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始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刚刚到来之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就把“实现祖国统一”确定为这一时期的三大任务之一,并且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在当代中国,实现祖国统一,主要是解决历 相似文献
3.
“文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的东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保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与“技术因素”(包括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或制度)相联系,而文化则与“非技术因素”相联系;文明具有可变性和传播的强迫性,而文化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选择性;文明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文化则具备区域性的意义。西方现代的产权制度、法治体系、政治民主与参与等制度上的因素,都是“技术因素”,属于文明的范畴而不是一种文化。东亚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主线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对现代文明的态度以及引进的时间、机遇、范围及深度,而不是自身的或外来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从科技与管理两个方面的技术因素考察,不能断定世界文明的中心在21世纪会转移到东亚。世界文明中心的转移决定于吸收眼下世界文明中心区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能力和以此为基础的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国学、政治和二十一世纪的“匾”季羡林祝贺《国学研究》第二卷出版。想谈几点意见:第一,前不久接到吴江同志的信,附有他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关于国学问题的文章。接着我就接到了上海《文汇报》直接给我的信,要求我参加国学问题的讨论。我都还没有答复。如果答复... 相似文献
5.
6.
7.
欣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四川日报社联合主办、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承办、新希望集团协办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报业”研讨会,于1999年5月11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外部分党委机关报、晚报、都市报、行业报以及高校校报的总编辑和新闻院校、研究所的专家、教授近60人出席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报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会上收到的几十篇学术论文中,对我国各种类型报纸的现状、历史、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对策与思路,都作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例如,关于怎样办好二十一世纪的党委机关报,会上提出要切实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作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中国在传统的文化上,其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中国有跟历来西欧各国根本不同的国家观、世界观和文化观念。今后中国一旦在国际社会这一舞台上大显身手,特别对亚非各国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波动。”“中国文明在日本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价的。日本民族的确成功地把中国文明变成自己独特的东西了。即或如此,一点也不能降低中国文明在这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是有威信的。可以设想,中国现在有这样的威信,将来也会有。”当我们阅读上述对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充满信心的高度评价时,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两位享誉国际的思想家之口。 相似文献
9.
她本是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壮的农妇,却被有关部门误诊为艾滋病。在过去的5年多里,她无人待见,多次寻死,惶惶不可终日。现在,虽然病情已被平反,但她悲哀地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本平静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协是以完成建立新中国的使命为自己光辉开篇的。此后,它作为中国人民大团结的象征,作为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也随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职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这是改革开放形势下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21世纪,人民政协将在致力于国内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政协的组织构成更加多样化;政协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逐步纳入法律化轨道;民主协商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苏州大学是一所具有一百年历史的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加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东吴大学、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建立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近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圆满完成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合并工作;则加年4月,有88年办学历史的苏州医学院又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 相似文献
12.
透过当前的趋势,我们可以瞥见未来,并获得一个较为确切的关于未来的图象,我们的教育规划就是以这个图象为基础的。与此有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吴启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21世纪对于人类的高等教育将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纪。学科综合、领域交叉,基础、应用、开发研究的界限淡化,产学研结合和“政、企、教、科”的合作,信息全球化以及知识创新将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基础厚、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发展优良个性和创新能力,确立知识、能力与人格(KAP)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将是新时代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要求现代大学的多功能性,坚持“两个中心”、发挥“四大功能”是中国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高等学校强调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她本是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壮的农妇,却被有关部门误诊为“艾滋病”。在过去的5年多里。她无人待见。多次寻死。惶惶不可终日。现在,虽然病情已被“平反”。但她悲哀地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本平静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15.
杨胜文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Z2)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现行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的一个基本哲学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战略观兴趣很浓,质疑较多。教材中对此内容表述为:“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学会通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会照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善于提出新问题,明确新任务。”“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现阶段人们对社会发展途径的研究和探索。”“可持续发展就是适应当代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构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战略观。”即“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 相似文献
16.
淞沪战役中,年轻的中国空军在1937年八九月份共击落日机60架,涌现出令敌闻风丧胆的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这样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会计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 ,分析了会计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结构 ,提出了实施会计素质教育的简单构想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光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5)
五百年来的世界变化 ,本质上是源自欧洲现代化所引起的全球推进的结果。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过程 ,随着现代化进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日益强化。 2 1世纪是现代向后现代过渡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关键时期 ,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科学技术都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科学是世纪的核心问题 ,美国仍然企图主宰世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科技创新时期的中国 ,要关注科学革命的新特征 ,确立文化价值选择观念 ,发展新的科技模式 ,寻找新科学诞生的种子 ,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世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本文指出目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环境的特点: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际文化交流更为深入和广泛;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传媒公司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生产和交流的商业化程度大为增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继续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世界文化的美国化在继续;发展中国家依据国际法,积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保护本土文化;东亚经济的崛起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国内环境方面,有利因素:积极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基本国策;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增强了文化实力,增强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以及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渴求和包容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知识界和民众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心态趋于更加理性;不利因素:文化产品的商品化造成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文化环境。展望:未来中西文化交流将有三个主要特点:中国吸收西方文化进入更为理性的阶段;更主动利用民族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今后几十年内,中西文化交流依然是中国的输入远大于输出 相似文献
20.
陈长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苏州文化陈长荣现实终于将苏州文化的发展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提出来了。探讨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要在更大程度上达到对苏州文化自身的内在把握,而且更在于这一论题在文化学上的重要意义。其意义就在于:古老的苏州文化所具有的典型性,使她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