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诗《格萨(斯)尔》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有多重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论藏族《格萨尔》还是蒙古族《格斯尔》都蕴涵有无比丰富、繁复离奇的宗教成分,记录着藏蒙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的某些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反映在这部史诗中两个民族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蕴涵在史诗《格萨(斯)尔》中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是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固有宗教或说传统宗教,在蒙古族称“博”,在藏族则称“苯”或“苯钵”教。萨满教的一大特点是自…  相似文献   

2.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活动之一,也是传统的民族祭祀仪式。“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有时还译为“鄂博”、“脑包”等等。蒙古语为“堆子”、“石堆”或“鼓包”的意思。 祭敖包,实际上就是祭天、祭地或祭山石。古代萨满教认为,天为大神,地为二神。“永恒的蓝天”是最高尚的神,它是永恒不变的穹苍,赐予人类一切幸福的善神;大地是养育一切生物之神灵,蒙古族牧民的一切幸福都取决于天地二神。因此,蒙古族萨满巫师(蒙语叫“博”)说:“祈祷吧!向天神求雨,向地神求草”。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祭海”、“跳神”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 ,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族原来信仰萨满教 ,相信万物有灵 ,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 ,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 ,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与此同时 ,环湖地区的藏族也参加了这项祭祀活动。一公元 2 0 0 0年 8月 14日是庚辰年农历 7月 15日。这天是青海湖一年一度“祭海”的日子 ,地点在青海湖南岸江西沟乡元者村。上午 10点 30分左右 ,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 ,手捧哈达、青稞炒面、酥油等祭品前来参祭。 11时许 ,煨桑台左前方帐篷中传出一喇嘛高声诵念经文、真言的诵唱…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萨满教在上述很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唯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和个别地区的蒙古族,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  相似文献   

5.
卢鹏  朱明 《学术探索》2009,(1):99-102
一般而言,祭祀场所是禁止女性进入的,于是女性地位低下似乎又有了一个有力的佐证。箐口村是个原始宗教盛行的哈尼寨子,村里一年到头祭祀活动不断,而女性是严格禁止踏入祭祀场所的。这些活动祭祀的对象是鬼神,它们威力巨大,既能赐福于人也能降祸于人,因此祭祀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这种威胁,人们不仅选择阳性之物作牺牲,同时还禁止具阴柔之体的女性进入祭祀场所。这实际上是出于对女性的保护,而女性扮演的灵魂守护者的角色说明,祭祀场所对于女性的“拒绝”实际上是男女在祭祀活动中的一次社会分工而已。  相似文献   

6.
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鄂·苏日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都信仰过敖包、有过敖包祭,“敖包文化”在这些民族的原始文化发展中起到过重要的启蒙作用。本文就“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并将其与萨满教及“萨满教文化”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自古以来普遍信仰,并且至今还残存着的原始宗教。这里,笔者从思想史角度,对蒙古族萨满教及其世界观的发展变化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一、蒙古族萨满教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 蒙古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蒙古民族在古代所信奉的萨满教,不但是从其原始社会产生发展而来的原始宗教,而且是发展完备的原始宗教。有些学者认为,萨满教是“近似宗教的一种特殊的信仰活动和现象。”,或者说萨满教只是一个“自然信仰”。显然,这种观点和说法与萨满教,尤其是与蒙古族萨满教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就是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再度丧失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畤祭源于生活于今甘肃东部的秦人的祖先祭祀神灵的礼俗。秦襄公时,畤祭逐渐摆脱了原始民间的农业祭祀性质,而发展为一种国家宗教行为。至秦朝建立,已经有六畤,祭祀白、青、黄、炎(赤)四帝。汉初的雍五帝畤是在秦的四色帝畤基础上增加黑畤而成。从此,白、青、黄、炎(赤)、黑五色帝成了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文章认为,产生于甘肃东部地区的畤祭是中国早期礼制文化的重要内容,经过秦、西汉时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畤祭文化的演变过程是西秦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秦灭诸侯、代周王而作"天下共主"意念形成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9.
郎樱 《学术探索》2006,(3):85-90
萨满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及南方少数民族巫术信仰的宗教神职人员。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萨满教既是一种原始宗教,又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座保存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的宝库。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神话中,有许多女神传说,这些女神既是氏族部落的首领,又是主持祭祀的萨满,她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萨满神话中塑造的各类女神形象,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存在的女性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萨满教中,萨满既是具有神力、通晓神谕的神职人员,同时又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许多民族史诗、歌舞、神话通过萨满而得到传承,许多萨满是著名的歌手和舞蹈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萨满及萨满仪式处于衰微之中,但萨满观念与习俗在中国少数民族群众中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在萨满教的世界观体系中,宇宙观、自然观和灵魂观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这三种观念是萨满教最基本的思想和理论,它贯穿着整个萨满教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海行总载》中,朝鲜通信使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丧祭礼俗.受佛教薄葬观念和轮回转世思想的影响,日本社会普遍实行佛教火葬,对逝亲实行超度追荐仪式,对共同祖先神、自然神、英雄神则实行神道教祭祀,而对神的祭祀重于对逝亲的追荐.朝鲜通信使认为这样的习俗不符合儒家丧祭理念,因此予以了全面的否定,进而认为日本人是无君亲、悖礼无识之民,日本是“禽兽之域”,其原因则是统治者的失教和性理学不畅其道.这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主观评判,体现了朝鲜通信使面对异质文化时的封闭性价值体认和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自信.  相似文献   

12.
灵魂观是萨满教世界观的核心.萨满教灵魂观是一个由诸多元素构成的体系.本文从三魂一体、灵魂游动和灵魂归宿等三方面阐述了萨满教灵魂观的内涵及其体现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 ,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 ,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 ,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 ,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 ,可以认定祭祀神杆即是祭祖。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模式里 ,处于主流状态的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 ,女性作为在场的缺席者长期处于“沉默”状态 ,屈从于男性而退居亚流 ,坚守在边缘地带。在男权文化漫长而黑暗的历史通道里 ,女性的历史事实上是一张“空白之页”,成为一个空洞的能指 ,并沦为男权神话最鲜活的献祭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与德化教育 ,压抑、束缚、扭曲着女性的灵魂 ,女性的经验世界被层层的屏障所覆盖 ,女性的形象则被男权话语肆意涂改得面目全非。具有双重叛逆特质的先锋女性文学 ,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颠覆男权神话 ,杀死男权文化 ,…  相似文献   

15.
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山之所指进行了考察。作者从萨满教曾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唯一原始宗教这一认识出发,通过对昆仑山神话和萨满教宇宙观的比较以及对“昆仑”二字的训诂学考察,认为,“昆仑”乃古代匈奴语“天”之谓,古代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和部落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联系天地的宇宙山,考虑到文化传播的特性,这些民族中的一部分都可能将宇宙山称作昆仑山。汉代以前的昆仑山是一个宗教或神话的概念;大约在汉代以后,昆仑山才成为一座具体地理山脉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包路芳 《社会科学》2007,(9):106-114
蒙古族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深受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这也是蒙古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从蒙古族人临终前后的一系列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对待死亡的从容态度,这些仪式也集中体现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对蒙古族而言,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和习俗,使医学的临终关怀救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蒙古人最初信仰原始的萨满教(亦作珊蛮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我同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这种宗教。萨满(巫师)的活动,主要是以装神弄鬼为人“驱邪治病”;用火炙羊胛骨为人“占卜吉凶”;借鬼话神语解答人生祸福、生死诸难题。还有蒙古人颇为重视的祭祀活动,也均须由巫师击鼓诵经,膜拜祈祷。此外,萨满教的禁忌也很多,除有关生活卫生者外,多属迷信讲究。 蒙古人在对这各路鬼神、日月山川、风雪雷电等自然物的崇拜信仰中,是以“天”为至尊的。《蒙古秘史》一开始就记述成吉思汗始祖孛儿怗亦那,是“受有天命而降生的”。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在鄂嫩河畔即大汗位时,萨满教巫师阔阔出在会上庄严宣告:“今奉天命命  相似文献   

18.
蒙古先民的原始生态意识是在萨满教的氛围中产生的 ,蒙古人的生态观念最初发源于有关“阿密”(生命 )概念的确认和“天父地母”意识的形成。蒙古族形成以前的生态观念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和英雄时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一些学者把萨满教包含的祈祷,赞祝,诅咒,祭献,膜拜,禁忌等,概括为“萨满经典”。在那被称之为“神谕”的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的事物背后,如果细细品究,往往能够发现产生这种文化现象之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审美特性、道德标准等等。我认为,萨满教实际上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很重要的阶段。 文中的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是指中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从语言学上划分,前三个民族是通古斯系统民族,达斡尔族则是与通古斯系统民族有较多联系的蒙古系统民族。历史文献说明,这四个民族在很久以前共同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后来逐渐南迁,有的氏族(或民族)离开了黑龙江。但从他们萨满教内容的交叉复合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黑  相似文献   

20.
满族信奉的萨满教,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需要将神的形象加以突出、强化;需要将祭祀仪式装点得肃穆、庄重,增加其神秘色彩;萨满也需要以此造成舆论以扩大其影响.正是这种种需要,产生了为萨满服务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