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
6.
陆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4):71-76
在《唯识三十颂》的四个译本中vijāna与vijapti及vijaptimātratā的语义与义理有各不相同的内涵,以“唯识”迻译vijaptimātratā,并非玄奘未经考虑的做法,即使以安慧《三十唯识释》(或译《唯识三十论》)来看,也难说就是“误译”,更谈不上由此“误译”而引来的研究唯识的千年“误区”。 相似文献
7.
9.
12.
13.
周贵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4):77-82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的的基本概念“唯识”(vijānamātra)与“唯了别”(vijaptimātra)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对其内涵辨析中,获得了一些认同,但也引起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必要对此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与澄清。 相似文献
14.
曲晓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24-27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杨艳利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45
《四库提要》评价《别雅》为“小学之资粮,艺林之津筏”,说明《别雅》在经书训诂上有重要意义。由于前人对这本
书关注不多,关于这本书的研究也不多,以致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当然,它的价值人们也了解不多。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
值与可取之处,无论它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对《别雅》与《尔雅》在训释方式、训释内容、注文、方言运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
较,进一步来阐释《别雅》的特点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包括它所取得的成就与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