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陕西文学民间文化特色鲜明.农裔的陕西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城籍的文化身份,使他们身处民间,培育养成平民意识和平民情怀,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卑微人群寄予的格外关注与深切同情,张扬已被社会淡漠的人的良心、良知和人文关怀.陕西作家大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大量选择借鉴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述方式,经过作家审美熔炼,创作出属于陕西作家独有的民间文化视角与审美方式的文学作品.在感怀式描绘民众苦难的时候,陕西作家将审美笔触转向民族民间信仰,从中汲取救助苦难的力量(精魂),营构创造救世的偶像.作品中浸润着神性的灵光,表现出陕西作家浓重的泛神性意识和文学审美的超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性文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由于墨西哥裔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作家创作了大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言说本族群女性面临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等紧迫问题,表现她们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她们的跨文化身份和意识,反对文化帝国主义,使得墨西哥裔女性文学无可争议地成为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声音不应被忽略.  相似文献   

3.
湖南留日作家虽有不同的思想历程和生活体验,但其留学经历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有的从日本文学中吸取创作灵感,有的受到日本近代文学思潮或某种文体的影响,有的留学前、后的创作风格发生变化,而受异域文学影响最大的湖南留日作家是田汉。当然,他们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母体文化在其精神结构中起着作用,他们的创作又是对日本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创作是从地域概念和作家创作的主题思想以及其创作的审美风格特征加以界定的.他们并不追逐于文学的现世功利,不趋向媚俗,始终坚持地域文化的文学审美和文学趣味,同时也用现代审美的眼光关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5.
西部生态与西部文学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西部广阔、荒漠、神奇、封闭的自然生态与同样广阔、远古、多彩、罕有的精神文化生态给西部作家提供了充足的创作资源.当代最重要的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品多来自西部,但是,由于作家的视野和修养问题,西部文学的创作尚处于一种临摹的状态,还缺乏高水准的艺术创作,尤其缺乏大气、恢宏、超越性的作品.西部作家在创作西部文学时处理好与西部生态之间的几种关系,才可能在创作上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前后移居香港的新一代南迁作家,其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创作历史大致相同。其创作无论在选材、创作倾向上与本土作家截然有别。但随着居港岁月的增长,他们的“大陆客”气味逐渐消失、“大陆意识”逐渐淡薄,香港色彩和“香港意识”则日渐显现。体现在作品上是时代背景被淡化,兴奋中心转向婚恋题材,作品被注入通俗性审美特征,因而与新一代本土作家接近起来。但两者仍有分别,预计很难合流,这是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各种文学样式都有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这独特的审美特征决定着作家在创作这种文学样式的作品时的审美要求。作家的创作个性表现在作品中的审美意识的个性差异是各有特色的,但是这种差异是受着特定文学样式的审美特征制约的。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并由此使它与其他文学样式相区别。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是自它萌生、形成以来就逐步形成、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学及社会属性,将中国当下所面临的现实生态危机与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一处独特的景观。但从根本来说,生态文学的创作较为贫乏、单一,程式化的写作模式使文学成为时代的传声筒,不但缺乏对人类文化系统的深入思考,而且忽略了文学自身的审美要求。对于此问题,新疆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创作的大量结合本土文化的生态文学作品,为生态文学写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用自然元素的书写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以诗意的文学语言间接表达出民族智者对于本土生态危机的忧虑,使生态文学的写作在反映时代主题的基础上不失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从而散发出久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作家审美方式,是指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以怎样的审美理想,怎样的艺术切入角度和艺术传达方式去观照、处理、表现创作题材、带有作家主体独特性的艺术审美方式。相对于传统美学和文学批评那种对于艺术作品所作的静态的结构分析(即艺术分析)和价值判断而言,作家审美方式研究的理论指归,在于对创作主体(作家)的心态模式和审美个性的探讨,由作家审美方式入手研究文学,无疑成为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0.
有国际影响的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借鉴东方古代智慧以探求西方现代性困境的出路时,也秉承着西方文学本身的传统.这一传统除较为明显的浪漫主义外还有审美主义,但以往研究对此不够关注.审美主义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扩大,在德国的代表是尼采,黑塞直接受他影响,在文学生涯最初阶段的各方面,如艺术趣味、文学写作和偶像崇拜等都有充分表现.但审美主义日益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导致黑塞迅速与其决绝,而转向以人格完善为核心的人文关怀.尽管如此,黑塞以后的小说创作和思想理念中,仍保留着审美主义的潜在痕迹.  相似文献   

11.
寻根文学的经典文本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小鲍庄》审美空间的相对狭小;《棋王》的瑕疵;《红高粱》审美的缺陷与作家思想上的局限等。它是导致“寻根文学”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土文化精神往往是当下文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学资源与现代化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苏童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南方”成为当代文学创作资源的可能以及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时代的另一种审美可能。陆文夫的小说中的独特风味正式通过小巷这个本土空间得以实现,而且陆文夫以“小巷”这个本土空间为媒介,充分实现了作家审美表达和文化透视的统一。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将“现代”写作方式与丰富的传统小说元素杂糅互交,产生出更为多重的现代性,为我们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充分拥有文化支配地位和话语权利的文学媒体使作家几乎失去了独立的创作空间,追求“卖点”和过分强化文学娱乐消费功能的价值取向使作家面临尴尬的错位,既是职业劳动生产者又是艺术审美创造者的角色认定使作家陷入两难之境,这是目前作家的文学处境。在这样的文学处境中,尤其要强调作家的文学抱负,重提文化启蒙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陕西文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审美形态发生着明显的流变.20世纪前半叶陕西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的是悲壮情怀;从40年代开始,追求崇高成为陕西作家们的创作主旨,塑造人物注重于形象和精神方面的高大完美.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叙写人生苦难成为陕西作家创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这种人生苦难,主要体现在生活罹难、情感(爱情)煎熬、精神苦痛等三个层面.90年代以来,陕西作家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加以审视,其创作流露出文化困惑与批判意味,文化悲剧成为这一时期许多作品主要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魂灵文学中的女性魂灵形象,在文学史册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她们虽为魂灵,却有着常人一样的思想感情,演绎着现实中的人和事。但他们必然是虚幻的,作家对其刻画,行为上轻飘如烟,转瞬即逝;外貌娇艳美好。这些特性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美感。读者通过审美,得到启发,或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激起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或为伸张正义而斗争,识好人而相助。因此,鲜明、生动的女性魂灵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学的艺术风格,能够代表一个作家创作的成熟程度。显示其艺术才能与创作个性。它是作家审美创造独特个性化的自我实现与显现,“是作家对生活的自由理解,是作家对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作家或读者 ,他们在参加文学活动时 ,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文学解读方式来实现审美情感的传达和沟通。于是 ,依据不同的文学活动特点和创作心境而设定的显性、隐性等文学解读方式便随之发生  相似文献   

18.
汉代,中国文学已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观念的自觉,社会主流意识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文学与非文学的界线;其二,是文体的自觉,作为艺文,为了赋予其审美功能,经典的创作使文学作品按类别具有了稳定的体裁格式上的要求;其三,是创作审美追求的自觉。由于社会有文学消费的需要,供需方都将焦点集中到文本审美这个供需点上,创作主体对文学审美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极力加以表现;其四,有一支专业的创作队伍;其五,产生了一批能表现时代精神并得以影响后世的经典性的作品;其六,学界有了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并自发开展了文学批评活动;其七,主流社会对作家和作品有普遍的认同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时期文学显示了自己"独质"的特征,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镜相的一部分既有传统文化、道德、政治的多重负荷,又有外来话语、本土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压抑印痕;创作主体的审美走势既有对抗又有认同,既有消解又有重构,既有妥协屈从又有沉默抵抗.在全球化语境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程序化、模式化和数字化,物质上享受的范畴越宽,精神上的空间却越来越窄.文学艺术作为对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反映,其深层的指归则是精神的核质,是人类的灵魂.基于此,中国作家在输入全球普遍性视野的同时,竭力从事本土性和区域性的建构,既思索"世界文学"可能共有的审美价值尺度,又着力发掘和创造处于"世界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独特的审美与文化个性--这其实是一个更为博大的"民族寓言".因此,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充满"灵魂的颤动",如何使民族寓言的精神传播更加深入文学的核质,应该成为每个不甘平庸的中国作家努力思考和自觉行动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0.
张洁最擅长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她们的思想、情感、意绪及心灵追求。在她笔下,女性形象很少逸出知识女性群落,这也是她最用心刻画的一类形象。张洁笔下女性,都无法逃出悲剧性命运的结局。而这种悲剧性又总是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她们虽各具特色,但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其精神内核进行分类并探索她们精神的变异。从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者到两性冲突中雄化的知识女性,再到以自焚方式复仇的恶之花,直至在焦虑中走向疯癫的知识女性。这都是与作家内心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相统一的,也是与她心中的郁结密不可分的。这种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是作家创作这些形象的强大内驱力,作家心中的郁结也通过创作的形象来消解、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