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府际关系的和谐对各国各级政府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尤为如此.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的不良竞争的消极影响,指出府际和谐是地方政府府际关系的必然趋势,并对如何构建和谐的府际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多元利益诉求的兴起,中国各级政府顺应世界治理的发展趋势,推行各项改革以实现政府—社会的关系调整与权力配置,从而提升政府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但随着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意识与权力的强化,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却陷入困境。从治理导向即分权化框架和治理的核心理念出发,剖析区域地方政府间低效合作现象的深层机理即分权化体制下的权责失衡与“经济人”的行动逻辑,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完善分权化宏观制度为支撑、以培育公民资格与多元治理主体为基础、以建立治理组织网络模式为依托的有效途径,构建区域地方政府引导下与市场、社会组织、公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多中心治理体制,以保证区域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日益严重的跨界生态问题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改革属地治理模式、加强府际合作,是推动区域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利益是驱动地方政府参与生态合作治理的关键,作为理性决策者,地方政府的合作动力来源于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的预期。基于成本—收益视角,将区域生态治理的府际合作类型划分为损失盈利型、比较利益型、共创共享型三种,并剖析了这三种合作类型的成本—收益特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水污染治理、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为例,从驱动力、利益协商两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治理中不同府际合作类型的合作机制:损失盈利型以中央政府调控力为主导,实行的是利益补偿机制;比较利益型以地方政府自然生长力为主导,实行的是利益谈判机制;共创共享型以市场驱动力为主导,实行的是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共同管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发展的迫切需求与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相矛盾;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需求与参与机制、参与渠道缺乏相矛盾;治理模式突破需求与政府角色难以转变相矛盾等。以中原经济区崛起背景下的郑州市政府治理为例,提出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地方政府间府际合作水平,使地方政府间关系从"零和博弈"趋于"合作博弈"。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当前治理变革的趋势。从多维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间府际合作的"囚徒困境",在多视角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提出困境的消解方案。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治理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由此出现。协同治理机制缺乏、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多主体间互动互助不足等因素,会影响社会治理绩效,导致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引发信任危机。运用协同治理理论,从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出发,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规范各主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可以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治理的协同增效,最终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论我国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合作治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面临着 越来越大的挑战,常常产生地方政府无法单独解决的跨区域的公共事务问题。基于此,地方政府应基于互利共赢 的理念,开展跨区域的合作治理。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在国外已推行多年,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验。 而我国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合作虽广受关注,但因障碍重重而成就不显,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制度层面有新的 开拓。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合作是生态治理成败的关键,而以广东省为代表的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具备较高的合作意愿.不妨以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政策为鉴,通过立法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合作能力.相关立法应当定位为促进型立法,先行尝试地方性立法,突破合作理念,拓展合作维度,并恰当运用鼓励措施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尤其是明确地方政府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角色目标和特点,是提高其风险治理能力的关键.当前研究大多为政府角色的应然研究,相对忽视地方政府的"特殊利益",公益性与自利性角色在不断地交织博弈.以X市某镇政府安置房产权纠纷事件为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在风险治理中所表现出来的角色特点及其冲突变化,发现其具有"合作监管""合谋放任""回避控制""协商治理"4种角色形式,且存在于地方政府风险治理的不同阶段.因此,需合理定位地方政府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角色及要求,并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制度性规制和调适.  相似文献   

10.
区域政府合作及其相关问题已经成为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武陵山片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区域范畴,实现地方政府合作具备较为深厚的基础,但相比市场和民间的合作,这一地区地方政府合作的形式和程度远远滞后,本文便试图立足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对武陵山片区政府合作的基础、缘起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内纵向府际关系的国际性研究不足,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次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实施,使其间纵向府际关系具有进一步研究需要。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内纵向府际关系表现为府际非对称博弈。投资和产业博弈的均衡结果经常形成现实困境,针对困境产生的原因,围绕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预期目标,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维度系统地构建了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内纵向府际应然关系框架,据此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纵向府际关系构建提出建议。主要创新在于首次解析次区域经济合作国内纵向府际关系的国际性特点,提出次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经济联系可发生性国内产业配置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新兴增长极,但其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依靠土地出让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基于政府土地出让视角,构建地方政府博弈模型,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实证研究表明:成渝地区政府竞争与土地资源错配呈现显著的“U”形变化特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在替换变量和剔除核心城市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由于政府竞争博弈行为的反复特征,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存在动态循环的正向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对高校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治理现代化成为新时代中国大学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以M大学为例,分析地方高校在治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实践中调整和优化制度供给、健全和完善决策机制、坚持和推进依法治校、改进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实现路径,为地方高校治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对地方治理的主体发育、能力提升,还是对其主体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竞争都以其"理性官僚"特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产生着积极的巨大影响;但同时,相对于理想共赢却也蕴含着有两败俱伤的可能,官僚制下的竞争失范又侵蚀着地方治理的基础条件,使市场体系发育受损;造成"规制分化",损害地方"善政"的实现;形成权力与资本的紧密融合,加剧地方治理主体关系的失衡。面对新课题,后官僚制理论启示,以权力关系制度化为突破口,实现治理主体定位的合理化;以政绩考核制度改革为契机,带动地方政府"善政"能力的提升;以竞争约束机制强化为纽带,实现治理主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更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之关键。基于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分析,系统探究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瓶颈,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能力建设的启示,据此提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以期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区域协同研究正如火如荼,但现阶段学界尚有待阐明区域协同瓶颈之因并提出解决之法及相应的区域协同新机制。本研究试图聚焦于此,在理论层面梳理区域协同瓶颈产生机制与区域协同新机制,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在实证层面检验本研究的两个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发现,以机关事务为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存在治理尺度差异,这与中央政策调控共同构成协同的内外动机,驱动成渝地区深化合作意愿,卷入区域协同;与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在两地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工作中亦有所披露,并阻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协同发展。问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案例分析结果:推进协同地区加强行政治理协同、推进治理尺度统一具有紧要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标准化执行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标准化的行政治理协同增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互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此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部协同卷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行政治理协同还需大力推进,两地协同仍有较强的地方本位意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地方保护现象是长久以来中国实行区域分治所衍生的治理产物,消弭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区域一体化思维成为协同瓶颈破局之必然要求,而基于行政尺度视角出发的行政协同治理则可能通过为地区卷入协同建构与区域空间相适配的治理尺度,从而成为区域协同必然的路径选择。并且,协同是基于时间矢量上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地方政府应当通过牢牢把握不同阶段中区域协同"动机—路径—目的"三核心元素以寻求合理的区域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应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起合作长效机制,采取对构建组织体系、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制度保证的措施,在实践中开启校地校企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的新思路,有效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N县社区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迅速兴起到近乎停滞的短暂过程,这是典型的运动式治理。这种治理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实效,但缺乏可持续性,根源在于运动式的治理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只能形成制度的外壳,即组织机构等,不能形成制度的内核,即不能使制度成为受众的共同意识。政府的治理应该着眼于培育制度的精神内核,运动式治理应该转向常态的更具制度理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民国建立以后,青海省政府加强了对青海藏族游牧区的管理力度,其基本方式是任免部落头人,取消部落的治民之权,废除寺院的政教合一体制,重组部落等.伴随着这一过程,青海省政府的行政治理权在藏族游牧社会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从分析地方政府合作的必要性入手,阐述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合作存在的困境,并从意识形态、官员考核机制、法律制度和协商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在借鉴国内区域地方政府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从转变官员的观念、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协商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