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要靠家长告诉孩子。对于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对!不能这样!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家长自己却没有遵守,也没有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时刻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领着儿子逛超市,正好碰见他的班主任,自然而然说到了孩子。老师随口说,孩子总体不错,就是脑瓜慢点儿,分数不高。本来笑容满面的我,脸立刻僵了,儿子可是瞪着眼在一旁听着呢。跟老师告别后,老师的话让我有两种担忧。一是怕孩子自尊心受挫;二是怕孩子认为自己真的脑瓜慢,影响他的创新创造能力。果然,儿子无心再逛,拉着我的衣角要回家。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我平日里经常看教育类的书籍,算是相对开明的家长,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说法并不赞同,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潜力无限,所以对他的学习并未施加过大压力。可是,儿子面对老师"脑瓜慢"的评语,是怎样的感觉?到了家里,‘还没坐定,他就怯怯地说:"妈妈,给我出题,我要做题。"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不看喜羊羊了?"他摇摇头,眼圈红了:"我脑瓜慢,就得笨鸟先飞。""瞧瞧,我儿子脑瓜可不慢,还会用成语呢!"我打趣他,拉着他的手坐在沙发上。"儿子,你一定听说过‘人无完人’这句话,我的意思是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就正确。妈妈知道,老师今天这样说,让你伤心了,但妈妈一点儿都不  相似文献   

3.
钟冰 《家庭科技》2012,(5):11-12
提到那些调皮好动、惹是生非、行为异常、学习成绩差的"坏孩子",许多老师都有诉不完的苦.这些孩子任凭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顽固不化,让老师叫苦不迭.在家里,他们的表现同样不尽人意.家长也无能为力,一筹莫展.这些所谓的"坏孩子"让许多家长和老师幸福感倍失,甚至严重影响到老师和家长的生活质量.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为孩子创设阅读条件时不遗余力。家里有专门为孩子提供的阅读房、图书角、沙发地毯等。家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少,老师的推荐书目更是一本不落。然而还是有家长抱怨:每天都要盯着孩子看书,不然他就不看;读了那么多书,阅读水平也没提高。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在阅读时,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字及情节的发展,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赏文章",因此造成低效阅读甚至是无效阅读。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很有些善良。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说我疯了。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6.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7.
晏红 《家庭科技》2013,(8):20-21
又是长假季,没有学习压力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玩乐时间,上网玩游戏的机会也增多,不少家长不免担心孩子沉迷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只要提高网络素养,家长大可不必"谈网色变"。"儿子上初中了,还像小学生一样贪玩,各种网络游戏都很在行。所幸在我们的调教下,儿子基本能够遵守限定的游戏时间。但是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主意……"余女士像很多家长一样,担心儿子会在上网检索信息的时候"被引导"到不良网站或者迷上网络游戏,既影响身体健康,也可能荒废学业。然而家长不能总是重复提醒,于是,余女士抓住时机与儿子深度交流。一天,母子俩一起看正在播放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电视节目,儿子问:"是不是青少年都容易得网瘾?"妈妈说:"不见得,‘网瘾’专门找一些已经潜藏问题的孩子。"儿子对妈妈的说法很好奇:"什么样的孩子潜藏问题?"妈妈说:"在现实生活中,学业不成功、家庭不幸福、交友不谨慎的孩子。"看儿子在认真倾  相似文献   

8.
前些年,一位经营房地产的老总,夫妇在一个公司上班,非常忙,还经常出差,无法顾及孩子,非要把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寄托在我们家不可。我们的儿女已经长大,且都搬到外面单独居住,家里倒是有孩子住的地方,可我是大学教授,不坐班,每天都在家写作,夫人身体又不太好,我们极力推辞,但他们夫妇死磨硬泡,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后,我们答应试一试。谁曾想,这一试就是5年!  相似文献   

9.
一帮小学时的老同学,毕业40年后聚会。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组织者还邀请到了王老师。她是还健在的唯一老师,已退休回到了城里。当年我们这些山里娃,也都两鬓微白,步入中年。久远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位女同学拉着王老师的手,激动地说,王老师,您教我们三年,您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王老师摇摇头,女同学说,您给过我的一张餐巾纸。那天,家里出了事,我心情不好,上课时老走神,心不在焉。任课老师很生气,让我下课后到办公室一趟。在办公室里,那位任课老师再次狠狠地训斥了我,骂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有家长忧心忡忡地问我:"怎么办?孩子都快被手机(或电脑)拐走了。"家长们遇到的问题其实很普遍。你的家里可能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正在和孩子聊天,别管你们聊的话题多严肃,聊得多起劲,只要手机铃声一响,孩子就会"噌"地跳起来,跑去看手机,把你一个人晾在原地。再如,孩子每天都"黏"在手机上,走路看,吃饭看,睡觉的时候也看。家长要是看不惯,让他关掉手机,孩子立刻不高兴,甚至翻脸吵架。  相似文献   

11.
先验自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它具有自明性,并在不断的明见呈现过程中构建自身,说明自身。不仅如此,自我构成的先验自我还具有自我负责的本性,这些特性与康德式的本体论自由特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被小朋友打了,还手,还是不还手?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长。有的家长主张"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有的家长主张"告诉老师",有的家长甚至会出面交涉。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不同,看看专家怎么说。表达抗议甚至还手"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孩子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  相似文献   

13.
米德自我理论的时间过程,建立在心灵与时间关联的思想传统上。心灵的时间性体现在选择过程中对时间因素的纳入,心灵能够进入不同的社会系统,也体现在心灵的反应是朝向未来的延迟反应。自我是人类心灵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阶段。主我的时间结构是"正在发生",客我的时间结构是"过去发生",自我是结合了过去和现在而面向未来的自我。米德对自我的时间过程的分析,使得他能够把作为尺度的时间从内在的、主观的领域转向行动的、客观的领域。自我或者个性的改造与对社会的改造是同一过程——"人类进化"的两个方面,我们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自我。  相似文献   

14.
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是很多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但严格说来,这个"歌德"是接受者头脑中的一个符号.早年郭沫若把歌德看成诗人主观性的象征,与歌德相关的一切被叙述为"纯粹自我"的故事.但"纯粹自我"是无法叙说的,任何有关它的陈述都会以自我解体告终.于是我们看到,歌德在郭沫若的片面化阐释中难以存身,以"歌德"为模本所做的自我袒露颠倒成了夸饰和自我掩藏.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都很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两者皆不可偏废。父亲在孩子的自尊、自信、身份感及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在他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父亲在身体、气质和思维上的特点,很容易被孩子当作心  相似文献   

16.
正家里有0~6岁的孩子,家长可要注意了,这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误解。"做得好"如果每次孩子做好了某件事,父母都用"好孩子""做得好"来表扬,孩子会将父母的称赞和肯定当成以后再做这件事的外在动因,而不是自愿去做这件事。所以,下次孩子再做好某件事时,可具体告诉孩子好在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先说     
正让孩子先说,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事实的尊重。耐心等待一分钟甚至半分钟,慢半拍,先听听孩子说,等孩子说完,再做评判又何妨?周末下午,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儿子说:"妈,我和小乐到楼下吃快餐。"正忙着做家务的我,头也不抬:"行啊!"儿子又说:"吃完饭,我们到广场转转。"我挥挥手:"去吧!去吧!"等我做完家务歇下来时才发现,儿子出去已近2个小时!这小子,去哪了?给点自由就撒野!  相似文献   

18.
让爱流回去     
表姐送外甥女来参加艺术联考,她的手机又出了问题,拨任何号码都显示"呼叫限制".我帮她研究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咋回事,只是注意到她的手机很破旧,外壳色彩剥脱,款式也很老了.表姐说:"是孩子淘汰的."外甥女的手机,是很时尚的苹果手机.送她去考试时,我们不知道路怎么走,她的手机还能导航.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太太说的话:"自古恩往下走!"  相似文献   

19.
正儿子特喜欢串门,尤其是到同龄小伙伴的家时,那真是玩得热火朝天。但令人头大的是,到了该回家的点,儿子经常耍赖不走。而且,看到中意的东西伸手就拿,对方家长总是会很迁就地说:"没关系,玩吧玩吧;再玩一会吧,我们还不睡呢。"孩子找到了靠山,更加理直气壮:"阿姨都说不睡觉,你就别喊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企业文化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愈来愈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们的认识还很不一致,为此,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系统的探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企业文化从管理理论角度讲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企业文化又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