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湖南邵阳聘千名市容监督员替城管执法,根据邵阳市城管局翻印的《市容环境监督员执法手册》,市容监督员的罚金将上缴给区财政,及时结算后,其中80%将返还奖励给监督员本人. 80%的罚款将返还给监督员,分明是把罚款当作"绩效工资",也就是所谓的"以罚代养".这样的"绩效"可能是为了鼓励监督市容,但毫无疑问,它同时更会激励监督员们以罚款来创收.现在连政府都在强调收支两条线,努力剥离罚款、创收之间的关系,邵阳市有什么理由让监督员们罚款创收?虽然罚金要走财政部门的程序,但罚款、创收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的明晰.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公共事件都会引发关于"批评"和"抹黑"的争议。一种言论,到底是"批评政府",还是"抹黑中国",如何定义引发了舆论场的交锋。比如,批评中国社会的某个阴暗面和社会问题,比如司法不公或贪污腐败,是批评还是抹黑呢?公众在很多问题上喋喋不休的争议,最后都会纠结于这两个词上,不同派别和立场的碰撞也都在这个界限上:一方说自己是正当的批评,一方攻击说是抹黑中国。  相似文献   

3.
失败的原因     
正有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时时处处不顺利,于是他决定向一位成功人士讨教。"我一直不走运,您看,这是为什么呢?""您哪儿不走运啊?"那位成功人士关切地问。"哪儿都不顺,"这个自觉倒霉的人说,"比如说吧,我昨天上班迟到了,结果被老板开除了。"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着陆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减速,达到软着陆;另一种则是在着陆前就将探测数据送回地球上的接收站,然后以较大速度直接撞击地球或者其他星体。相比之下,第二种着陆带有破坏性。同样,作为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批评时,要尽量让自己的批评"软着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下属的抵触情绪,才能赢得下属的好感和尊重。否则,在批评下属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横加指责,不但不会顺利达到教育下属、促进工作的目的,反而会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管理者,就是管理部属,而最厉害的管理者,可以神奇地将部属变成自己的"贵人"!注意,今天提到的概念是"变成贵人",而不是"找到贵人"。换句话说,部属会不会变成老板的"贵人",主要看老板怎么管理这个人。也就是说,部属能不能成为"贵人",要看他被交代完成什么任务。  相似文献   

6.
最近,人民网以《新公务员向党报披露虚假转作风:科长喝酒斗地主》为题,编发了一封读者来信。其中,一名新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在来信中,详细揭露了本单位科长上班时在电脑上斗地主、副局长看见却不予干涉、局长汇报会上说假话等虚假转变作风的现象。读后令人愤慨,禁不住想为这位新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叫"牛"。多年来,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家都那样了,我不那样显得不合群"的消极思想成了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习总书记强调这个问题,一是说明批评武器极其重要,二是说明当前批评和自我批评仍存在标准不高、质量不高的问题,变了味、没"辣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单位中,有三种人通常不会犯错:一种是照章办事的"古板鱼",一种是奉承领导的"墙头草",一种是独霸一方的"霸王虎"。有一种人最容易犯错,他们就是充当幕僚工作的"灵巧鸟"。他们往往行事严谨,学不会"墙头草"的柔和;他们非常喜欢创新,比不了"古板鱼"的墨守成规;他们喜欢逻辑推理,却学不会"霸王虎"的咄咄逼人。还有一种人,也容易犯错,他们就是勤勉无比的"勤快龙"。由于这种人勤勉无比,往往最受领导重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鞭打快牛",就是在现实工作中,越是勤快能干的人,其承担工作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机会就越多,工作量与奉献度远远超过其他同事。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快牛",既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又任劳任怨、敢于担当。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快牛"承担的任务多、责任重,出错的概率也很大,受到批评的可能性也很大。他们工作积极卖力,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爱护、提拔重用,但如果一味过度使用甚至因工作出错而批评问责,不断地把鞭子打在他们身上,则有些不公平,容易挫伤其工作积极性。而且,一味地"鞭打快牛",让那些能力平庸、态度一般的人只做无关紧要的事,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一 多年以来,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一个人进了机关的门成为机关工作人员以后,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因违法违纪够得上“份儿”而被判刑和被开除,即使此人表现差、不干事、不尽责、不称职,即使此人虽经多次批评教育仍我行我素,即使此人因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3,(39):16-17
如今,令人神往的昆明已然暗淡。秦光荣直接批评道,昆明城市"中心摊大饼",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在城市建设中,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被毁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从"东方日内瓦"到"西南桥头堡",再到近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多年来,昆明城市定位变幻莫测。9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痛批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大弊病,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  相似文献   

12.
正批评,在领导工作中必不可少,正确的批评可以指出错误,少走弯路,换来进步,但如果批评不当,也可能事与愿违,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进行批评,是工作方法,也是学问艺术。当领导,既要有所担当,敢于负责,还要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在敢于批评的同时,还要善于批评。谈到批评,一般人会立刻想到疾言厉色、剑拔弩张的一幅风雨突变图。笔者以为,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可以有,但"春风化雨"式的批评也未尝不  相似文献   

13.
山西刮起的"治吏风暴",已处分了540名官员.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有些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如何惩治官员"庸懒". "上班点卯"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有些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正"好人主义",就是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处世哲学。在我们身边,"好人主义"并不鲜见。每逢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批评别人不痛不痒、自我批评避实就虚;重大决策和事项征求意见时,纵然发现有不妥之处,仍然机械地答复"没意见";对违反原则和纪律的人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讲原则、不分是非,这就是典型的"好人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毋庸讳言,落马贪官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大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他们曾经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是他们,没有经受住"四个考验",最后倒在了腐败的枪下,锒铛入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这些人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不是偶然的,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受一定的环境影响;既有个人思想蜕变、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马梦娅 《决策》2013,(7):88-89
人在职场漂,如果你听不懂这些暗语,在职场里混饭吃可就难了。人在职场漂,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领导一句夸奖,你立马笑得跟中了头奖似的,以为得了好处,过后才明白那是变相的"批评";傻乎乎地以为同事给的建议是"掏心掏肺",其实人家只是敷衍了事……不少职场"高人"不得不点醒职场"新丁"们:人在江湖走,如果你听不懂这些暗语,在职场里混饭吃可就难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监督机关借"咕噜"——魔幻电影《指环王》中的一个人物——告诫党员切勿腐败,这令人惊讶。这篇发表在该报头版的文章要求党内同志驱除贪婪腐化的"杂质",抵御各种诱惑。该文说",心魔"常出没于一个人位高权重、缺少有力监督时。"物质诱惑再炽烈,只要控住‘心魔’就不会溃坝,只要‘心地’洁  相似文献   

19.
正"雁过拔毛"原是指大雁飞过时也能拔下毛来,用来形容一个人武艺高强,现在比喻对经手的事不放过任何机会牟取私利。和古时候的山大王一样,机关中的一些人也是靠"山"吃"山",坐地收钱,靠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本应该没有卡的地方故意设卡,牟取个人私利。不过,和古时候山大王不同的是,这些人不会赤裸裸地大喊一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明目张胆地用武力和蛮横拦住路人要钱,而是用好言好语拖  相似文献   

20.
邵晓 《决策》2013,(7):90-91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人在职场谁不干点取悦别人的事?取悦他人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更有人专门研究出职场中取悦他人的技巧,美其名曰"职场取悦术",甚至有人为学不会取悦他人而惶惶不安。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个美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