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由于受短期目标的约束,以及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偏差和货币政策工具与政策调控时机选择不当,政策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都有可能误导公众预期和增加市场不确定性,从而引致货币政策操作风险.通过建立货币条件指数,并考察其实际值与均衡值之间的离差状况,结果表明货币条件指数及其缺口可用于间接测度政策操作风险的大小,所得到的风险指数可作为宏观调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和消费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基于货币需求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何丽娜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24-27,107
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国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成了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由于各区域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存在差异,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效应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对我国2004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2季度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操作在不同区域的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认为对东中西部应分别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支持下,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被动和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直接操作,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因此而遭到削弱。本文分析了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在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降低中央银行直接操作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综合金融信息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将适当向社会投入一定的货币,但货币投放将采取中央银行向专业银行收购短期债券的方式,向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这与往年有所不同.这一投放货币方式的改变,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手段的一项新尝试,同时也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来中央银行职能转换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银行通过收购短期债券调控货币供应量,也是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方式.据悉,这也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目前经常采用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当市场资金缺少时,中央银行买回债券,放出货币.  相似文献   

6.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可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存量货币供给相对于存量货币需求的过剩。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占款和其他途径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货币供给过多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1998年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货币存量是理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当居民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减少持有货币资产而增加非货币资产,又会导致有效货币需求的不足。流动性过剩不仅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并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还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政策一起,被誉为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三大法宝"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般性货币政策,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存款准备金工具作用比较剧烈,不宜经常采用;再贴现工具比较被动,只有商业银行要求贴现时才可发生作用;相比之下只有公开市场业务不但具有灵活有效、可操作性强、政策时滞短等优点,而且被认为是最普遍、最灵敏、最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际操作都显示出极优的政策效果,尤其在美国它已是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根据.从我国实际来看,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策债券及外汇.这标志着公开市场业务已在法律上被确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最优利率规则是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变量稳定的利率规则。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工具,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政策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利率为操作工具的货币政策备受市场期待。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最优利率规则在我国将会有好的适用性,能够为提升我国货币政策开辟一条新道路。然而,现阶段若要求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完全按照最优利率规则行事还面临障碍,亦不具备充足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9.
资产价格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主要表现在: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货币需求;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渠道的影响;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冲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将控制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在实践上是不可取的.现阶段央行应关注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蔓延趋势,没有必要为了调控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波动而运用过分紧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流动性过剩的计量、根源、影响以及相关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四个方面对国外流动性过剩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目前,计量过剩流动性的主要方法有:货币差额法、货币悬挂法、价格差额法、货币与GDP比等.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根源问题还存在着争论.一般认为,预防性过剩流动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坏账的风险;银行同业市场不发达;支付系统问题.而非意愿性过剩流动性的原因是:银行部门缺乏竞争;信息不对称;债券市场不发达.流动性过剩通常会显著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否存在溢出效应也较受关注.相关学者对货币政策的研究表明,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稳健的货币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是货币政策规则问题:货币当局是实行相机抉择政策还是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实行系统性政策? 本文通过对货币数量规则和泰勒规则计量分析比较表明,数量规则适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更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对该规则的适应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元、欧元和日元是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货币,近几年来,G-3汇率波动加剧,美元对欧元、日元及世界各国货币持续贬值,G-3汇率波动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国际投资、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G-3国家自身来讲,其影响利弊皆有但利大于弊;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则利弊皆有但弊大于利.G-3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G-3国家应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的改革和汇率波动幅度限制的放宽表明我国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为了对冲汇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我国引入逆周期因子和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逆周期因子与外汇风险准备金的策略组合起到了对冲顺周期波动的效果。在存在非理性行为和顺周期性的外汇市场上,应通过逆周期操作与审慎管理抑制非理性行为。但随着市场回归理性,应适时取消逆周期因子和外汇风险准备金。同时为了推动市场化,应进一步在定价机制中增加外汇市场供求因素的权重,并继续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通胀目标制是一种限制性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范式,兼备了"规则"和"相机抉择"的优点。实践中,相对于货币目标制和汇率目标制,通胀目标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绩效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我国货币政策现行的操作范式是货币目标制,这种范式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不但大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而且极易累积通胀甚至带来滞胀风险。当前,我国应通过增强央行的独立性、提升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建立并健全中央银行的问责制度、加快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改进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完善经济数据的统计调查体系和优化央行通胀预测方法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范式向灵活的通胀目标制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东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亚金融危机之后 ,我国外汇储备在经历了短暂的低增长后又恢复了高增长的势头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各国外汇储备高增长是近年来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东亚金融危机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 ,外汇储备高增长又使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因此在外汇储备高增长条件下我国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内部协调  相似文献   

16.
1997-2008年中国的产出、货币量与滞后期通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快速增加的贸易顺差在强制结汇和国家干预汇率的制度下影响外汇占款的数量,后者作为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方式影响了货币量,进而影响了价格水平.这意味着,若控制适当定义的货币量,产出增长与滞后期通胀的关系应当不显著,而即使控制产出增长,货币量与滞后期通胀的关系应显著.格兰杰因果检验支持了前述分析.根据研究的结果,治理通胀仍需从货币量入手,现阶段应通过引导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以控制外汇占款增量,进而更有效地控制货币量增速,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央行应对可能的经济紧缩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有效性不足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的波动幅度和风险程度往往较高,不仅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对股票市场进行适度的调控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完善意义重大。从我国已有调控的即期统计特征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调控的效果不仅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而且多次出现调控失效的现象。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调控两类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和股市波动的关联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从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股票市场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但存在有显著的时滞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两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不同,可以考虑通过完善的货币政策工具设置实现对股票市场调控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入市后货币政策操作环境的变化,提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的建议:修改货币政策目标、改革存款准备金、发展货币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完善货币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 ,货币政策反过来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关注金融资产价格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 ,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