没有学习压力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玩乐时间,上网玩游戏的机会也增多,不少家长不免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只要提高网络素养,家长大可不必"谈网色变"。"儿子上初中了,还像小学生一样贪玩,各种网络游戏都很在行。所幸在我们的调教下,儿子基本能够遵守限定的游戏时间。但是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主意……"余女士像很多家长一样,担心儿子会在上网检索信息的时候"被引导"到不良网站或者迷上网络游戏,既影响身体健康,也可能荒废学业。然而家长不能总是重复提醒,于是,余女士抓住时机与儿子深度交流。一天,母子俩一起看正在播放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电视节目,儿子问:"是不是青少年都容易得网瘾?"妈妈说:"不见得,‘网瘾’专门找一些已经潜藏问题的孩子。"儿子对妈妈的说法很好奇:"什么样的孩子潜藏问题?"妈妈说:"在现实生活中,学业不成功、家庭不幸福、交友不谨慎的孩子。"看儿子在认真倾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儿子离家上大学,我和老公重新过起了二人世界,虽然没有年轻人的浪漫,还不时伴有想念儿子的情绪,但我更多的感觉还是轻松惬意。儿子常打电话给我,拉啦家常聊聊学校,等我俩唠够了,儿子往往会说:"电话给我爸。"于是,老公也和儿子聊一会儿。一年多了,都是这样。有一次,我和儿子聊够  相似文献   

7.
记得还是儿子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次他放学回家突然问我: "爸爸,你是什么‘长'呀?" ‘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们班上同学的爸爸,有的是科长,有的是行长,还有的是局长.我不知道你是什么‘长'?"想不到儿子小小年纪,竟无意识地有了等级观念.于是,我认真地对他说: "别的‘长'我目前还不是,只是个‘家长'."  相似文献   

8.
正讲述人:苏军庆,男,62岁,退休工人老伴6年前病故后,我一直没有再娶。这些年来除了帮子女照看孩子,我唯一的乐趣就是种花、钓鱼。不是我不想再找个伴,是孩子们不同意。之前经人介绍,我和一位丧偶的女士私下交往。女儿、儿子和儿媳知道后,都骂我"老不正经"。儿子说:"老人谈对象,这是开玩笑嘛。我们能供养你,你又不缺吃、不缺穿的,传出去真是丢人现眼!"因为不想被邻里笑话,也不想把家  相似文献   

9.
正儿子特喜欢串门,尤其是到同龄小伙伴的家时,那真是玩得热火朝天。但令人头大的是,到了该回家的点,儿子经常耍赖不走。而且,看到中意的东西伸手就拿,对方家长总是会很迁就地说:"没关系,玩吧玩吧;再玩一会吧,我们还不睡呢。"孩子找到了靠山,更加理直气壮:"阿姨都说不睡觉,你就别喊了!"  相似文献   

10.
一位建筑设计师为设计世界一流的园林而伤透脑筋,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苦思索,也拿不出一套满意的方案。有一天,8岁的儿子闯了进来,说要助爸爸一臂之力。设计师不耐烦,想把儿子支走,叫他去外面玩。儿子不肯走,他就想了个办法:让儿子自己玩,这样就不影响他的工作了。他拿起一本杂志,从中撕下一张世界地图,用剪刀剪碎,然后将这些碎片和一卷胶带交给儿子,说:"这是一张剪碎的地图,看看你能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侵害老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侵害老年人的财产权利。有个退休老工人,一生积存一万二千多元,被儿子和女儿强行瓜分,每月退休工资一百多元也被儿子占为已有。老人想不通,终于自尽身亡。 其二,侵害老人的人身权利。有些子女把老人作为“家奴”,迫使老人做家务、烧饭、领小孩、洗衣服;一不顺心,张口便骂,动手就  相似文献   

12.
学界迄今关于老年群体与公共性之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体系的建立而展开的,强调老年人是公共性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凸显老年人生活的生存性和被动性,而本文则认为老年群体是公共性构建积极的"生产者",其所创生出的公共性主要包括:由社区老年群体"互助依赖"体系而生发的公共性、基于社区民主参与而产生的公共性、老年人的社区文体活动和社区生活所蕴涵的公共性、由老年志愿者活动而生发的公共性以及由老年人参与家庭服务而开出的公共性。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将其作用无限夸大,因为这既不符合事实,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听说儿子考试了,回到家,我立马问他:"说!多少分?""83分。"儿子低声说。我很生气:"这么低!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作业有没有完成?"儿子辩解道:"金杰才40分呢!刘小路才刚刚及格!低干80分的有20多人………‘你怎么这么不求上进!老是和落后的人比,你就不能向先进看齐?"我火了,大声吼道。儿子趴在桌上,委屈地哭起来。老公脾气温和些,拍拍儿子肩膀,重复那些说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话:"儿子  相似文献   

14.
儿子今年两岁半了,非常顽皮。有一天,我决心教训他一番。哪知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个回合下来,我的脸已被儿子抓了一道痕。 第二天,我就这样高仰着带伤的脸去上班。哪知刚进办公室,小王惊奇地说:和老婆开战了?我说是儿子抓的。小王说:你以为我们是小孩子呀,谁信  相似文献   

15.
每当儿子放下书包被喊来进餐的时候,便是忙忙碌碌的我们与他说话的好时机。这当口,夫妻俩总不免抓住儿子的某些问题集中来责备、指教一番,比如关于考分的质问、关于消费的追查等等。可有一天,我们“二人转”似地正唱着黑脸关公,不料儿子严辞以反:“让我吃碗安生饭好不好?别老在这时审判我!”说着便伤心地离开了餐桌。 儿子的一句话,刺得我们夫妻俩相视无言,继而暗暗地自省和自责起来。再一想,如此进餐时忙着“开庭”教子,恐怕不只我们,不少家庭也一样吧。 父母孩子同吃一锅饭,同用一张桌,是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科技》2007,(8):17-17
产品策略 舒适为主,更要满足不同的需求.据调查,"舒适"是老年人购买服装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应多进用棉、麻等质地非常柔和的原料做的服装."庄严稳重"和"充满活力"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这似乎矛盾的两者正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心态: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展示出岁月所洗炼出的睿智从容,一方面对于逝去的年华又恋恋不舍.另外,"突出个性"和"大众化"也是一部分老年人考虑的因素,这说明年龄不能作为衡量老年市场的惟一标准,老年人群体并不具有同一性,根据其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性格可将其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7.
正儿子念小学二年级时,一日,我跟他闲聊,问他学校当天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他说:"没什么,只是汤姆的眼珠子掉了出来,我们替他拾回。他在饮水机旁洗了洗,放回去了,但没消毒,我担心有细菌。"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又不想显得大惊小怪,问:"是不是妈妈听错了?你是说汤姆的眼球吗?"  相似文献   

18.
原平哈吧啦     
《快乐青春》2006,(6):35-37
天津周先生:儿子上初中后对社会与人生的一些问题开始了思考,这让我高兴的同时又有几分为难,尤其是当社会现实与我们的传统教育发生碰撞时,我和他妈妈无法告诉他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儿子困惑的眼神现在成了我和妻子最大的负担,我们该如何告诉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免疫力差"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很少有人能解释,为何免疫力会随着人体变老而变差.日前,以色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解开了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密码",并为重新提升老年人免疫力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相关成果已在权威期刊《血液》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正生了孩子之后,婆婆来帮忙,她坚持不用尿不湿只用尿布,弄得儿子得了"红屁股"。我心疼极了,可和婆婆怎么都说不通。她还说以前的孩子都是这么带大的,我什么都不懂。——阳阳妈儿子3岁了,婆婆还在喂他吃饭。我说这样会把孩子惯坏,婆婆却骂我狠心,不顾孩子的感受,还跟老公告我的状,弄得一家人吵成一团,好郁闷!——悦悦妈去年,我跟公婆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而发生争执,后来我们达成了共识:公婆在生活上照顾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