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历次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在今天国际国内的环境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祖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历史文化遗存和浩瀚的古典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缔造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更是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不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兄弟民族都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辉灿烂古代文化的伟大民族。这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少数民族的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瑰宝中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各个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吸收,互相依存、融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贯穿在古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动脉,昭示着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拟就我国多民族融合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民族团合基本方式:经济、文化交往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十分频繁。在夷夏各族并立时期,文化水平较高的“诸夏”与文化水平较低的“诸夷”犬牙交错,此出被人,通过五相争斗与和平交往而逐渐融合。尤其是居住在黄…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影响国家统一安危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虽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我国各民族就在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了,但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不论是汉族的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都没有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实现过国家的真正统一。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才破天荒地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占人  相似文献   

5.
民族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作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以其精辟的见解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我国民族工作的有关问题,通过学习,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八方面的内容。 一、必须肯定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各民族早已形成了平等、团结的新关系。 小平同志讲:“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政策,不落实这一原则和政策,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6.
“双语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人民、特别是干部和知识分子,在掌握本民族的母语之外,再学会另外一种民族语言的现象。“双语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国家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外语;一是一个国家内的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本文所讲的是后一种“双语化”。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有六十来种。在这些语言中,有些语言使用的范围广,有些语言使用的范围则较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日益频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在这些国家里,基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方向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逐渐形成了多民族的民族共性;但各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民族共性与民族个性二者统一于国家的社会生活之中,构成了多方面的联系和矛盾,使这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呈现复杂化,许多当政者为之棘手。我国是一个多民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共同历史使命。因此,做好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始终是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得到了落实,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区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各族群众,认真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各项民族政策,为发展各项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更加具体地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说,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解决这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是我们从事民族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所以能够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大团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要在民族地区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经济文化上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同样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间的大团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加强民族团结,对于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边疆,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它对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深化改革,促进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拙文试就市场经济与民族繁荣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谈点浅陋的看法,以求教于民族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给予斧正。 1 建立市场经济是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没有国界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了财富,繁荣发展;谁失去了市场,谁就失去了财富,穷贫落后。这已为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史所证明。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是50多个民族共同创建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曾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9页)。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同甘苦、共患难,为开发广阔的国土,建设祖国,反对国内外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共同洒下了血汗,贡献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的事业和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斗争,把各族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培育了亲密团结的优良传统。数千年的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统一和团结是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和国家一贯主张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裉本利益。赵紫阳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但少数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加强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是关系全国四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之一。民族自治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财政一直比较困难,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以1978年为例,全国民族自治区的工农业总产仅占全国工农业总  相似文献   

14.
回族与抗战     
回族与抗战霍维洮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人类共同体。各民族的一体化趋势是由他们共同的命运决定的,是在各民族的共同斗争中发展的,这是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繁荣的历史基础,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外来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在国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中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成本的角度看如何缩小东西部差距李彦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长远的战略目标看,应该是全疆域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所以,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既需考虑经济成...  相似文献   

1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100多年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前赴后继,为之奉献、捐躯,从无数次失败和最后胜利中悟出的至理名言,又是我们在30多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次印证并发展、升华了的真理。对我们多民族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兄弟民族来讲,我们还可以同样完全肯定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各民族在压迫、剥削制度下的团结和共同的斗争与解放,更不会有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团结和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一) 秦汉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地区。我国领域内各种新石器文化的分布和它们的民族属性,就反映着这种多民族的状态。然而,我国形成为多民族的国家,在一个国家政权统治下存在着多民族,则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出现了科学意义的国家,出现了行使某种政治统治权的天子,出现了天子统治下的所谓五服“诸侯”,但是各诸侯国则是单一民族或一个民族分为许多诸侯国,天子的统治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天子除对自己直接统辖区,即所谓“王畿”行使完全的统治权外,与同一民族的诸候国只是臣服、贡纳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繁荣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为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而努力。”在财政工作中,如何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不平等,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绝大多数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都创办了相应的民文报纸。国家为民文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民文报纸的发展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其作为“工具”的理性向其价值理性让步。民文报纸在体现文化多样性方面有着特殊意义,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