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诗继承发展唐诗,其过程大体分成五个阶段。陈师道与黄庭坚乃是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换的轴心人物。陈诗是直接学杜诗而形成了他自家的诗风。他重视文学的精通更甚于政治的精通。他的诗沉浸在悲哀中,有一半为赠答、次韵、赠别之作。与杜相比,陈的忧患始终是个人的、内向的。其诗论与时有别,反对过于重视内容之诗,反对以议论为诗。而特别拘泥于练字造句和穿凿典故。由反省苏轼发生,而未见超越其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与同时代诗人相比,陈师道诗歌别成一家,这与其推崇的诗学理论密不可分。陈师道的诗学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内轻外的创作灵感触发;学赡用变的诗歌创作手法;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念以及反奇主真的美学追求,由此形成"后山体"独特的艺术个性,并对宋诗风貌形成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李德懋选择诗作,特别注重诗人品行对诗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诗文是作者才、气、学、习的自然外现。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时代环境与写作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注重诗作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5.
牛润珍 《河北学刊》2012,32(1):51-56
陈垣和陈寅恪合称“史学二陈”.这一称谓产生于1950年代初.而“二陈”现象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二陈”在学术上均重视目录学、年代学,善以文字学治史,均在宗教史、蒙元史、明清史方面有重要建树,不仅在史学研究方面有诸多相同点,又相互交流,商榷学术,彼此影响.晚年在政治思想上虽有异趣,但在学术上追求“实事求是”的目标是一致的,殊途同归.“史学二陈”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具魅力的现象之一,宜用学术眼光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培富  王淑萍 《齐鲁学刊》2004,2(4):120-122
庄子的技术观要求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合乎"道",通过深刻体悟"道"的真髓,来遏制技术的负面影响。庄子所持的技术观并未与伦理道德学说明晰地区分开,技术活动的目的固然在于求"真"———探索自然奥秘,了解和适应客观规律,更在于求"善"———追求道德觉悟,体悟"道"的精髓。庄子以"道"来反观技术,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伦理观,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古代文学史研究,从现有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贵州为单位的省域文学研究;以黔中、黔北、黔西北等为单位的地域文学研究;以著名文化世家为中心的家族文学研究;以族属为单位的族别文学研究;以知名文士为中心的作家个案文学研究,等.文士过境云贵走廊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被人为割裂划入该作家所属省份、地域、家族、民族、流派等范畴的文学史,从文化线路层面论述道路文学的研究成果鲜见.从文化线路视野去探究云贵走廊道路文学遗产,特别是道路诗歌的作者类型、路景、内容及特点,提供有别于贵州地域文学史或文化史研究的"路域"文学研究新路径,践行陈寅恪"以诗文证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论史上,"意"与"志"、"情"一样,是文学之为文学最基本的构成因子,但"诗言志"与"诗缘情"作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诗学本体论,遮蔽了与其所同出的"意"之存在,甚至剥夺了"意"在诗学本体论上的立足之地."以意为主",是宋代诗学对中国传统诗学本体论的贡献,是对"诗言志"、"诗缘情"所遮蔽的"写意"诗学本体论的显明,对于今天构建蕴含"言志"、"缘情"与"写意"在内的中国古典诗学本体论,具有不可忽略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法"的承传,在单部诗法著作上,有近于"诗格"之体的承传和近于"论诗及辞"诗话之体的承传;在诗法汇编著作上,有分门类编之体和丛编之体的承传.古代"诗法"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它作为格法类著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观诗、用诗与说诗——先秦时期文学接受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先秦时期流行的“观诗”、“用诗”和“说诗”三种文学接受方式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观诗”虽然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的接受取向,但已包含有审美鉴赏的因素;“用诗”尽管也要服从政治外交等实用功利的目的,但却赋予接受者对作品进行能动的再创造的权力;“说诗”则强调接受者在理解和阐释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介入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观诗”、“用诗”和“说诗”这三种文学接受方式昭示了先秦文学接受理论的早熟。  相似文献   

11.
《苕溪渔隐丛话》是以文献价值著称的宋代诗话总集,胡仔在书中以扶持“诗道”为己任。前人对其“诗道”之所指尚未及探究。其“诗道”即诗学批评之道,即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唐宋诗人及其诗歌,意在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指出向上一路。他主张创新,兼取唐宋,提出“师少陵而友江西”的观点,这些至今仍闪烁着宋代诗学批评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在《诗广传》中就诗学观谈的最多的是诗情,他把诗情分为裕情、白情、贞情、道情和沾忠滞之情、淫情、私情、匿情两类。王夫之认为诗就是表达人的情感的,但他的诗情观还是属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政治是儒家的政治,汉代的文化是儒家的文化,汉代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因此,汉代的诗学注定带有儒家士人政治的乌托邦理想、大汉天声的精神气质、文质彬彬的君子精神,所以,继承周秦的文化传统,展现大汉的文学风采,成为汉代博士文人热情拥抱的精神使命:"<诗>为天下法"、"称<诗>以谏"、"赋以讽谕"等等之诗学阐释,必然使汉代文学带有实用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拟从陈与义的《牡丹》诗入手,着重从时代氛围、个人情怀、意象内涵三方面浅析此诗传达出来的深沉感人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宋祁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莉萍 《江汉论坛》2004,3(2):96-99
宋祁是北宋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人们多关注其在党争中的立场和态度,而忽视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宋祁的诗文数量颇为丰富,其文学思想更有鲜明的特色。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宋祁既不随波逐流,也不盲从前人,更不保守、狭隘,他的文学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它体现了除欧、梅“革新派”之外的另一种声音,对宋代文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对宋祁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作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对宋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先秦道家的生命哲学思想.其中"道"蕴涵了丰富的生命美学精神,建构了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生命美学结构,"尊天保真"生命美学理想的追求在真正形而上的层面上诠释了生命的深层意蕴,对中国审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诗广传》看王夫之的诗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愈宗 《船山学刊》2005,(2):18-19,17
王夫之在《诗广传》中就诗学观谈的最多的是诗情,他把诗情分为裕情、白情、贞情、道情和沾忠滞之情、淫情、私情、匿情两类。王夫之认为诗就是表达人的情感的,但他的诗情观还是属于“温柔敦厚”的诗教。  相似文献   

19.
倪素平 《阴山学刊》2004,17(6):32-35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明朝万历年间,广东诗人区大相曾以翰林院官员身份参与了中朝军民联合抗倭的“壬辰之役”,并写下一批有关这场战争的诗文.区大相诗具有鲜明的纪事诗风格.诗中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这场战争的心态变化,揭露了一些正史不曾记载的史实,探讨了中朝军队难以取胜的原因,分析了这场战争对明朝政权的损害,并希望认真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区大相“壬辰之役”纪事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