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往的《西游记》研究中,对于玄奘史实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玄奘史实在小说成书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玄奘史实之最终衍变为“神话”,究其原因,是由玄奘事迹本身的超一般想象、宗教题材的神秘性、民间传播渠道的调制三端所共同促成。而《西游记》小说中的游戏色彩、诙谐滑稽特征、取经主人公与实际主角发生错位等特征也是在不同程度上,经过民间渠道的传播后所打上的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2.
大多的翻译史学家都认为唐太宗是玄奘译经事业的鼎力支持者,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我们的研究发现,唐太宗对玄奘译经莫大支持的背后也隐藏着当权者某些不情愿的情绪,甚至是不支持的态度。唐太宗要求玄奘写《大唐西域记》,要他弃佛从政,控制他的翻译规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是唐朝自开国以来所定的“先道末佛”的宗教政策以及政治者的统治要求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玄奘晚年译经的文献学研究为中心,考察了译经条件的变化,包括译场人员的减少和润文官员的缺失.通过《大般若经》梵汉对勘的实例分析,指出在译经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玄奘的译文依然在极大程度上忠实于梵文,保持了梵文繁复的风格.此外,为了遵循汉译佛经的传统和更好地传播新译经典,他还借鉴其他佛典对译文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玄奘坚守其风格背后的原因,即他希望借由印度佛教,特别是瑜伽行派缜密细致的逻辑思辨来改进汉地佛教思想和风气.而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包括与帝王和皇室的交往也都是为了使他的译经和弘法事业得到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玄奘的重要贡献和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为人们认识和敬重。玄奘是一个伟大的佛教理论家,他在佛教理论、哲学、因明学、梵文翻译、历史、地理、民俗、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等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和世界学术界所重视。中国近百年来,对玄奘和法相唯识学的研究大致与国外是同步的,也是相互响应的。外国学者普遍重视和赞美玄奘的伟大人格和学术成就,并以玄奘研究为东方学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当代研究玄奘及其唯识学,正在朝着精细化、广泛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要充分挖掘出玄奘精神和唯识学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这是一个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这是玄奘听来的故事。玄奘在记述了100多个国家的《大唐西域记》里,为这个故事留了一个位置。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玄奘参学佛法、受具足戒、展露头角的地方,也可说玄奘在四川时期的参学及受戒,开启了日后西行求法、研究法相唯识之学的契机,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本文主要叙述玄奘从武德初年,从长安经汉川到成都的经过,以及驻锡四川期间的的依止。由于受限于资料,历来学者对段史实,大都一笔带过,本文虽不长,但可弥补玄奘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贞观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机撰写成书,记述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所见所闻。由于其特殊的语体形式(即有对国家部分的客观记述,又有对传说部分的生动描写),它为我们研究唐初时期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从称数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通过定量定性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大唐西域记》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在西安南郊20公里樊川凤栖原畔的兴教寺内,按品字形座落着三座楼阁式砖塔,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学家玄奘与他的两位高足窥基和园测的灵骨塔。但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市郊玄武山巅矗立着与兴教寺玄奘塔相似的一座五层砖塔,也称是玄奘法师的顶骨塔。而且在北京的法源寺、南京的灵谷寺和成都的大慈寺,都珍藏着玄奘的顶骨。1957年初我国政府又将玄奘顶骨一份,赠给印度政府,并在那烂陀寺遗址上举行了隆重的接交仪式。这些寺、塔宝藏的都真是玄奘顶骨吗?这些又是如何得到的?所以有关玄奘顶骨的流传,遂引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唐代僧人,以怀素为法号者本有二人,一为玄奘弟子,俗姓范,京兆人;一为衡山僧人,俗姓钱,零陵人。由于二人同名号,又同是有名书僧,因此,后代多有将二者混为一人的。我这里考证的是中唐时代的书僧怀素,对玄奘弟子怀素,略而不论。 中唐怀素,以草书闻名于世,人称“草圣”。传世书作有《自叙》、《苦笋》、《食鱼》、《藏真》、《千字文》诸帖。  相似文献   

10.
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大德高僧,自贞观三年入天竺求法,历时一十七载,至贞观十九年返归长安,带回大小乘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返长安后,即以翻经为务,自立程课,无弃寸阴。至其去世时,共译经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于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厥功甚伟。然玄奘不惟堪称是佛教东传中翻译佛典之宗师,同时对于中国文化典籍的西传,也曾有所贡献。道宣《续高僧传》卷四《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传》载云:“……(太宗)寻降手敕曰:‘法师夙标高行,早出尘表,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法门,弘阐大猷,荡涤众累,是以慈云欲卷,舒之荫四空,慧日将昏,朗之照八极,…  相似文献   

11.
玄奘不仅在汉地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藏文史书中也受到重视,被或详或略地记载下来。根据内容等方面的特征,藏文史料中关于玄奘的记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元明时代和清代。元明时期成书的藏文史籍对玄奘的记载比较粗浅,评价也在鸠摩罗什之下,这除了对玄奘的了解不够深入之外,也和汉文史料来源及藏族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清代成书的藏文史书对玄奘的记载则比较全面、系统,且评价也很高,这是藏汉佛教交流程度加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选专有名词是以Kahar Barat刊布的回鹘文《玄奘传》第九、十卷为基础,对回鹘文专有名词的翻译进行了分类,并将其与汉文本原文进行对照,探讨了回鹘文《玄奘传》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汉代开始,人们对西域的认识由想象转向征实,后来不断有人亲历西域,笼罩在西域这块土地上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唐初,对西域地理的认识多承袭汉代以来形成的观念,想象与征实并行,与前代相比唐人对西域的认识与体验更为深入,其中唐初涉足西域的玄奘对西域的地理感知最为真切,记载也最为翔实。玄奘对西域世界的地理观察,使唐人对西域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两部行记虽为实录,但也是文学作品,其中的西域地理感知与生命体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对唐人乃至后世的西域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代小说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传统的“番汉对音法”,通过回鹘文《玄奘传》汉译入声字的分析,探讨了11世纪中国西北方言入声字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唐代名僧玄奘长期在印度留学,回国后继续研习讲述因明学,翻译印度因明学文献,发展了因明学理论,使唐朝成了当时世界上因明学研究的高峰和因明学东渐的源头。中国近代出现了世界逻辑史上罕见的逻辑、因明、名辩三个逻辑传统相互激荡、比较研究的现象,玄奘传入的因明是形成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回鹘文《玄奘传》译文看,僧古萨里的翻译水平相当高,词汇丰富多样,语法规范完善。译文主要以意译为主,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删繁就简,使得译文行文流畅、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7.
玄奘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佛学思想家和旅行家 ,学术界对其的研究 ,大多集中于法相宗、中西交通等等方面 ,而对于其晚年活动及心态的诸多方面 ,却较少涉及。本文即从此着手进行探究 ,结合龙朔年间的“致拜君亲”事件 ,力求对玄奘及其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关系做出尽可能合理有力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是崔向东教授在豪族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多年来,崔向东致力于汉代社会阶层研究。曾出版《汉代豪族研究》一书,对汉代豪族进行整体性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崔向东又对汉代豪族进行地域差异性研究。历经数年写作完成《汉代豪族地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夫的学者。征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周国平 《社区》2009,(14):17-17
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有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义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