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要推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很有必要。长久以来,山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过度依赖重工业而逐步形成了轻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由此带来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针对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应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改善和提升山西产业结构,最终促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优势在于资源,但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使西部资源优势的发挥受到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出路在于资源导向型发展向市场与技术导向型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经济的形成: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资源型经济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动力,以能源、矿产等资源部门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在资源丰裕区域,由于制造业部门人力资本投资门槛的存在,容易导致对资源部门的投资偏好。一旦资源部门成为主导部门,便会形成资源部门对经济要素特殊的吸纳效应、资源部门的扩张与延伸使产业家族形成粘滞效应、工业化演进过程中的沉淀成本与路径依赖形成对资源功能的锁定效应,产生发展的路径依赖,陷入资源优势陷阱,从而导致资源型经济的自强机制。突破资源优势陷阱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资源自循环机制和路径依赖,引入学习与创新活动,调整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实现产业协调和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建设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珀  刘虹 《兰州学刊》2003,(6):108-109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9.3% ,但经济快速发展中却明显暴露出了众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 :1、由于物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资源大多流向东部地区 ,其产品大多又流回西部 ,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对西部资源的非合理性开采 ,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区域生态保护问题。生态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严重违背生态规律 ,造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3、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只重视…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发展史充分说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和因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换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区域总体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在资源型区域 ,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 ,已成为社会迫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资源型城市。所谓资源型城市是由于开发本区域某种优势资源而兴起的,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不可否认,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趋于枯竭、城市建设落后、缺乏发展后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大部分面临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保持城市发展的问题,而经济转型往往又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20-30年),因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应具有系统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区域经济依托资源而兴,围绕资源产业化而发展.目前,遇到了诸多的问题.西部大开发又提出以资源换优势,以资源换发展,如何使资源型区域得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对我国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区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探索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思路,为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1):144-150
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文章以山东省为例,选取青岛、滨州、菏泽三个地区,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要素对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方向不同,驱动其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新疆属于资源开发主导型地区 ,其经济开发、开放具有资源型省区的基本特征。目前随着欧亚大陆桥和南疆铁路的开通 ,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沿线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轴 ,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将以单轴向双轴、双环圈的空间格局发展 ,形成一个新的沿线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此格局是以亚欧大陆桥为主 ,以公路沿线为辅而形成的。( 1 )铁路沿线区域结构 ,按其顺利范围和地域内互相联系 ,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核心层 ,是由陆桥和沿桥的中心城市组成的点轴结构的综合体。这些市包括哈密市、吐鲁番市、乌鲁木…  相似文献   

13.
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以"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变迁数据"为例,分析了甘肃省居民收入与资源型村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资源型村庄与居民收入呈显著相关性,即资源并没有对其村庄内居民的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限制了居民的收入增长。这一证据表明了甘肃省社区水平上"资源诅咒"的存在,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资源诅咒背后确实存在着"东部主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自然资源,既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又可能成为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从而使资源型地区陷入“资源诅咒”陷阱.“资源诅咒”会通过初始产业布局、制度环境以及“挤出效应”等途径影响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中西部资源型地区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长期却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抑制了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进程.中西部资源型地区要从避免落入“资源诅咒”陷阱着手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其转型的着眼点应放在可持续发展上,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地区综合发展战略替代单一的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发展史充分说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和因果。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转换的能力,直接决定的一个地区总体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青藏高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一批资源型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青海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升了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一批以太阳能发电、有机畜牧业、生态观光旅游业为代表的生态型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西藏则借助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历史机遇,旅游业获得飞速发展,一些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开始起步。但横向比较以及与青藏高原巨大的资源优势比较,目前青藏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整体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尤其是以资源开采型的地区,资源的逐渐枯竭,造成经济发展受阻。如何把资源型地区的产业向加工型、科技型产业方面转变,成为资源型地区的接续产业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资源型经济和矿产资源采掘加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领域和主要产业。贵州省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将贵州资源型经济及其加工业明确定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构建并实施贵州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系统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中,西北地区(包括陕、甘、青、宁、新5省区)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却明显拉大。笔者认为,形成这种态势的重要原因,一是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波动性;二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前者成为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后者则阻滞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笔者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