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红秀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37-39
对<呼啸山庄>的评析,历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本文从小说人物形象的隐含意味入手,提出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人物是依据精神生活为脚本的,而非伦理道德观念.希思克厉夫和凯瑟琳的语言、行为、动作都暗示着人类的非人性素质,而洛克乌德和耐莉·丁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则显示出现实世界的人性素质.这种人性素质和非人性素质的对立统一,其实就是文明社会中成年人身上所共同具有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双重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保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1-5
针对混合经济概念的混乱和不确切,提出符合理论逻辑和我国发展实际的混合经济界定,即它包括三个层次:宏观上的混合经济制度、中观上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微观上的混合制企业制度。必须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基础的这三个层次,在相应的环节上取得根本突破,才能实现混合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含文化底蕴充溢人文情怀——评聂鑫森小小说集《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三定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4-8
聂鑫森的《大师》堪称小小说中的精品。《大师》里的人物形象表现出自觉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执着追求技艺精湛的职业操守。每个人都要自觉关注现实社会,主动关心世俗人生,真诚关爱所有的人,是充溢在《大师》里的人文情怀;文史知识渊博、情节安排巧妙、语言精练考究是《大师》突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7-12
人文关怀思想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层次性和普适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关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略,是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体现人文关怀,就要改善人们的生存状况,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与人文是辨证统一的,他们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和谐的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周易》出发,讨论了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看法,并兼及在现行高校体制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彤彤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44-4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人性化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的任务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的需要,它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与人文是辨证统一的,他们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和谐的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周易》出发,讨论了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看法,并兼及在现行高校体制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传统人文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0
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如何相互融合,是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土壤基质,对大学生加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厚植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赵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7-111
一、论“做人”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语)在这个以人文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宝库中,蕴藏最多的是关于如何立身处世,处理政务、治学为人等方面的知识。诸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知者不惑,仁 相似文献
10.
尚新建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1-19
西方近代发生的启蒙是整个西方文化的重新塑造 ,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关注人性。启蒙思想家为什么如此注重人性 ?人性研究在什么意义上成为其他科学的基础 ?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性具有什么特征 ?它们产生何种影响 ?以上诸类问题 ,正是本文试图讨论和回答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