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张继《枫桥夜泊》诗,长期以来传诵不绝,脍灸人口。近日,友人见告,清俞樾书张继诗时,曾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两字,宋代旧籍记为“江村”。为此,笔者对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了一番考察,拾得异文、疑义四点:一、“江枫”或作“江村”;二、“枫桥”或作“封桥”;三、“愁眠”或作山名;四、“半夜钟”疑无。对此异文、疑义,笔者稽查文史资料和苏州地方志,作文逐一辨证,发表些个人意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此诗一出,寺因诗传,声名远播。寒山寺,是不是因为有了一座寒山,才称为寒山寺呢?到过的人都知道,寒山寺的四近无山,连土丘也没有。《吴门表隐》(清·顾震涛撰)说:“寒山在枫桥东民家廒内,一石突出”。原来所谓寒山者,只是一块假山石而  相似文献   

3.
这首诗的诗题,各本都作《有美堂暴雨》。洪迈《容斋四笔》卷二“有美堂诗”条下云: 东坡在杭州作《有美堂会客诗》,颔联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读者疑海不能立,黄鲁直曰:“盖是为老杜所误。”因举《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官》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  相似文献   

4.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固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上面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名作。它流传久远而广泛,其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往往被人用为表达繁忙疲劳之中暂得休息的口头禅。 《全唐诗》收了李涉这首诗,篇名是《题鹤林寺僧舍》。旁注“寺在镇江”四字,当系清代编诗者所加,因为在唐代镇江尚称润州。又诗的结句“又得浮生半日闲”下加注:“‘又’一作‘偷’。”据《全唐诗》所收李涉其它各诗,如:《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相似文献   

5.
张了却 《归潜志》卷八:明昌、承安间,作诗者尚尖新,故张翥仲扬由布衣有名,召用。其诗大抵皆浮艳语,如“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又“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霜”,人号张了却。刘少宣尝题其诗集后云:“枫落吴江真好句,不须多示郑参军”,盖讥之也。 按:张翥字仲举,元代诗人。为诗格调颇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蜕岩词》。  相似文献   

6.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一千二百年来,传播中外,脍炙人口,是不朽之作,人们对诗的理解,也大致相同。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江西日报》,发  相似文献   

7.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近年来见到不少对这首诗的考证和分析文字,真可谓注家蜂起.其中关于“江枫渔火对愁眠”,究竟是什么“对”什么,就有四种不同的解释:①《唐诗三百首新注》:“江枫,江边的枫树.对愁眠,愁眠人(实是因愁而未能眠)与渔火相对.”据此,相对的是双方一  相似文献   

9.
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句中“逝”字,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云:“同‘誓’(用近人张慎仪说,见其所著《诗经异文补释》,张据《公羊传》徐彦疏引此诗作‘誓’)表示坚决之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云:“通‘誓’。”均强作假借字释之,值得商榷。按“逝”与“誓”禅母月韵,古字音同,本可能通假,但无明证。《说文通训定声》云:“逝,往也,假借为‘誓’。”杨树达《小学述林》卷一云:“盖《三家诗》有作‘誓’字者,此诗本表示决绝之辞,《三家》作‘誓’,用本字也;《毛诗》作‘逝’,  相似文献   

10.
藏头诗这个名称,实际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指写作律诗在末一联点明题意。明朝梁桥(字公济,号冰川子)所撰《冰川诗式》有:“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第二种实际是“歇后诗”之对称,将诗句头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明朝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于离合诗一类中附录藏头诗,明辨云:“藏头诗则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虽非离合,意亦近之,故取以附焉”。  相似文献   

11.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所收诗有的作者有误,有的诗题不妥,所收诗亦多有遗漏的情况。今就阅读所及略作辨补,若干诗之作年亦一并考订。此于唐代诗歌之研究或能有所裨益。一、作者辨误《宿香山阁》诗乃贺朝作《全唐诗》卷一一七录存贺朝诗8首,其中《宿香山阁》诗下注云:“一作贾彦璋诗。”《全唐诗》卷七七六贾彦璋名下亦录此诗,而不注一作贺朝诗。按,作贾彦璋诗恐误。考芮挺章《国秀集》已收有此诗,并已  相似文献   

13.
在朱东润先生《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二十九中,载有梅尧臣连续创作的《次韵和景仁对雪》、《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此诗题似存在问题。如果诗题之“三”字原本无误的话,必当有“再和”。梅氏既然作有《次韵三和景仁对雪》诗,则其必定作有《再和景仁对雪》  相似文献   

14.
今年《文学遗产》第一期,发表了丘良任先生《“城阙辅三秦”解》一文。该文搜采宏富,别具新解,于王勃诗义多有发明。惜乎检索欠于精审,而考论之次,间亦有偏。兹就“城阙辅三秦”的义释并王勃此诗的作年,略陈管见,旨在向丘先生和方家请教。一王勃诗“城阙”一词,诸家注本都指长安。丘文独持异议而别指成都,以杜甫《野老》诗有“城阙秋生画角哀”之句,因予征引,作为“城阙”指成都的力证。笔者翻检杜集,见诗后有杜甫原注,为丘文所漏引。原注云:“南京同两都,得称城阙。”按南  相似文献   

15.
(一)《谒山》诗解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在《玉溪集》中实属难解之作。朱彝尊云:“想奇极矣,不知何所云!”(沈辑三家评)纪晓岚云:“不解”(抄诗或问),又曰:“未解其旨。”(沈辑三家评)冯浩、张采田作过笺释,都认为《谒山》是李商隐“陈情令狐(綯)”之作,但两家对诗题的解释却截然相  相似文献   

16.
《说文》无“其”,有“丌,下基也。”段注:“字亦作元,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元,元与丌同也。”《说文》又有“丌,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从丌,丌亦声,读与记同。”段注:“《大雅》‘往■王舅’,假借为语辞也。《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郑风》笺云:‘忌,读为彼己之子之己。’《嵩高》传曰:‘远,己也’.笺申之曰:‘己,辞也,  相似文献   

17.
段义宗是唐末的南诏诗人。他“一歌一咏,捷应如流”“雅善词章……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曾出使前蜀,因不愿朝拜,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全唐诗》和《全唐诗补逸》录存其诗五首。其中《题大慈寺芍药》和《题三学院经楼二首》等诗当作于为僧之时,均颇具唐诗情韻。另有《思乡作》一诗在当时就被称为“高手”之作。这些诗在当时已甚流传,如《题判官赞卫听妓洞云歌》虽较粗疏浅率,诗意不多,也在人们“口俗之间,无不缮写”。  相似文献   

18.
一、《诗品》正名《梁书·钟嵘传》云:“嵘尝评汉、魏、六朝五言诗,名曰《诗评》。”《南史·钟嵘传》则称此著作为《诗品》。《隋书·经籍志》有著录,云:“《诗评》三卷、梁钟嵘撰。”注云:“或作《诗品》。”《新旧唐书·艺文志》则承《隋志》之旧。南宋以还,官私书目著录则仅署《诗品》之名,不复有《诗评》之称。是书名称沿革,大致如此。《梁书》作者姚思廉、《隋书》作者魏征等,均初唐间人,而此两书同时在唐贞观三年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贵校85年第二期《学报》有考董小宛之死的《释“墓门深更阻侯门”》一文,作者顾启、姜光斗先生旁搜博引,诚有功夫。然对于吴梅村诗中“墓门深更阻侯门”句,其所考辨,多属诗句以行事,似有以旁证当本证之嫌,尚未触及该句诗的本身,故其结语,有容或待辨者。鄙意以为:一,就吴梅村该组诗题称《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并引》来说,已言小宛至死,乃冒氏之妾。吴与冒为同时好友,当悉其事,故其诗可视为纪实。二,至如诗中“墓门深更阻侯门”句,包括陈寅恪在内,前人多未就该句诗的本身作疏释,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诗僧寒山,由于生平行为怪诞,难于稽考。他自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全唐诗收录他303首诗为一卷,另拾遗添补二首。他的诗全无诗题,诗的内容全无与时人投谒赠答之作,这就更增加了考索的难度。所以,在研究唐代的诗人中,对寒山问津的很少,他和他的诗作也真象一座幽远的“寒山”。现存研究寒山的依据材料有两个。一是署名“唐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的《寒山子诗集序》(又名《寒山拾得诗序》);一是《太平广记·卷五十五》引五代人杜光庭所撰《仙传拾遗》对寒山的记载。引录如下。序文说: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