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植记忆     
记忆的传递,完全可以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并能够实现人类在不同大脑之间的相互交换。因为人是灵长类动物,最富智慧,而且记忆力最强,若能实现人的记忆移植,世界文明将迎来更新、更快的发展。近年来,世界上已有一些科学家开始尝试人的记忆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2.
如果整个人类只是一个人的话,这个人早就疯了。这种疯狂不是源于大脑中的愤怒和黑暗——虽然它的确称得上是一个黑暗、狂躁的地方;也肯定不会是来自大脑中好的部分——它太高尚,包入了更大的“灵魂”;而是基于两种品质——野蛮的和光彩的——往往在一刹那存于一体、集于一身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对中国古文化的研究有一种就文化研究文化的倾向。从经济学分析和智慧生成两个不同的层面看中国古文化时, 不仅可以发现, 扎根于生存性古代农业经济之中的中国古文化是一种生存性文化, 而且也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区别的根源来自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形态, 即生存性的农业经济与发展性的工商经济。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时, 看到的主要是中国古文化中消极和负面的东西, 也是近代以来被批判的东西。从智慧生成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时, 中国古文化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四大智慧, 即生存智慧、认知智慧、处世智慧和审美智慧。从经济与智慧两个层面看中国文化, 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厘定清中国古文化中消极与积极、历史与民族、批判与吸收、暂时与恒久的东西, 而且在现实中, 也有利于我们以自信与开放的心态, 弘扬中国智慧性文化中精粹东西的同时, 学习和引入西方先进的发展性文化  相似文献   

4.
只有基于伦理智慧的技术创新,才是更可靠、更长久、更具威力的"经济发动机".没有伦理优势的技术创新,是行不通的.技术创新的伦理智慧,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有来自于科技本身发展的制约;有来自于伦理观念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制约,有来自于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条件、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制约.技术创新的伦理智慧应该是在开放性的技术创新-伦理智慧的轨道上,"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应该是在企业伦理守则的保护下,最大化地发挥技术创新的能量,从而推动世界进步.  相似文献   

5.
“理性积淀于感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美学观的基本命题从鲁利亚关于大脑结构的分层、分级、分机能联合区的观点看来,人的大脑结构,就是人类理性积淀于感性的确证。人类理性积淀不但使大脑成为庞大而复杂的功能整体,而且最后的归宿点,则是优势半球的出现(额叶的出现是伟大的前奏曲)。不管理性怎样“虚幻”和难以捉摸,但总得依存于生物感性结构(大脑)上,从发生史角度  相似文献   

6.
格言警句     
《可乐》2008,(5):76-76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我不能说我不珍惜这些荣誉,而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法拉第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终身不懈的追求。——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通常被看成是一种辞格,是语言使用现象。然而隐喻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而且还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隐喻是人们认知过程中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认知现象。它是联系两个脑半球的桥梁,两个脑半球共同作用产生隐喻。隐喻的形成是建立在不同语义场之间的相似点之上的推理形式。人类的语言和概念系统都具有隐喻性特征,根植于我们大脑思维的是隐性思维方式。隐喻使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智慧碰撞,提供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从而推进知识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神经科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关于人文学某些经典问题的重新思考或认识。当前的神经科学发现显示: 我们的大脑和意识都是物质性的,意识的身心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应该回归于大脑一元论。大脑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无意识的,但却能很好地完成许多在常人看来需要意识去完成的工作,这种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也是大脑的一种客观属性。另外,常识心理学中所谓自由意志的存在是很可疑的,大脑在意识到自己作出决定之前已经作了决定,无意识的意志根据环境中发生的情况而作出瞬间的决定,其过程主要由大脑在发育期间所形成的工作方式以及由之后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记忆)决定。当然,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个重要问题的最终答案还应该来自于未来更多的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9.
蒋雅琴  陈伟 《新天地》2011,(9):43-43
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一堂课的精彩往往体现于一个个精妙的细节处理。正所谓“一滴水就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精妙的细节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和充实,而且可以使课堂充满智慧、灵动和精彩。“于细节处演绎精彩”一直是笔者的追求,那么,该如何于细节处演绎精彩呢?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人力资本》2008,(11):22-29
“分众的智慧一半来自我,另一半则来自老谭。老谭不是广告人出身,但他是我在广告界最尊重、最推崇的人。”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智弈——没有输家的博弈》一书推荐序中如是说。“广告才子”江南春素以精明的头脑、上佳的口才,以及对广告业的深刻洞见而著称于业界,能够得到他如此称许,委实不易。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会延缓身体器官的衰退。而积极锻炼脑、勤用脑,也会延缓大脑的衰退。勤用脑会使老年人保持大脑思维灵活,而且对预防老年痴呆症也大有裨益。不要沉默不语老年人不能整天沉默不语,应广交朋友,多与人交谈,也可在空闲时给孙辈们讲故事。这种勤用语言功能的“大脑体操”,能使大脑思维灵活。常读书看报多读书看报,不仅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国家大事,获得更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同时,读书报能活跃大脑的思维,使神经细胞之间有更多的联系,从而延缓大脑的衰退。多做手指运动人…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领悟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使学生“体验成功”,他们就会学有劲头。在这里我想谈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三招。  相似文献   

13.
世声论点     
《山西老年》2010,(6):65-65
聪明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愚蠢的人总是用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来自于生活实践之中.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语言浓缩的精华.该文以大量例证介绍了英语谚语的三大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5.
大脑既是指脑部也是指思想。一个大脑约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单个细胞都没有感受或思考的能力,但聚合起来就能产生意识。400年来,根据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观点,研究大脑本质的人都认为思想与身体有关,但又独立于其外。在这一模式中——常被称为“二元论”或身心问题——思想是“非物质”的,不依附于任何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印象,外界物质给人产生的美不是稍纵即逝和不可捉摸的闪光,也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我们只要细心地留意一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美感,我们就会发现美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宏大、鲜艳、清新、雄浑、壮观、纤巧、细致等等。这种美感形态是由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消息并为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后通过大脑中枢反馈使人获得的一种愉悦情感的审美认识经验。由信息而产生的美感形态虽是来自物质但不依附于物资,虽是来自意识方面的消息但不从属于意识。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美感形态自身独特的规律:它产生于审美主体但又不为某一审美主体所私  相似文献   

17.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鸵鸟的智慧     
读到一本讲鸵鸟的书,说到鸵鸟不但是行动快速、深具力量,而且是非常有智慧的动物。 “鸵鸟是有智慧的动物”,这个观点对常以谬误的眼光看鸵鸟的人,确实是全新的。  相似文献   

19.
徐友华 《金陵瞭望》2009,(28):52-54
在南京溧水县晶桥镇,有那么一群可爱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有的来自福建的。有的来自江西。也有的出生溧水本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0):22-27
邓中翰站在那里体型高大,当他收起手脚坐在当中的座椅里时,你会感到俊朗的体型即刻把光芒让位给智慧了,但运作精密的大脑很快又让位给人格特征,人们惊讶地发现,他总是透出安宁纯静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