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道荣 《家庭科技》2013,(11):10-10
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总是很匆忙:我还有事,挂了啊。每次道别后,便毫不犹豫地将电话挂掉。回家探望父母,男友的电话打来,说了几句情话,他说再见,我说好。还想说一句什么,那边电话已经挂掉了。于是叹息一声,每次都不等人把话说完就挂。母亲笑笑说,或许这个男孩还是不够爱你吧。母亲认真地说,爱你的人,总是最后一个挂电话的。我不信。可是最终,我与男友分手了。  相似文献   

2.
永远都说好     
母亲打来电话,说家里一切都好,接着把我这儿的大事小事问了一通。我“好好好”、“是是是”地应着,说: “您放心吧,我都三十多的人了。”这时,母亲听到了孩子的咳嗽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有点感冒,挺轻的, 就是十来天了还不好。母亲挂了电话,第二天就坐火车赶过来了,说:“你们都忙着上班,怎么能看好孩子!”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每天就吃捡来的萝卜和白菜。母亲熬半锅菜,兄妹几个捧着小碗“呼噜呼噜”地吃着,等他们吃完了,母亲才在他们剩下的菜汤里,泡上几块玉米饼子就着吃。每当看到母亲吃剩菜汤时,他心里就很难过。一次吃饭时,他提前偷偷给母亲盛出一碗菜,母亲却把菜倒人他的碗里,对他说:“你正长身体,多吃点。”这时,他觉得眼里有温热的东西往外涌,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母亲吃上最好的饭菜。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上班后又升了职,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  相似文献   

4.
两岁的孩子成了美国年纪最小的英雄。费边·萨拉查在母亲昏倒浴室时拨通了911急救电话,从而救了他母亲的生命。小费边在电话中对警官说:“妈妈生病……妈妈昏倒了。”当警察到达的时候,还在蹒跚学步的孩子又设法开了门锁让他们进来。这件事发生在纽约州皮克斯基尔的家中,当时费边的父亲在外地工作。 费边的母亲黛安娜现已痊愈。她对新闻记者说:“他是我的小英雄。”29岁的黛安娜第一次教儿子如何使用电话是在他的小妹妹乔瓦娜出世前不久。“小妹妹现在已7个月大了,他那时只有18个月大”,黛安娜说,  相似文献   

5.
只为一句话     
每年立冬一过,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邀请他来家中作客。母亲的盛情在我看来纯属多余,因为老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俗话讲"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老姨已经不在了,况且平时两家少有来往,这门亲戚应该了断了。但母亲并不这样想。她说姨父家一直没有脱贫,在我们家经济好转的情况下,理应接济一下他。姨父会在我打过电话的第二天上午,坐着他儿子开的一辆机动农用三轮车来我家。母亲早早准备好了饭菜,她知道姨父没事在家爱喝几口,就让我提前买了白酒。姨父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喝酒时更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到酒上,小口地喝,细细地品,似乎在酒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喝罢了酒,姨父吃饭的时  相似文献   

6.
亲情不关机     
弟弟的手机两天没有打通了。母亲打电话来,焦虑地问我:“每次打你弟弟的手机总说已关机,究竟怎么回事儿?以前很少关机的呀?”母亲问我弟弟这段时间有没有和我联系,我说:“一个星期前他给我打过电话,说月底将到北京办事处工作,现在正在熟悉有关业务。”母亲说:“是啊,他工作那么忙,没有理由关机呀?”母亲挂电话时,叮嘱我多打几次弟弟的手机,看看是否能够联系上。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老友许寿棠说:“我觉得他感到孤寂”。不错,鲁迅是孤独的。波特莱尔也是孤独的。他6岁时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波特莱尔觉得父亲被出卖了,母亲对他的爱校出卖了,他对母亲的眷恋被出卖了。他这样写道:“尽管有家,我还是自幼就感到孤独——感到命中注定永远孤独。”①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还写着:“如果有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议得忧郁和消极的滋味,那肯定就是我。”②然而孤独却远远包容不下这两颗敏感、深途的灵魂——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鲁迅“冷藏”着他的“清热”。他在《热风·题记》中这样写着:“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的确…  相似文献   

8.
纸上的声音     
不知怎地,最近隔三差五就能收到父亲的来信,结尾总忘不了提醒我尽快回信。恰好,这段时间,我忙工作、忙考试、忙花前月下,给家里去电话,说我会多打电话回来,信写得少些。电话那头,一阵短暂的沉默后,母亲缓缓地说:“平儿呀,你爸现在也没啥爱好,就盼着看你写的信,你就多写写吧!”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阶梯     
美国前副总统威尔逊,自幼家境贫寒。当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贫困就悄悄威胁着一家人的生存。他年幼时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次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母亲什么吃的也没有,当时她的神情是多么痛苦啊!  相似文献   

10.
李友 《家庭科技》2014,(3):12-12
正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变得懵懵懂懂了,经常自言自语,做饭时忘记加水,烧菜时忘记放盐。提着篮子出去买菜,半路折回来吃惊地问:我这是要去干什么?然后又猛地醒悟,我不是要去买菜吗?那天把1岁多的孙子带去看戏,过一会儿她一个人跑回来,到家就问:咦,我的小孙子呢?把大伙吓个半死,幸好邻居把孙子送了回来。弟弟还说,母亲有时念叨着我的小名。我一听就急了,莫非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于是,我决定接母亲来城里住。大学毕业后,我远离家乡来到南方城市。由于工作繁忙,我在老家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少,与母亲的交流多数是通过电话。几次想接她  相似文献   

11.
不知怎地,最近隔三差五就能收到父亲的来信,结尾总忘不了提醒我尽快回信。恰好,这段时间,我忙工作、忙考试、忙花前月下,给家里去电话,说我会多打电话回来,信写得少些,电话那头,一阵短暂的沉默后,母亲缓缓地说:“平儿呀,你爸现在也没啥爱好,就盼着看你写的信,你就多写写吧!”  相似文献   

12.
那天正上班,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我最近工作、生活得怎么样,还提醒我,天气转凉了,早晚要注意保暖.正说着,来了位客户,我跟母亲说,待会儿再打过去.母亲却说:"算了,别打,浪费钱,我就是想听听你的声音,也没什么特别的事."  相似文献   

13.
寂寞在心     
《快乐青春》2010,(6):51-51
寂寞的人看到一则广告——“有了电话,就有朋友。” 他便装了一部电话,希望能有朋友。 他白天卖力工作,回家后整晚盯着电话,心想可能错过了不少电话。  相似文献   

14.
追逐梦想     
阿珍 《快乐青春》2020,(1):53-54
他从小就立志做记者,梦想着拿到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12岁那年,他加入学校的记者团,然后到处采访名人。这期间,很多听说他梦想的人嗤之以鼻,有的甚至还嘲笑他是疯子。只有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并且义无反顾地支持他。母亲经常对他说:“青春短暂,有梦想怎么能不去追逐?等老了,生命到头了,再后悔已没有任何意义了。”就是这句话,让气馁、退缩的他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他甚至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5.
坚持     
安徒生很小的时候,当鞋匠的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他和母亲二人过着贫困的日子。 一天,他和一群小孩应邀到皇宫里去晋见王子,为王子表演并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地唱歌、朗诵剧本,希望他的表现能获得王子的赞赏。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庆长假将至时,我开始犯愁了:是回乡下老家看望父母,还是出门旅游呢?前年国庆节,小姨妹出嫁,到妻子娘家喝喜酒,几天就那么过去了。去年国庆期间,正值母亲六十大寿,我们一家三口在老家扎扎实实地陪伴二老。今年早早就有好友相约结伴去西双版纳旅游,但前些日子乡下堂妹小香的一个电话,让我忐忑不安起来。小香说母亲的鼻子又在流血,从治疗到现在,都过去七年多了,这鼻咽癌的后遗症还时时折磨着她。  相似文献   

17.
王小毛 《家庭科技》2014,(11):12-13
一昨天晚上,我正哄着儿子马一舟睡觉,老爸的电话打了进来。"女儿啊,天气热了,你大姐这边儿待不下去了,我和你妈准备去你那儿,请做好接待准备啊!"老爸干了30多年的中学政教处主任,职业习惯使他在和我们讲话的时候都要端着架子,就像做报告一样。儿子听说姥爷要来,从床上蹦了起来,抢过电话便喊姥爷,望着祖孙俩隔着电话传情的欢乐场面,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相似文献   

18.
正尽管我已在外漂泊了8个年头,但父母那颗惦念的心却始终未减,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始终是个长不大、时刻需要他们照顾的孩子。元旦前的一个周末,平日里极少主动来电话的父母一大早就打来电话。电话中,母亲支支吾吾地说道:"你爸想问你过年能回来吗,想要什么礼物?"听完母亲的话我沉默了。是啊,新年到了,我都没有想过要为父母购置礼物,他们却早早地为我打算。"妈,我什么都不缺,倒是我应该给你们准备新年礼物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杰出人物与他们的母亲之间存在着某种异乎寻常的温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自己母亲的影响。毛绝东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指出,在童年时代的家庭中,他是一个“母党”,在父亲和母亲吵架时,他总是站在母亲一边。他回忆说,他的母亲文其妹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称赞。”’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把“鲁镇”而不是绍兴新台门周府作为自己的故乡的代称。当他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甚至干脆放弃了“周树人”这个名字,而从母亲鲁端那里选择了一个新的姓…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我真的有那么忙吗?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千里路,要转3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乏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