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戎马为人民,坦荡胸襟赤子情。四字手书明晚节①,两篇大作见真诚②。功高不改清贫志,爵显甘当普通兵。烈士暮年心更壮,犹思东海斩长鲸。民族英雄胆气豪,沙场驰骋费辛劳。立马太行驱强虏,挥师京陵捣敌巢。终生坚持学马列,胜利不忘着战袍。赫赫威名重宇宙,千秋青史颂朱毛。注①指朱德同志1976年3月6日手书“革命到底”四字。②指朱德同志1976年2月发表的《喜读主席词二首》。缅怀朱德元帅@刘权和  相似文献   

2.
徐利明 《金陵瞭望》2010,(28):90-90
“文化”一词,在《辞源》与《辞海》中的释义,大致为三层意思:①在古代指文治与教化:②今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③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20年代革命小说研究的历史回顾@王烨$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①《文学评论》1960年2期 ②《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84年2期 ③《文学评论》1987年3期 ①《江海学刊》1988年1期 ②《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③1989年 ①《文艺争鸣》1992年2期 ②《戏剧》1993年2期 ③《冲出云围的月亮》 ④1998年 ⑤《南开学报》1994年3期 ⑥《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6期 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2期 [1]茅盾.欢迎太阳[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革命文学”论争资料编(上)[C].北京:人民…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诗选     
春日偶成①极目青郊外,中原方逐鹿②,烟霆布正浓。博浪踵相踪③。 ①这首诗作于1914年,发表于同年天津南开学校的《敬业》创刊号。 ②中原逐鹿,语本《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o"唐.魏征《述怀》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旧时用以比喻群雄并起,共争天下,在这首诗里指的当是窃国大盗哀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13年秋镇压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讨衰的“二次革命”后,他所进行的称帝的准备活动及他与能洋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③《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为韩报仇,使力士为铁锤,担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博浪,即博浪沙,在…  相似文献   

5.
敕勒歌     
敕勒川②,阴山下③。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⑥。①敕勒(chìlè):又称铁勒、商车,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北朝时期居住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敕勒歌》:《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中,是当时在敕勒族中广为流传的民歌。②敕勒川:指敕勒  相似文献   

6.
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名。①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③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④〔注释〕①羽箭:即箭,因尾部缀有羽毛,故称。太息:叹息。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名:刻石留名,指为国建立战功。②绝:横度。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这里是用东晋王导之典。③青:即青色,黑色。④新雁:新近从北方飞来的大雁。汀:水中的小洲,或水边地。这首《夜泊水村》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秋天,陆游当时闲居山阴,年58岁,此诗充分表现了诗人老…  相似文献   

7.
诗词二首     
鹧鸪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遍野横尸血满川,铁蹄践踏毁家园。三光扫荡人神怒,八载驰驱狼虎歼。奇耻雪,复河山,神州今日艳阳天。东条虽死魂犹在,起舞闻鸡再着鞭。击毙阿部规秀①巍巍黄土岭绵延,弹雨枪林敌胆寒。喊杀声中传捷报,倭酋魂断太行山。①侵华日军阿部规秀中将于1939年11月在黄山岭被我军击毙,日报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诗词二首@陆恂  相似文献   

8.
谒金门     
秋露坠。清尽楚兰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 人貌老於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佳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①秋露坠:言秋天夜晚的落露。坠,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②滴尽:指滴满之意。 ③楚兰:植物名。楚,木名,即牡荆。  相似文献   

9.
一、创业的内涵 关于创业,《现代汉语词典》做出的解释是:创办事业。关于"业"字,《现代汉语词典》做出如下解释:①行业,指工业、农业、林业等;②职业,指就业、转业等;③学业,指肄业、业、修业、毕业、结业等;  相似文献   

10.
穿越高粱地莫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穿越高粱地莫言研究综述陈吉德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海内外研究莫言的论文已有数百篇、专著两部(即张志忠著的《莫言论》①和贺立华、杨守森等著的《怪才莫言》②)、研究资料集一部(即贺立华、杨守森编的《莫言研究资料》③)。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②醉③春烟④。儿童散学⑤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⑥。作者ZUOZHE注释ZHUSHI①村居:乡村民居。这里指乡村民居的场景。高鼎(生卒年不详),清代②拂堤杨柳:指垂柳的枝条轻拂堤岸。③醉:陶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醉,沉醉。④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起  相似文献   

1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②,单于夜遁逃③。欲将轻骑逐④,大雪满弓刀⑤。注释ZHUSHI①塞下曲:歌曲名。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这首千古传诵的是第三首。②月黑:没有月亮的夜晚。雁:大雁,也叫鸿雁。③单(chán)于:古代匈奴族的君主。后来用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这里指敌方首领。遁(dù  相似文献   

13.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②,半入江风半入云③。此曲只应天上有④,人间能得几回闻⑤。注释①花卿:指花敬定,是当时唐王朝派遣驻扎在成都的一员武将。卿(qīng):古代对人的尊称。②锦城:即成都,古时候以织锦而著名,所以称锦城。也叫锦官城。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总的称呼,这里指音乐。纷纷  相似文献   

14.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评《史记教程》的一个论点@宋子润①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战国纵横家书·附录[C].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②同① ③同① ④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①唐兰.苏秦考[J]文史杂志,1941,一卷十二期. ②杨宽.战国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 ③徐中舒.论《战国策》的编写及有关苏秦诸问题[J].历史研究,1964,(1):133-150. ④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⑤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4. ⑥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  相似文献   

15.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文注释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③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④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所作。两句意思是说,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诗文翻译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党刊经历了从报、刊未分到报、刊分野,从以刊为主到以报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共中央正式办报缘起于党的六大,始于创办鼓动性刊物《红旗》与地方性日报《上海报》,并于1930年8月将二者合并为首份中央机关日报《红旗日报》,但不久停刊。临时中央迁入苏区后,中共中央党媒基本保持一刊一报格局,渐由以刊为主转向报、刊并重。随着《解放日报》创办和刊物停办,中共中央党媒转为以报为主。从刊到报的转变引致党媒功能、组织形式和党管方式发生变化,“党报”概念随之变更,《解放日报》改版正是这一进程的结果。这进而引起中共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对象、传播效率、宣传话语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发生变化,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一个重要批示中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和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后,感慨之余赋诗一首。悬鱼几度扼逆风,为官清正惜弱贫。②轻舟得意常思水,重担在肩无妄行。心系山区贫困户,身临险境水围中。③生命垂危犹不忘:告诫司机莫闯灯。④犤注犦①郑培民,原湖南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2002年3月病逝于工作岗位上。②悬鱼,《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因以“悬鱼”称颂官吏清廉。郑培民生前曾…  相似文献   

18.
汉许慎《说文解字》 9353字宋陈彭年等《广韵》 26194字宋宋祁等《集韵》 53525字宋司马光等《类篇》 53165字辽僧行均《龙龛手鑑》 26430字明梅膺祚《字汇》 33179字清陈廷敬等《康熙字典》 49035字民国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大字典》 48000~ 字附注:①指各书收录的单字,释文不计。②收录字数,均见本书说明或可靠记录。③均现存之书,不计散佚之书。  相似文献   

19.
睿恩新     
芙蓉一朵霜秋色。迎晓露、依依先拆。似佳人,独立倾城,傍朱栏、暗传消息。 静对西风脉脉。金蕊锭,粉红如滴。向兰堂,莫厌重新,免清夜、微寒渐逼。 ①倾城:指绝色女子。 ②消息:一消一长,互为交替。庄子《 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③兰堂:华贵厅堂之美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从……到……”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到”在现代汉语里常作介词用。如: ①民主作风必须从我们这些人做起,要允许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选集》906页) ③我们经过了很多困难,从南方被赶到北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90页) 用“从”“到”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论是各自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如例①②,或者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如例③,都比较单纯,都是介词的一般用法,即介词结构作状语,例①;介词结构作补语,例②;介词结构作状语和补语,例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