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胃溃疡病患者,已有四年多的病史。前两天突然出现解黑色大便现象,有人说这是由于我的胃溃疡病伤及胃部血管引起的出血。到医院就诊,医生却说这是因为我前两天吃鸡红(鸡血)  相似文献   

2.
楚汉 《西部观察》2001,(2):58-61
2001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进行了现场直播,这也是中国目前第一次进行水下现场直播.直播节目结束后,抚仙湖引起了人们更多的猜测.有人说抚仙湖水下是一座古城,有人说是古村,有人说什么也不是,而抚仙湖水下发现"第一人"耿卫却说:水下的东西精彩着呢!他还说他发现了水下古城的城门,还有人面浮雕……  相似文献   

3.
萨都拉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山西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有《雁门集》传世。共收其诗作六百首。关于他的族別问题,有人说他是蒙古人,有人说他是回纥人(即今维吾尔族人),也有人说他是汉族“冒为回回人”。据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确认是回回人,这  相似文献   

4.
<正> 一文学是真实的领域,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高尔基说:“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论文学》1978年版163页)据此,有人就把现实主义简单地归结为“写真实”,认为“凡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现象都可以写入文艺作品。”这样的说法对吗?说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能写进文艺作品,这显然是不对的。鲁迅先生就曾通俗地举例说,象“鼻涕”、“大便”、“毛毛虫”,之类的东西就不应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去反映。  相似文献   

5.
在提倡节约能源的今天.很多人选购马桶时.都考虑到了节水的问题。但市场上种类繁杂的节水马桶.真的能达到节水效果吗?人们对节水马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6.
很多中国人学了几年的英语,去到国外却连马桶都不会说.这是因为中国的英语课本没有教他们学这些东西.本文论述了厕所英语以及与厕所有关的一些短语和句子,旨在帮助大家掌握地道的厕所英语和了解一些西方的厕所文化.  相似文献   

7.
用一个马桶吸就能打开牢固的汽车门锁,雨刮器不能刮掉鸡蛋液,甚至还有传言说,抠掉汽车牌照中的金属点,摄像设备便无法对焦,因此能躲避交警部门电子摄像头拍摄……事实上,这些传言都是大忽悠!传言一马桶吸能开车门一个名为《开车族震惊啦!汽车门就这样被轻易打开了!》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视频中一名男子在一个马桶吸内喷了一些气雾剂,用力将马桶吸按在面包车门外部的拉手架下方,用力一拉,车门即可打开。  相似文献   

8.
重庆一名24岁男子,边上厕所边玩手机,一待就是半个小时,最后瘫倒在厕所。如今虽命保住,但却成了植物人,不能说话,无法动弹,完全丧失交流和生活能力。医生称,很可能是缺氧后晕倒,倒地时脑部受撞击所致。大多数人边玩手机边上厕所对于很多人来说,卫生间是"书报间"。以前人们喜欢在厕所看书看报,智能手机出现后很多人便坐在马桶上浏览微信微博,不看完不离开马桶。调查发现,8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上厕所时玩手机,而且排便平均时间比不玩手机的人长3.5分钟。调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也有人说:"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见物不见人".还有人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传统的提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这些提法是否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呢?马克  相似文献   

10.
在《史记》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认为司马迁的道德观是进步的,他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揭露与批判了封建道德的虛伪性。如有人说:“司马迁指出当时有两种道德,一种是有财富有权势的人的道德,一种是被压迫者被统治者的道德。”又说:司马迁之反对封建主义的道德律,居然敢于给道德范畴打上阶级对抗的烙印,这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见。”有人则说:司马迁“不仅区別了不同阶级的道德,而且是站在被压迫阶级方面猛烈的攻击压迫阶级道德,这是他的道德观点的非常进步的一点。”有人更说:司马迁“怀疑封建统治阶级所谓圣贤和所谓仁义道德。而从实际出发,‘已饗其利者为有德’,肯定了另一类人  相似文献   

11.
正卫生间的马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你是否觉得选购马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其实只要了解马桶的基本构造,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就可以选购到一款优质马桶。表面观察轻轻抚摸马桶表面,如果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并且觉得釉面和坯体的手感都十分细腻,表明马桶的质量比较好。如果是中低档次的马桶,其表面的釉面和坯体会比较粗糙,颜色暗淡,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现小孔。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里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是思想意识领域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所谓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是对人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更大满足,就是对人的个性、气质、才能、感情、理想、愿望、要求等的高度重视。这种新思潮在当时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反映。例如,当时政治上用人重才智,尚功能,曹操的“唯才是举”实际是汉末三国时期普遍的用人标准。哲学上三国时兴起的玄学,从本质上说是人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是人生的价值意义。人的觉醒带来“文的觉醒”。鲁迅说的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的时代,在文学思想上的体现是“文以气为主”说、是娱情遣兴功用的强调。文学创作上则是抒情化倾向和风格个性化大潮的涌动。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三国赋中的具体表现,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需要的分析     
文章认为,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构成人类个体的基本需要层次。个人需要又通过社会性的共同活动汇集成宏观的社会需要。生理需要为一切生命体所具有,而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则为人类所独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化这两种需要将在人的需要中占主导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由需要引起,而活动又会导致新的需要的产生。需要和活动的基本关系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是清代的重要词人,王国维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提起纳兰性德,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件趣闻。在清代,有人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实即纳兰性德。还说金陵十二钗就是影射纳兰性德的十二位朋友。言之凿凿,颇堪发噱。不过,在这无稽之谈里面,有没有包藏着合理的内核?曹雪芹会不会把纳兰性德一类人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唐代的参军戏,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有人说是歌舞戏;有人说是科白戏;有人说是古代相声,是百分之九十的相声。徐慕云在《中国戏剧史》中说:“相声殆沿此流而来者也。……此种滑稽戏始于周秦,盛于唐宋。”照这样,我国已有三千年说相声的历史。这牵涉到曲艺的起源。曲艺的演出,我觉得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这是市民文艺,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要有容纳较多听众的书场,这是最简单的要求。②它是艺术,需要比较发达的不太单调的音乐。曲艺,曲的艺术,唱的艺术。③它是说唱的,需要文学的、说唱的、表演的。语言的多方面的经验与基础,需要内容结合形式的较长期的试验。在后堂为一、二人说故事或  相似文献   

16.
断指     
许行 《快乐青春》2011,(1):57-58
侯三小时长了双好手,手指又细又长。有人说这是拿笔杆子的手,有人说这是弹琴的手,将来准错不了。  相似文献   

17.
<正> “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但对此问题的认识,历来史学家们意见分歧。当代关于这方面的论著甚多,诸家认识上的距离之大,往往令人瞠目:有人说这是“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制度”,“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有人说这是“土地私有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农村公社经济结构的彻底解体”;有人说这是“把大家庭肢解为小家庭”,“确立了小农经济”,有人说这是国家“完成了对村社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和垄断”,“其实质就是土地国有化”……总之,“废井田、开阡陌”至今还是个聚讼纷纭、有待继续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客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过:“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这话当然不错。为什么说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呢?这是因为,一般说来,在人与自然之间,人是二者活动的发起者或主动者,而自然界则是二者之间活动的接受者或被动者,故有人为主体,自然...  相似文献   

19.
尤异 《家庭科技》2007,(4):13-13
女人是水做的,缺了水就会干涸、粗糙、衰老.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化妆水究竟有什么作用?它是鸡肋吗?答案众说纷纭,有人建议精简至上,有人说这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绝对不能少.新品速递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素质。中国要现代化,关键自然是中国人的素质。中国人的素质怎么样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说它差吧,会有人说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充满着智慧,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等等等等。说它高吧,汪洋大海般的文盲半文盲、法盲半法盲、科盲半科盲就足以使人汗颜。我们曾经自豪过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一特点,已被历史的发展证实了地不大物不博,更被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