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呈现出话语主体多元化、话语载体多样化、话语内容复杂化的新特点,也面临着国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国际网络领域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交锋不断、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对乏力等新挑战。掌控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必须提高话语主体素养以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能量,拓展话语载体多样性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坚持话语议题守正创新以打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推进话语表达方式转换以实现中国话语标准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存在样态、社会关系样态及主体间互动样态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新样态。“网络空间”作为具有鲜明主权特征的虚拟化“第五空间”,亦已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而话语权的争夺是核心内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正演化为全球性安全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我国正面临着由网络社会虚拟化无界性特征而衍生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当代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控制着互联网的“制网权”和“制信息权”,挤压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网络负面信息呈放大效应、网络舆论引导力式微,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面临压力。因此,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高校不仅在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了深刻改变,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不仅是应对网络语言范式变换的现实要求,而且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固本之策。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环境喧嚣纷乱、主体能力不足、内容“杂乱无章”、技术尚未成熟等现实困境。构建高校网络意识话语权,须在理论阐释与现实指引基础上,以“认知 解释”为基础,创新话语表达;以“信仰 价值”为核心,凝结话语共识;以“策略 筹措”为关键,掌握话语主动。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语境下话语传播呈现出主体的权威性与草根性共生、内容的系统化与碎片化并存、方式的融合性与裂变性同行等特点,这些特点将在不同程度上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主要表现为:异质话语的强势渗透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舆论事件的庞杂叙事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网络乱象的监管缺位分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公信力。需要严把价值导向,夯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思想基础;做强主流舆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宣传版图;推动技术赋能,净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极其深远的错误思潮之一,其借助碎片信息为依托,使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五个基本要素呈现以下特征:传播主体隐匿化,难以追溯;传播内容多样化,无奇不有;传播受众广泛化,无处不在;传播媒介多元化,花样百出;传播效果娱乐化,哗众取宠。历史虚无主义以碎片化信息为掩盖,干扰网络社会思潮治理,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扭曲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判断,影响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消解大学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破坏青年红色记忆。为全面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碎片化传播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危害,必须以清朗网络空间增强历史唯物主义引领力,以网络二次元叙事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以掌握网络图像化叙事话语权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境遇。主流意识形态全媒体传播强调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和传播媒介的跨形态整合,面临着传播主导性泛化与降维、思想引领力旁落与消解、话语权威性衰减与蒙尘、认知共同体茧房与阻滞、价值安全线模糊与损坏的实践困境,具有突破时空界域的能动性触达机制、依托富媒框架的沉浸式共识建构、强调平等交互的轻量型话语阐释、彰显分众需求的精准化供求模式的效能,应该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一元化+博弈式”增强价值引领;锐意破壁创新,“正能量+大流量”培育传播动能;扩容技术接口,“精准化+普适性”丰富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把方向+造血液”壮大传播阵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效,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话语表达形式呈现出现实性与虚拟性相融渗、规范性与自由性相割裂、广泛性与碎片性相矛盾、理智性与情绪性相对立的话语特征,消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宣传的影响力,稀释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阐释力,侵蚀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公信力,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作用力.建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方面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凝聚各方共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筑网络社会命运共同体和依法管网治网作为根本立足点来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通过敢于亮剑、善于表达、深于回应、精于整合、勇于引导等作为发力点来建构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蕴含一定阶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话语权力和权利系统。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已然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要阵地,要拓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网络空间,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网络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目前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内涵、功能机制、建设面临的现状以及构建策略等方面,对学界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有利于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和完善,进而形成系统全面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情怀赋能有利于夯实立德树人的文明底色,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合力,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同时,泛中心化、泛舆论化、逆全球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挑战国家主权与民族共同体公信力,滋扰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力,引发信仰冷漠、价值遮蔽。全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在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主题、话语体系、话语传播上厚植仁爱情怀、传道情怀、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引领青年以青春智慧创造美丽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总体安全维护和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厘清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逻辑理路,主要从公共空间的“脱域”场景是逻辑前提、自我意识塑造的信息自我是逻辑基础、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是逻辑内容、媒体传播角色的转变是逻辑载体四个方面着手,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培养防控责任主体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推动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构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实现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探讨自媒体语境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策略,对于引导自媒体健康发展、牢牢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至关重要。高校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力,践行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担当;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号召力;通过加强新媒体语境传播的研究管控,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通过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亲和力;坚持科学引导体现包容尊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是话语的思想内核和价值基石。中国的话语权,实质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因而研究和关注中国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就是话语权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该论题,需要超越“传播学研究范式”,以“实践学研究范式”优先,在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实践为抓手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提升中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展现主流意识形态魅力之目的,这是新时代中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建设研究需要努力开拓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3.
分析指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石,作为新生代大学生日常生活重要场域的新媒体因其传播去中心化、网络话语差异、反面信息滋生等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为此,必须维护好新生代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牢固掌握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与话语权,与时俱进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根据新生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方式,培训与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提升新生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效性,将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新生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政治是世界各国的主流政治,尽管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却总是难以摆脱以一种意识形态抵制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怪圈。奥克肖特冲破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从保守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对意识形态的弊端加以剖析,并对"法治"内涵进行全新阐释,力图以此消解意识形态。他反对将"自由"和"法治"意识形态化,并强调政治哲学应该和现实政治保持距离,时刻保持谦逊低调的学术姿态。按照奥克肖特的法治理想,当代政治生活应当尊重传统、推动多元、树立实质的法治权威以及防范政府权力独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论坛已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然而,囿于其公共属性的不完全,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论坛参与者公共理性的缺失,公共言说空间信息把关的缺位,以及公共议题的私人化,导致非主流观点的扩散,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实现其对网络论坛的话语领导,既应提升其自身的理论说服力,也应保持网络论坛的公共属性,抑制自由化观念和极端情绪的蔓延,在广泛的思想互动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网络已经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空间复杂性、引领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客体积极性、引领方式方法缺乏实效性、引领资源整合力有限,不能完全形成引领合力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研究认为,大数据方式契合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数据精准捕捉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二是大数据及时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兴趣点,三是大数据链接整合网络意识形态资源点,四是大数据融入新时代大众"网络"生活圈。因此,应用大数据思维及其方法可以在以下四方面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一是提升引领主体的引领能力,通过树立大数据意识、主动学习大数据技术、善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提升引领主体能力;二是激发客体参与引领的动力,通过优化意识形态引领决策机制、提升意识形态引领的动力机制、优化意识形态引领的协同机制来激发客体动力;三是汇聚全面思想引领合力,通过精准捕捉网络燃爆点、精准识别网民兴趣点、精准把握网民诉求点、主动融入网民生活圈等汇聚引领合力;四是增进思想引领过程效力,通过树立共享共治的大数据整合资源理念、开发合作共赢的大数据共享共用平台、实施大数据网格化资源管理整合机制等增强引领效力。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以此有效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重视、海量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多元碎片化的现状,都为当代话语权开辟了新的路径。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受教育者话语权滥用、教育者信息权威削弱和行政权受到冲击等问题,应通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转变教育思维完善话语平台、提升教育者自身素养和重视学生个人价值引导等方式来建构更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和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关于哲学的“幻想”、意识形态“常识”以及政治“实践”等范畴和思想而得以体现的。在哲学“幻想”中,他们通过对哲学以及哲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对庸俗唯物主义哲学的各种思潮和表现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即实践哲学式的理解范式;在意识形态“常识”中,他们通过对“常识”等日常心理和思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意识形态理论探索的新维度,即文化和具体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式的阐释;在政治“实践”中,他们通过对“市民社会”、霸权、政治与意识形态(主要是上层建筑与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政党和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探讨,从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