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八世纪,相当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据一方的政权,有的称之为“南诏国”,有的称之为“南诏政权”.这个南诏,以云南西部的洱海区域为中心,历时达164年之久.(公元738—902年)那么,南诏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呢?就我目前看到的材料说,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南诏是奴隶制社会.如有的说:“南诏国家的社会制度,主要是奴隶所有制,它是南诏国内各种生产关系的主流.”有的说,南诏是“唐代我国西南地区继吐蕃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奴隶主政权”.有的也说:“南诏是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云南出现的一个奴隶主地方政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南诏的社会性质“是还带有原始社会成分的早期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2.
《南诏德化杯》立碑目的是南诏史研究尤其是南诏与吐蕃关系研究中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讨论南诏人当时为何要立此碑,应重视此碑所记内容。分析碑文,可以看出所谓南诏立此碑是为了向唐表明背唐投蕃是迫不得已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从碑文所记来看,立碑是在为阁罗凤歌功颂德的同时,向吐蕃示好,表明其继续维持与吐蕃结盟而与唐保持对立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3.
南诏大理政权建立 5 0 0余年的历史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关于南诏王室族属的争论 ,笔者认为建立南诏与大理的民族是一个民族 ,即南诏———大理民族 ,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后来分化为白族与其他彝语支各民族 ,而白族文化继承了南诏大理时期兼收并蓄的特点 ,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白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军事是南诏重要的支撑,是南诏与唐朝、吐蕃政治博弈的资本。深入分析南诏时期的军事风尚、军事职官体系及军队组成,以揭示南诏军事制度的特点,有助于全面认识南诏的社会与历史。  相似文献   

5.
南诏是不是泰人建立的国家?多少年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南诏是泰人建立的国家。另一种说法认为南诏不是泰人建立的国家,而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建立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论证,普遍认为后者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南诏也不是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而是由唐代中国地区彝族的先民乌蛮,白族的先民白蛮为主建立的国家,在南诏辖区内,还有傣族的先民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等民族的居民的代表参加到南诏政权中来。 上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探讨另一个问题,傣族南迁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作者在阅读史料中,把云南边疆傣族史的研究和孟—高棉语族各民族的历史对照着研究发现:在公元八~十一世纪之间,孟高棉人北上,傣族先民  相似文献   

6.
南诏亦称蒙舍诏,本是七世纪中叶定居于现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带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当时与南诏共存于洱海区域的还有蒙巂、浪穹、越析、(之登)?、施浪等五个部落,共称六诏,再加上剑川、时傍二诏,统称八诏。蒙舍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由于南诏统治者得到唐王朝扶待,从唐开元初年始直至贞元十年,前后八十年间,先后兼并了其他七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廿六年(738)唐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越国公、云南王。后来南诏统治者与唐王朝曾发生矛盾,一度依附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地方政权,继之又附唐以抗吐蕃。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政权先后兴起于云南,版图包括今云南及其附近地区。傣族是自古居住在云南的一个兄弟民族,亦曾建国称王。国内学术界对以彝族和白族为主体建立南诏、大理政权的看法,已经成为定论。但对南诏统治者是彝族还是白族,尚有不同看法。国外研究者中流行较普遍的观点,则是南诏、大理政权为泰族所建立。他们所谓泰族,实际包括了同属一语族的不同民族,且把我国傣族亦包括在内。如果从语言系属的角度说,傣语和  相似文献   

8.
试析南诏的语言段伶南诏是我国历史上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权。它在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土语的地区得以巩固和发展,其语言观及语言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问题。以史为鉴,或许对我们认识当今的一些语言现象有益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南...  相似文献   

9.
一 南诏是唐代云南地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南诏政权的建立顺应了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云南的大业,推动了该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南诏在立国270年间,促进了境内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强了与邻近的吐蕃、骠、昆仑、真腊、大小婆罗门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联系。虽然与唐王朝发生过冲突,但基本上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南诏政权对外扩大交往,积极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和先进技术,对内加强统治,采  相似文献   

10.
南诏德化碑     
云南大理县的太和村(古称大和城),是唐朝时代南诏建国的第一个古都。 唐玄宗开元26年(公元738年),蒙舍诏(南诏)主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用武力兼并了其他五个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了以“鸟蛮”为主体的多民族地方政权——南诏国。次年,皮罗阁定都大和城。从此,大和成了南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蛮书·六(贝佥)》记载:“大和城……城中有大碑,阁罗凤清平官郑蛮利之文。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此大碑即今存于太和村的《南诏德化碑》。  相似文献   

11.
阿嵯耶最先见于云南地方史料《南诏图传》,但从史源、史料真实性、南诏佛教具体内容等方面来看,不能认为《南诏图传》所说是真实的历史.从南诏历史来看,南诏具备强大国力和独立政治后,欲与唐约为兄弟或舅甥,却被唐中央根据《春秋》大义,要求像以前一样向唐奉表、称臣、贡方物.南诏为了使自己较以前有更高的地位,一方面淡化其受唐朝支持和受汉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试图表达南诏与印度文化有密切关系,以便抗衡汉文化.阿嵯耶是南诏在试图建构足以抗衡汉文化的文化体系时创造的“梵名”,是南诏处理其与唐关系时,力图争得与其国力相当的政治地位而创造出来的洋标签.  相似文献   

12.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评判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南诏是唐代迄今洱海地区为中心,囊括今云南全省的一个地方政权。其所处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当地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南诏与唐王朝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由于受内地的影响,其农牧业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古代文献资料和民族学、考古学材料方面。对南诏农牧业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杜光庭是唐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他在云南、四川都留下传道的遗迹。杜光庭的弘道活动主要在蜀中,云南杜光庭信仰是道教影响的产物,它折射反映出南诏时期道教的传播。基于此时代背景的杜光庭信仰,可以说既是道教传播的一个符号,也是南诏道教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儒学在南诏的传播过程依次经历了:细奴逻归附唐朝至天宝战争爆发阶段的初步传播;天宝战争之后至苍山立盟阶段的全面深入传播;苍山立盟至蒙世隆反唐阶段的规模化系统传播;最后是蒙世隆继位后至南诏灭国阶段的常态化与普及化传播。在南唐政权往来关系中首先把儒家礼乐典制等传入南诏统治阶级上层,唐朝儒士对南诏贵族子弟的规范化教育把儒学传播推向全面深入,汉人南迁中的文化交流与南诏后期阿吒力教的"儒释"传教也是儒学在南诏传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唐贞元中,南诏与吐蕃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昔日兄弟之邦,反目兵戎相见,南诏重新归唐。南诏背蕃归唐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新的发展需求,郑回的引导,韦皋的诱谕和吐蕃的赋敛重数,均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南诏德化碑》与先秦经典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德化碑》是研究南诏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从文学角度对《南诏德化碑》作者的创作动机,碑文与《左传》、《诗经》等先秦经典文学的对照,论述其受先秦文学影响的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唐初忙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西南的经营,与南诏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进入武则天时期,吐蕃对中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抵抗吐蕃的侵扰,唐朝不得不联合南诏的势力,因而采取支持南诏统一的战略方针。当南诏强大以后,围绕着争夺爨部的问题,唐与南诏引发了冲突,使得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逐渐复杂化,最终影响了唐朝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唐文宗到唐昭宗年间南诏与唐朝且战且和,直到唐朝、南诏灭亡,在这个时期,唐朝与南诏的关系仍然是一种隶属关系。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双方也试图建立一种稳定的友好关系,但是历史的发展已经需要重新寻找平衡点,所以唐朝与南诏在最后的博弈中,双方都耗尽了各自的实力,随着双方的灭亡结束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转引于下:《蛮书》卷三说:“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第67页)《新唐书·南蛮传》说:“夷语王为诏……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新唐书》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册第6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