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知道“星星的孩子”吗?告诉你: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聋,却经常对周遭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经常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很少开口说话——因为他们患有自闭症。  相似文献   

2.
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的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大学的新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骤然发生了变化,这就打破他们原有的心理结构的定型,出现了各种新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如何正视和顺利解决这些矛盾,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的四化建设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眼里不揉沙子"。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沙子,硌得他们心里难受。尤其是上了岁数,他们看谁都不舒服,看什么都"看不惯"。事实上,这种经常对身边的人和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可能是为了自欺  相似文献   

4.
时间的部分是如此,经适当修正后,也适合于空间的部分。这尤其对事物的空间部分适用,这些部分的形成并非只需在任意的时间在它们中间划出空间的领域就行了。一事物的空间部分必定也是事物,它的构成不只是占据一条空间界限。比方说,人的部分就是如他们内部器官之类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用途     
历史的用途是什么?这是一个经常能从人们、甚至从大学里的人们那里听到的问题,他们认为对此不存在答案。当这些人认为某些事物已经结束、消逝和不再相关时,他们往往说“那是过去的事。”在《1066年及其他》一书的不朽的字句中,历史是“你能回忆起的事物”,而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们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效率很低,如何才能提高呢?首先要研究阅读的主体——学生。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平常不难发现,学生喜欢看故事性、形象性强的书刊。走路看、吃饭看,甚至将其夹在课本中看,而对说明类、议论类文章几乎不看。原因何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拒绝是人们遇到和自己不统一的事物时的第一反应有的人很怕心理咨询师。他们说心理咨询师分析心理就像把人的衣服脱光,让人没有一点躲藏的余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指出由于人自身的生理构造和感官的人类学局限,他们倾向于把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做同一种事物来谈论,其结果必然就是隐喻的产生;说明了隐喻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揭示了隐喻的两大功能,即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引导人类经验和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亲眼所见     
到底是愚昧可怕,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愚昧可怕?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富豪人家,家中积累的财富有上千金。这家主人有两个儿子,由于家中有万贯家财,两个儿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从来不劳动,不生产,也不管理事物。他们只知道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逐渐变得愚昧起来。他们的父亲对此听之任之,不加管教,所以儿子愚昧的程度越来越厉害。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高校新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并且通过几年的在校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新生在跨进高校大门之前,曾一度被高考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高考这个主题以外,其他事物对他们的影响甚小。在跨入高校校门以后,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情绪振奋,慷慨激昂;但有时又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困惑、彷徨,导致情绪低落。根据多年来作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体验,笔者认为,新生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的、大量的不…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根据已知的事物把握体验未知的事物,捕捉人对抽象事物感受和体验最重要的形象化手段之一.<西游记>中唐僧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水石文化隐喻内涵丰富,隐喻象征深刻.唐僧与柔性的水意象密切相关,贾宝玉与石头、通灵宝玉三位一体,与硬质的石玉结缘,他们虽来自不同的渊源意象,却有着同质的文化隐喻意蕴.他们都涉及到弃不弃、情不情、死不死、物非物四对对立统一的辨证命题,在此是是非非的思维模式中彰显着吴承恩与曹雪芹对生命对人生超然的理解态度、冷然释然的反思精神.水石文化隐喻为我们深入了解唐僧、宝玉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与意义开阔了视野,也为深刻理解<西游记><红楼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破解企业创新的奥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理们可以迅速地作出合理而有效的决定。不过,本文作者、英希德商学院亚洲校区的组织行为学助理教授认为,他们在同创造性的产品理念打交道时还必须愿意接受有歧义的和不确定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章学诚与西方的康德在哲学思想中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在本体论方面,他们都把世界分为事物本身与我们所经验到的事物两大部分,并且坚持事物本身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已;在认识论方面,他们强调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在认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人类历史,他们均认为它含有两重性——内在的精神性和外在的自然性,康德还天才地论证了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创造适合自己时代的视觉世界,因此,对于构成日常衣着的服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方式。观者的眼光深受自身思想的影响,因此看不清楚他们眼前的事物。相反,他们希望眼前的事物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存在于那里。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比较常常指的是形容词或副词比较级(或最高级)的比较,本文除了简述这种关系外,着重用形容词(或副词)不带比较级或以固定词组对两个人或两种事物加以比较来辩别他们(它们)之间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辩证思维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大概要比从事其它职业的人更为重要。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孤立地静止地看待某一社会现象,不能辩证地历史地进行分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认识事物的全面及本质,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如评判某一事物,不是依据它发展的历史轨迹来评判而是单凭其现状下结论,不是全盘肯定,便是全盘否定;宣传某一具体政策而不考虑它与总政策的联系;强调“正面报道为主”,便不敢揭露阴暗面;写先进人物,不是将他们放在群众之中来写,而是将他们“拔高”、“神化”,动辄便是“德高望重”、“从未歇过一个节假日”。  相似文献   

17.
僧肇的《物不迁论》通过事物的动静、因果关系的探讨,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间断性和连续性。僧肇采用“不迁”这个新概念来阐释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从而超越了动静的争论。故“不迁”不是指静止,而是指事物的一种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从中学考入大学,是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十八九岁的学生,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地连在一起。当今改革、民主、现代化的潮流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涌动奔泻,他们愿意追随时代,争当时代的弄潮儿,为振兴中华尽其心志,为祖国腾飞贡献力量。他们思想活跃,长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呼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勤于思考和勇于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主的说法,并不是说古代汉语没有复音词。但是,所谓“古代”,“古”到什么时代?时代应该有个阶段,阶段定了,然后才能定“为主”与“不为主”的问题。因为人类处于某个历史阶段,他们的活动范围,他们对宇宙的认识,他们生产力的大小,等等情况,都要受其时代限制的,因此,反映事物的人们的语言不会走到未来的时代去,殷商时代不会出现“乐府”这类的复音词;“半导体”与“宇宙飞船”,在明清时代的复音词里也决不会有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人们所需要那些足够反映事物情况的单音词与复音词,应该说都是“为主”的。“为主”与“不为主”是根据数量多少而言的,多即“为主”。如果说“为主”是与现代汉语作比较而言的,那么“古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者认为事物的命名取决于事物的主要特点,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的相符的联系;“约定论”者则认为事物的命名取决于人为规约,事物的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虽然他们对名称与事物关系的探讨是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的,但却孕育了朴素的语源学思想,对中国和古希腊科学语源学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