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立足歙县实际,从发展乡村旅游入手,以实现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度结合,进而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器”,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发挥徽州古城景区和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这两个4A景区的龙头作用,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二、强力实施复“古”创“新”战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精品;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乡村旅游品味;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试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我省的乡村旅游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作者从“挖掘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搞好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建设工程”;“开发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安徽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文化促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惠敏 《江淮论坛》2009,(2):173-179
q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安徽三大旅游区域内的乡村文化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件“乡味”失却、淳朴民风失范、本源文化失真、旅游产品失“色”的问题。因此,以突出“古朴”、凸显“原始”、呈露“纯真”、保持“土野”、注重“参与”及体现“品位”为目标,以立足人文、兼具自然,传统为先、不忘现代,特色为尚、稳步推进,教育为重、服务“三农”,开保并尊、持续发展,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拓宽视阈、互利共赢为具体措施,全面整合和打造乡村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赋予旅游业以共同富裕、公平福利、全民共享、个体关怀、全面发展等深刻意涵。面向“旅游人民性”的时代背景,乡村旅游发展应重构中国本土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理念、关注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中的个体数字鸿沟、完善低成本的乡村旅游消费体系、系统保护乡村旅游消费者权力、从“文化本真导向”转为“文化创生导向”、调和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民性是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业的价值取向、发展模式、结构优势的高度提炼,构成重要的价值基础、意义基础和精神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5.
实施“大旅游”战略.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观光旅游观念,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体验旅游。而发展乡村旅游正是贯彻这一发展思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1990年代以来,体验经济理论逐步深入到旅游业.在体验经济的大背景下国内外乡村旅游已有了很大发展,河北省也不例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河北要想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开发具有体验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才能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实现“三年上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尤其是实行“黄金周”假期后,乡村旅游骤然升温,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乡村旅游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河北省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措施,以推动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新时代,运用马克思再生产四环节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从而牢牢把握“供给侧改革”主线,加强“需求侧改革”牵引,破解分配难题,构建畅通的交换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剖析了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供给侧改革”、构建多元化主体利益分配机制、主动融入“双循环”战略、加强“需求侧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婉君 《理论界》2013,(5):55-58
农家乐旅游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方兴未艾,但面临着旅游主题雷同、旅游项目单一、民俗文化开发不善、旅游深度吸引力不足等困境。本文以爨底下为研究样本,从人类学角度分析探讨提升农家乐旅游吸引力的可行方向。这对于顺应国家旅游战略导向,迎合国际化旅游消费需求,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突出活态地方民俗文化,挖掘农家乐个性特色,倡导乡村“慢生活”的宜人体验,构建便捷的旅游信息数字系统是农家乐旅游向深度游转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倡导“双碳”发展战略背景下,促进乡村低碳旅游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乡村旅游业态的创新。绿色低碳性、乡村原生性、产业融合性和创新驱动性是乡村低碳旅游的优势属性。乡村低碳旅游的低碳化属性肩负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使命,乡村化属性承载着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希冀,产业化属性承载着构筑新发展格局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加大乡村旅游低碳化的制度供给,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促进旅游产品低碳化开发,加快农工商文旅联动,加快乡村旅游地韧性建设和推进乡村旅游协同治理等路径,以期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与社区社会演化是乡村旅游地社会空间变化过程的一体两面.本研究根据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元空间方法论”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过程进行了解析.认为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生产包括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实践、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再现以及再现的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生产.现阶段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存在着乡土风貌危机、文化胁迫危机和秩序失衡危机.应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危机需要在物质空间生产上关照乡土化,在文化空间生产上强调文化自觉,在社会空间生产上维护空间协调有序.互利共赢的空间再现过程将为社区空间生产提供观念基础,和谐融洽的再现空间过程将为社区空间生产提供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广大乡村通过旅游+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拉动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突破传统旅游业要素,旅游功能渗透到乡村各产业领域,催化或集成出多种适宜乡村发展的创新旅游业态,乡村公益旅游便是其中之一。乡村旅游与公益旅游相结合,是将先进、便利和适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以志愿和公益等方式引入乡村旅游建设,在进一步丰富乡村地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也是对我国广大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持。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综合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乡村公益旅游的需求,梳理乡村公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阻碍,探寻乡村旅游+公益的特色化、专业化的开发和经营方式,并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以来,共同富裕理念指导下的乡村振兴工作已经日渐成为党和国家的一大工作要点,解决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困境,聚焦农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乡村旅游业作为重要的连接点,在推进乡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缩小两者差距。一般而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多依托于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其焕发新生的重要路径之一,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但在开发“非遗”资源的过程中,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困境。文章以山西省代县杨家将文化遗产为例,分析当地的特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将“非遗”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化保护和传承,为乡村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单一性、同质性、脆弱性与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矛盾日益凸显,部分乡村旅游地开始停滞不前。其根本原因是,乡村旅游地运行系统结构不完善和系统构成要素缺位影响系统运行效果。本文以旅游经济运行系统和旅游地系统为基础,基于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建构包括基础系统、动力系统和支持系统在内的乡村旅游地运行系统,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要运行逻辑助力乡村振兴。文章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案例地发展实际验证建构乡村旅游地运行系统的必要性和优化其运行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乡村旅游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西的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特点,主要有高科技农业观光型、古村落开发型和观光农业型。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有四种开发与管理模式,分别为政府、企业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村民自行开发与管理;政府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企业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首先在乡村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发展起来;反过来,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和乡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从总量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民的贫富差距。文章认为,今后广西的乡村旅游应加强对乡土性、乡村文化的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应较好地体现当地民居风格和乡土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座以“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奋进目标的旅游城市,作为一座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和二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省辖市。安徽省的黄山市已经成为海内外诸多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但是,由于黄山市的旅游景区点多、面广、类多、新增速度快且星罗棋布于城市、乡村乃至于山野之间的特点,致使旅游交通问题多多、游客反映强烈。呼唤“全面旅游公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在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缺乏统筹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少、缺乏建设监管标准、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等问题。因此,在“十四五”时期需要确定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的思路,适时对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作出调整完善,根据不同区位资源和文化背景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建立我国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新型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同时,需要合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改革乡村旅游用地制度,制定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强化人才培训,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台湾乡村旅游的产生与特点,并探讨了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以及台湾的乡村旅游经验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8月4日至10日,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情系故乡黄山,冒着高温酷暑,先后考察了黄山风景区、黄山区、黟县、歙县等地,尤其在家乡休宁流连忘返。休宁的“中国第一状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乡村旅游福地”三张名片的打造,令吴老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