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周礼 《老年世界》2010,(15):18-18
十多年前,大姐和我参加了工作,先后离开了老家,然后在异乡成家立业,结婚育子。从此,我们一家人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在一方,大姐在一方,母亲在一方。我和大姐都曾想接母亲与自己同住,但固执的母亲就是放不下家乡的一草一木,坚持要一个人留在老家。我们明白家乡是母亲的根,在母亲的意识里,那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家。我们无法说服母亲,只能每月多给母亲寄些生活费。  相似文献   

2.
"我从济南柴油机厂下岗后,好像被命运遗弃到一个黑暗的角落。2004年3月8日,我加入了‘阳光大姐’,生活一下子被照亮了。"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五星级月嫂刘桂香这样说。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2004年济南市妇联组织创办的家政服务行业的知名品牌,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和著名商标,成为妇联系统创办的实体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近几年它安置妇女就业达7万多人次,并为8.3万个家庭、35万人提供了服务。这个公司的绝大部分员工是下岗女工和失地农村妇女。是什么让下岗女工心里充满温暖,并且温暖了一个城市?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阳光大姐"的成长经历和感人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曾经热情、乐于助人的"大姐"变成一个杀人狂徒,让人感到痛心而不解......在同学和好友的眼里,身为广西北海市社保中心副主任的黄敏是个热情、开朗、正直,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大姐,当听说她雇凶将要好的同学房琴杀害时,没有一个人肯相信。然而警方在深入调查过程中,发现黄敏不仅雇凶杀害了房琴,还试图暗杀另外两位老同学。  相似文献   

4.
从一名下岗女工到成为家政行业金字招牌“阳光大姐”的领头雁,卓长立在走出一条阳光大道的同时,也书写了一个行业的传奇。在她的带领下,拥有6万多名家政服务员、服务于215万户家庭的“阳光大姐”,把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5.
金红 《老年世界》2010,(12):24-24
母亲去乡下大姐家了,临走时说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来。这样,父亲就一个人在家。  相似文献   

6.
交际俱乐部     
《现代交际》2006,(8):36-37
办公室死党下车上下班高峰时间,电梯里通常人满为患,真有点挤公交车的味道。有位大姐,可能老坐公交车,电梯到8层停了,里面有人要出去,跟这位大姐说:“对不起,借光一下!”大姐忙说:“别挤,我也下车!”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来由,母亲节是怎么来的,你探究过吗?我们不妨借此机会好好地跟妈妈热闹一番。永远的"姐妹花"大姐:妈妈,太久没有这样叫你了。这都怪爸爸,也怪你,总是惯着我。记得那年夏天,连声母韵母都没分清楚的我,从你们口中知道了"昵称"这个词。我问爸爸为什么喊你"大姐"?爸爸说,喜欢一个人就会喊那个人的  相似文献   

8.
蓝梦 《现代交际》2008,(3):8-10
一个贫困的大学生为生活所累,饥寒交迫;一个善良的大姐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原本纯朴的感情一旦蒙上阴影,便结出罪恶之果,掩盖了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卓长立成为济南染织厂的一名挡车工。十年之后她开始创业,承包濒临倒闭的宾馆并把资产做到了几百万。2004年她接手济南市妇联创办的公益性家政服务机构“阳光大姐”,成为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七年来,在她的带领下,阳光大姐在全国有了68家连锁机构、两万人的服务员队伍,培训服务员七万多人次。2010年,阳光大姐为将近十万个家庭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五次"门槛会议"上,大姐再次取消了二姐的奉献资格。湘中的某个小县,有这样的三姐弟,没有了父亲,母亲躺在病床上,他们要怎么活下去?这时的大姐13岁,二姐11岁,小弟9岁。9月的早晨,三姐弟依次坐在低矮破旧的土屋门槛上,都在沉默。只借到了一个人的学费,有两个人需要辍学。一群蚂蚁抬着一粒花生米从门  相似文献   

11.
赵惠文 《老年人》2007,(5):34-35
我和齐寿良老、张凤英大姐都是山西人,齐老比我大10岁,大姐比我大12岁。1949年3月我们一同南下,南下前我们同在山西忻县县委工作,齐老任书记,我当文书收发。南下后我又多次在齐老的领导下工作,可以说,齐老是我的老首长、老领导。我和齐老、大姐有着近60年的交情。在漫长的时空中,我深深地感到,齐老和大姐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夫妻深情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吴昕孺 《老年人》2006,(12):26-27
涂静怡女士,虽然年届66周岁,但《秋水》诗刊的诗友们,无论男女老少,都恭恭敬敬地称呼她为“大姐”。“大姐”是一个诗意的称呼,用在静怡女士身上,最贴切、传神。她30年如一日,培植了《秋水》的韧性。她对《秋水》诗友事无巨细的深切关怀,对两岸诗歌交流不遗余力的实践和推广,无不诠释着静怡女士的“大姐”风范和《秋水》诗刊的中国情怀。静怡女士是台北桃园县人,3岁失去怙恃,由养母抚育成人。10岁时,刚懂事的她就不得不漩入生活的激流,稍长出外打工,求知欲亦愈益强烈,以半工半读方式求学于私立德育商业职业学校,迷上诗画,勤学不辍,其兰心蕙…  相似文献   

13.
另类感激     
一路 《现代交际》2008,(12):6-7
几天前,我大姐在电话里惊慌失措,说出大事了。大姐一向很沉着,可是发生的事,让她没法冷静。那天,她在银行办银行卡,办好卡,一转身,柜台上的手提袋丢了一只。一只袋里装着10万元现金,没丢。丢的那只里面装的比现金更重要——是我外甥下半年出国的相关手续。当即,大姐汗出如浆。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春节     
父亲的春节文/张秀阳1974年阴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小年。母亲在那一天去了安徽大姐家。因为头天接到大姐夫打来的电报,说大姐病了,让母亲无论如何去一趟。母亲临走时,在土囤底子里摸索了半天,摸出一粗布口袋,里面是母亲珍藏的花生。母亲说,秋天家里分...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打工的年仅20岁的弟弟张敬阳得了白血病!面对高额的医疗费,看看一贫如洗的家,为了救治惟一的弟弟,作为大姐的张迎春毅然带着两个妹妹走上了艰难而漫长的求医之路……灾难降临,弟弟得了白血病1981年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赵屯乡的张敬阳,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他两岁时,父亲因患肝癌离开了人世,家庭的童担从此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由于家境贫寒,姐弟四人中只有大姐张迎春初中毕业后读了师范,张敬阳和二姐、三姐读  相似文献   

16.
我与父辈     
上世纪70年代,记忆深刻的,对我来说不是革命,而是饥饿和无休止的劳作。 大姐有病,常年躺在床上。给大姐治病,成了我们家人心中的重心。大姐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革命初期,同她的同学一起,大串联到过省会郑州,因为想家,又挤不上进京的火车,也就只好徒步返回,错过了她一生见到毛主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小妇无他事     
我家三姐妹,我居尾.外子见过我家人后说,"如果要干一番事业,绝对应该找大姐."大姐的能干与气概,为我们公认;他又说,"如果想居家过日子,一定要找二姐."二姐的贤惠和勤劳,也是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8.
孝的方式     
周末,大姐一大早就来到家里絮叨起来,喋喋不休地说自己对公公如何孝顺,可他就是不领情,昨晚只是多说了几句话,公公便阴沉着脸,很是气愤地拂袖而去,这样的脾气真难伺候. 几年前,大姐和姐夫去北京做生意,两人经过不懈努力,生意从小到大,渐渐有了起色,继而风生水起.在家乡买了新房后,今年,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大姐便回到老家,把在乡下独居多年的公公接到县城享福.  相似文献   

19.
笑话     
正红豆派在肯德基点餐,一个艳丽的大姐进来了,直接无视我的存在,对服务员说:"两个红豆派,快点,我着急。"服务员非常公正地说:"不好意思,是这位小姐先来的,请您排队。"大姐不情愿地排在我后面。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声问了一句:"红豆派还有几个?"服务员:"95个。"我:"没事,我就问问。"过来人一个哥们儿失恋了,我安慰他道:"不要难过了,等你有钱了,就  相似文献   

20.
赵惠文 《老年人》2013,(12):30-31
张改香大姐生于1923年6月,她是山西省定襄县高村人,今年6月满90周岁。我和改香大姐既是老乡,又是好友,来往甚密,所以她的家庭情况我比较了解。1938年,日本鬼子肆虐山西时,改香大姐积极投身抗日,在村里任妇救会主任。她1946年入党,几十年来,抱着翻身求解放的信念,栉风沐雨,辛勤工作,历经坎坷。南下后,她曾任湘潭市供销社工会主席,1985年到龄离休。改香大姐本能够离休后颐养天年,不幸的是,2006年初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先是失忆、怕事、不认识人,逐步发展至生活上没有一点自理能力,不知道饱饿,不能自己进食,躺在床上不能翻身和大小便,生活全靠他人照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