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学"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很多人对"国学"的理解存在误区.现代学术相对于"国学"来说是进步,而非退步;现代学术可能存在一些误读,但这并不是现代学术的必然结果,"国学"研究当然也必定存在诸多误读;"国学"的气度应该宏阔,不应该只研究"中国的",而应该放眼世界;"国学"热的真正原因是,在经济发展之后我们复兴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愿望,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实质是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绝不是其偏狭性.最后,我们呼吁,应该理性地思考"国学".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到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学术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峰 《东南学术》2001,(5):123-128
可能是由于对比更为强烈因而引人人胜的缘故,一般人遥看地垠的大海或原野的时候,总是喜欢将目光投注到水天交接处或地平线上.在不同学科的边缘和交叉地带进行汇聚和融合,即进行跨学科研究,往往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或许是命中注定,自己要长期在学科交叉处行走,而其中一些跨学科研究的学术体验,也有勉强可与外人道之处.就此写出,以便学人交流与切磋.  相似文献   

3.
收录在本论文集中的一系列文字,很可能属于我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研究题域之一.在这些论文中,既有我关于"中国学术自主性"这一问题的最初思考,也有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持续推进,更含有一些最新的观点及其展开.因此可以说,本论文集标示了迄今为止我个人关于"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自主性"这一理论论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思考脉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科学论坛>在学术评论、学术创新方面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包括对社会焦点问题深层次思考的文章,引起了全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讨论<论坛>的提升和扩大影响,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刊情"和<论坛>的实情对于刊物的定位进行利弊权衡.目前<论坛>学术·思想·文化三块是保持不变还是向学术性方向靠拢或者兼及学术与普及,这是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对此我没有调查,只是希望解决好再定位问题,这样就可能扩大<论坛>的生存空间、稳定和扩大读者群与作者群,我倾向于无论怎样的定位都需要在提高学术品位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机制与教育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可简单地归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此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有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即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学术评价机制,它能否成立或者是否应该成立?看一下教育部制定的一些评价机制,我们基本上看不清楚它的目的所在.教育部自己说是为了促进中国学术进步.但在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评价机制的作用经常恰恰相反.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走下去,我们所期待的诺贝尔奖等世界级高水准研究成果.可能距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从教育部现行体制与业已制定的学术评价机制的效果来看,教育部本身能否制定一个统一的或者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呢?我们参考发达国家的先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应该是不太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刘晓莉 《兰州学刊》2007,(12):151-153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学校长,蒋梦麟在长期而丰富的大学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大学学术观.他的大学学术观的核心内容是:厚重学术,倡导学术自由.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些提高学术水准的措施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姚申 《云梦学刊》2014,(4):10-11
关于今天论坛的主题“科研项目与当代学术发展”,我确实感到有话要说。每一个在高校有兴趣做学术研究的人可能多多少少会和科研项目发生关系。我本人也曾申请过项目,做过项目。《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每年3月会配合国家社科规划办在本刊“权威资讯”栏目中发布当年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选题招标指南。另外我个人也被聘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有关项目的评审专家,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最后结题评审的项目。尽管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8.
今天有机会参加中国秦汉史学会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两会会长联席会议很高兴,感谢李凭会长的盛情邀请.因为参加"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我发表了一些学术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人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近来,谢泳先生受聘于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成为坊间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称赞厦门大学领导慧眼识英才者有之,痛斥当下一些高校唯学历和职称取人者有之,为谢泳能够进人专门的学术教学研究机构欢呼雀跃和寄予厚望者有之,为谢泳日后在官方学术教学研究机构的生存状态担忧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10.
可能世界理论解释表明,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并未以康德式存在的谓词性设定为论据,整个证明最关键之处乃在于现实世界是否就是不可超越的伟大性得到示例的那些可能世界之一.经典本体论证明的破解也说明,作为现代逻辑的一种重要理论形态,可能世界理论对于宗教哲学研究有着重大学术价值,它有力地推动着一些重要宗教哲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评比学术",就是所有的学术活动都以或主要以"评比"为核心,不是评比为学术服务,而是学术为评比服务.毫无节制而又不断加码且泛滥成灾的各类评比,已经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科研的唯一性、创新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对科研不可能进行严格明确的等级评定.评比是学术的鸦片,因此要在学界开展"禁烟运动".批评是学术的生命,我们要积极倡导学术批评.特殊人才超常拔擢,平常之人论资排辈,才是符合实际的方式.必要的评比必须受到严格限制,政府应退出评比.  相似文献   

12.
获得一定数量和档次的科研项目,并创造相应的学术成果,既是科研人员晋级、晋职和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也是其提高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重要台阶.近年来,由于一些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缺失,加之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行政法律法规监督效果有限,学术不端行为初露端倪,并呈现不断滋生蔓延的趋势.一些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科研秩序,败坏了科研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声誉,而且还阻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原动力.为此,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学术欺诈罪,实现学术不端行为的立体监控.  相似文献   

13.
李汪洋 《云梦学刊》2012,33(4):39-40
作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的成员,尽管我们操持的可能只是一方小小的园地,但每一任编辑都是以学为志聚在了一起,是选择学术、追求学术发展的一群年轻人.我们既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学术而感到壮心不已,也为时代的弊病、今日的问题而颇为惆怅.当然,作为尚在象牙塔中的学子,对于学术管理这个主题,我们的所思所想不免会有些浅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学术规范成为时髦话题。学术规范问题,说到底是个学术训练问题。学术界对于学术训练的含义还有一些模糊认识,几乎没有人从理论上对学术训练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本文对学术训练的内涵试做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就学术创新、学术理念、学术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知识主体的生存道德、创造能力和研究水平,与学术进步和制度安排不相适应。造成腐败的原因,大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社会转型,而在社会转型背后有更深刻的转型,也就是知识转型。知识转型就意味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性质有了新的特点,所以知识转型对知识生产者,对从事知识产业的专业工作者,对他们的活动带来了一些影响。这个影响就是知识转型带来的学术转型、知识分子地位的转型。从学术转型来讲,现在的这种知识体系,从它的制造、传播来看,大概经历了这么一些变化:从叙述转向创新,从思辨走向实证,从单一走向多样。同时,学术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术的内涵。在信息化的社会里面,我们要重新区分文字生产和思想创造、学术原创;学术转型给学术生产带来层次性的要求。回到学术的本意上来讲,它是一种稀缺性的,创造性的,神圣的活动,但是在现在的社会里面,这样的活动可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也要允许一些生产文字的人的生存。学术转型带来知识分子活动方式的转型,从过去对思想理论的简单诠释转向一种创造,从过去的单一层次变成现在多样性的层次,这些就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在我的学术追求当中,我不担心我的道德底线,我担心的是我的能力、水平,我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有可能突破道德底线。知识分子还没有适应知识转型带来的学术转型,所以就会出现学术腐败问题。面对一个变化着的社会,主体事物是最重要的;主体事物的道德操守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可能就是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重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学术传统的重建 ,涉及四个关键环节 ,其中 ,学术能否保持它对政治权势和市场权势的独立性 ,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学者必须保持对主流立场的批判姿态 ,才可能建立鼓励非主流思想的学术传统。其次 ,在中国语境中提出与中国人生存处境息息相关的基本问题 ,是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创造力的本源。第三 ,推动了西方社会科学学术传统内部不断创新的本质性紧张关系 ,未必能够推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郭晓鸿 《云梦学刊》2012,33(4):25-26
学术需要管理,管理体制的优劣与学者的教学科研及生存状态密切相关,而现行学术管理体制屡遭诟病.近些年,在发展教育和人文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给学术研究都有不少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出版学术研究的成果,这对我国的学术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每年学术出版物品种的增加就可以从一个方面证实这一点.对学者来说,研究成果的出版有了资金保障,对出版社来说可以得到一些出版资助.按说这是双赢的"买卖".但是由于现行学术管理体制设计的一些缺陷和隐含的很多问题对出版社和当代学术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下面拣几点和出版相关的体制问题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学界越来越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平心而论,我们在各种学术论坛上欣赏到的诸多批评,很少是严格的学术批评.有些批评汗漫随意,似是而非,甚或仅仅是一些非理性的漫骂,由此很难构成一种有效的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9.
我上周刚从美国回来,到北大任教,应邀参加这个会议,了解国内学术评估的情况,感到机会难得.按邢老师的安排.我在此简略介绍一下美国大学进行学术评估(尤其是教员评审)的情况.并谈一些对国内学术评价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韩彩英 《学术界》2012,(4):80-89,264,265,276,279
以“可能导致的‘平庸’合法性认同”来论证“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必然助长大小“学霸”们的恶行.我们反对过分注重“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但并不可以一概反对“形式合理性”或者“形式合法性”.我们应该坚决拒绝“学霸”和完全形式化的学术评价机制,而不是拒绝“断然拒绝平庸”和必要的学术形式.“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观点及其论说,其实是在倡导“学术虚无主义”.当下不良学术生态的形成,“学霸”和满足于学术平庸者是沆瀣一气的“共谋”.“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主张遗害无穷,学术界必须坚决反时“不可断然拒绝‘平庸’”的学术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