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秋话月饼     
月饼作为中秋节物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唐初大将军李靖于中秋夜凯旋,唐高祖李渊捋须指月吟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即下诏将胡饼(即甜饼)赏赐全军共食之。当时称月饼为甜饼,从此,中秋品尝月饼之俗,便代代相沿。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元代百姓不堪忍受残酷统治,用互赠麦饼方式,于饼中夹上纸条传递消息。相约于八月十五起义,因而酿成了元末农民大起义。以后,便形成了中秋分送麦饼的节俗,而麦饼也逐渐演变成月饼。  相似文献   

2.
中秋节源自新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增 《文史哲》2003,(6):97-101
开成四年(839),日本高僧圆仁在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法花院见到寺中新罗僧人过八月十五节,遂在当天的行记中写道:"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检索中国文献,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没有中秋一节。清人王谟说这不是宗懔缺记,也不是荆楚一带没有此节,而是唐代以前就没有这个节日。在唐代文献中,中唐,特别是入晚唐以后,士大夫中出现中秋赏月之事。但在唐代,中秋尚无节日性质。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是唐朝士大夫的赏月活动与新罗侨民的节庆活动相互影响,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3.
月饼的回忆     
儿时的我,以为月饼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总是企盼中秋节的来临。 不过在那生活艰苦的年代,月饼是限量供应的。每年的中秋节,一户分到手的月饼只不过两三个。 月饼领到家,那是最难捱的一段时间,怕小孩馋,父亲总是先把月饼藏起来,但那诱人的香味就像长了腿。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年间,江苏洋河镇有一姓罗的御史,很受乾隆宠信.乾隆南巡之前,曾对罗说要从洋河经过,并要到罗家看看.罗受宠若惊,急忙从宁波请来工匠,盖了蝴蝶厅,建起大花园.当时正值农历八月下旬,吃月饼盛期已过,向乾隆献一盘月饼自然可以,但如献一盘类似月饼的其他食品将会使乾隆更高兴.  相似文献   

5.
陈子龙对"温柔敦厚"的阐释是丰富驳杂的。他既主张诗应有"温厚之旨",又认为"温厚"之诗不足以"写哀宣志";既认为"悲愤峭激""不平之气"不违背"风人之义",又为"婉刺"提供了多种策略。这些思想使得他的"温柔敦厚"阐释既富张力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陈子龙论"温柔敦厚"过程中的"既/又"结构,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范畴拓展性阐释中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折射出在传统资源背景下进行创造性阐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7,(12):130-130
在肇兴,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泥人节。肇兴泥人节,侗语称为“多玛道神”,即打泥巴仗和黄牛打斗,已有500多年历史。活动在距离肇兴乡所在地约4公里的夏桥村举行,在丰收之后举行,有庆丰收之意。但其文化内涵不仅于此,独特之处是用泥土取乐。尽情表达人们对泥土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岁时节令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在唐代,中秋节作为一项民俗节日尚不显,但已有不少以“八月十五”为题的诗歌,内容多为吟咏月色,思乡怀人,深具自然明朗之美;至宋代,中秋节异常兴盛,但与唐代相比,此时中秋诗作的主旨和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重在抒发作者的人生体验,表现人生哲理,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美。唐宋两代诗人中秋情怀的不同及其中秋诗作的各具特色,与两代时代风貌、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诗人思想文化性格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朱熹作《中庸章句》是对《中庸》这一"孔门传授心法"做出诠释,以接续尧、舜、禹至孔、孟以"心"为核心的传道系统。所以,朱熹《中庸章句》讲圣人道统所传之"道"在于"心";以心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解读"中庸"之"中";既讲"性即理",又讲"心具众理";讲心之"未发","天下之理皆由此出";讲"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讲"以尊德性为主","非存心无以致知"。具有较多的"心学"内涵,包含了许多与陆九渊"心学"相一致同时又有所差异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流传着家家户户都吃月饼的习俗。想吃到好月饼需要掌握选购的要领和技巧。 一是看外观:质量好的月饼,表面色泽金黄,带有油润感,色泽均匀,饼皮柔软光亮。饼边呈淡青微黄象牙色。若色泽太青则说明水分不足。饼身要饱满  相似文献   

10.
9月28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式各样的月饼一时间成了许多商场货架上的主角.在广西一家超市的食品部,笔者见到了一盒标价为2988元的月饼,盒子里虽然只装了一块重400克的普通月饼,但在它的上方,却放置了一只镶满人造钻石的金麒麟.超市负责人称,金麒麟才是这盒月饼的最大卖点.……  相似文献   

11.
(一) 一提起美的本质,我们就不禁想起苏联鲍列夫等人关于美在“人的对象化”和德米特里耶娃关于美“存在于自然本身”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但有趣的是,在某一年的中秋节赏月活动中,一位意大利客人在品尝中国的月饼时说的话,却在无意中同时评价了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这位意大利客人说,他很欣赏中国的月饼和中国人关于月亮的神话和  相似文献   

12.
正民俗与商业结合的壮族霜降节"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霜降只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普通的节气,但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却是一年一度、民众热情不亚于过春节的重大节日——霜降节。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晚稻收割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百姓,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时机走亲访友、休闲娱乐,同时在节日期间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等,为来年的再生产做准备。霜降节主要流行于大新、天等、德  相似文献   

13.
清太宗皇太极死于何时?这本来不成问题。因为《清太宗实录》卷65,崇德八年癸未八月庚午记云:“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查该八月朔(初一)为壬戌,可知庚午即是初九。所以皇太极死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即公历1643年9月21日。若按我们通常的习惯,年用公历,月日用农历,那就是1643年八月初九。这是确凿无疑的。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 蒲叶吴刀绿 筠筒楚粽香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五日,本名“端五节”,即初五之节;又有“端阳”、“重五”、“重午”等不同的名称。这是中国南北各地人民都很看重的节日。逢节当天,人们最普遍的食品是粽子。它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科技》2013,(10):54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合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相似文献   

16.
文章聚焦于民间金融风险引发因素、生成机理及性态演变进行研究。首先,剖析民间金融风险的引发因素,即"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声誉约束因素""利率及融资成本因素"以及"人格化合约因素的变化";其次,分析民间金融的内生性风险与外生性风险,其中,外生性风险包括"体制性风险""政策性风险",而内生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道德风险""高利率风险""操作性风险""流动风险";并探明民间金融风险"初始引发因素→触发表象→深层问题→生成风险"的链式生成机理。最后,分析其风险的性态演变,即风险由"简单化"向"复杂化"、由"低风险"向"高风险"、由"高水平状态"向"平稳状态"演变。  相似文献   

17.
卷五<齐本纪下第五> "永元元年……八月……戊午,斩遥光,传首."(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48页)按:<南齐书·东昏侯纪>亦记始安王遥光之被杀在是月戊午.考是月甲辰朔,戊午为月之十五日,然<南齐书·宗室·始安王遥光传>则记遥光之被杀在是月十六日.据<南齐书·天文志上>云:"永元元年八月巳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此月巳未为月之十六,与本传正自相应.<通鉴>卷一四二从之,亦记在巳未日,是也.此"戊午"乃"巳未"之讹.  相似文献   

18.
中秋礼物     
妻远在西藏工作,她从内地大学毕业就自愿去支援边疆,一股子热血精神叫人敬佩,这就注定我要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老话长期“签约”。 中秋节一直是最让我关注的节日。前年中秋前夕,我就考虑该送她一个什么样的节日惊喜?妻爱吃月饼,于是,我决定寄月饼。  相似文献   

19.
《论衡》作为王充的传世之作,以其异于主流话语而流传于世,在政治伦理思想方面,阐发了君臣民三者间的应然政治关系。主张君对臣应"佞可觉知""观心定贤";臣对君应"参政治国""褒君颂君""实事疾妄";君对民应"安民""慰民""化民",臣对民应"疾虚妄"而"归实诚",而民对君对臣应"悟迷惑而知虚实"。如此,则可形成一个君明臣贤民良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史义"是中国古代史学用以表达历史思想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初次提出《春秋》有"义";汉代史学援借《春秋》之义,但又各具"旨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春秋》之"义"遇冷,史义另辟蹊径;隋唐时期,主要是对盛衰兴亡进行总结,后来则要求重建《春秋》之"义";宋元明时期的主流是以"理"审视历代史义;清代在史义方面呈现出朴实与圆通两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变中有不变,《春秋》之"义"始终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首要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