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索罗余值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重庆市1992-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在诸多因素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重庆市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会对技术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现状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分析发现,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仍是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1.从产业结构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经济改革25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变动较以往有所加快,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高。但是,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较多,产业结构水平低,在农产品中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显示西部地区农牧业经济特色明显;第二产业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占三次产业从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耦合关系的经验验证,实证研究了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与浙江省产业升级的耦合关系,指出高技能人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等方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力能效影响因素的拉氏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对我国电力能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确定.通过1980~2006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总体电耗强度变化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电耗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给出了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作用、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三者共同影响产业电耗强度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关于广东产业结构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均衡不仅表现为内部协调-产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同时也表现为外部协调一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内部协调,即各产业内部的各部门按比例发展,在一个均衡的产业结构中,一个部门所需的各种投入均能被满足供应;同时,它所生产的产品也能够全部被其他部门所吸收.在产业结构不均衡时,一些生产部门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而另一些部门则超负荷生产,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难以改善.外部协调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结构关系的统一,即分配结构、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技术对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变加快,但经济增长并不与其完全一致变化;同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产业的影响是反向的,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影响是同向的;三次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对实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变动情况也不一样:相对第一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其对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的变动要敏感得多.因而产业政策上要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主要借助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产业结构相关理论提出了重庆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一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较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并且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省份相比,重庆产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我国1985~2006年间出口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之间的协整检验,计算了出口结构时产业结构调整的敏感度系数.之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在早期对出口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从长期来看,其影响力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衰减,并最终趋于平稳.并通过方差分解,指出第二产业比例对出口结构改善的贡献度比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贡献度更为显著.最后利用以上结果,提出了我国优化出口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废水、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表征对1989-2015年安徽省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进行考察,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来研究各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及产业结构演变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水环境有破坏作用,对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第二产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环境都有破坏作用,第三产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有积极的改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因此,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演进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从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先进技术对农业渗透型融合等四个层面,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并基于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对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从0.2088提升为0.6116,提升了0.4028,在四种细分模式中,先进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发展态势最为突出;四个省份中,四川省、重庆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较高,云南省、贵州省则相对较低;消费需求、土地流转、技术进步、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人力资本、金融发展等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因素因为模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污染减排倒逼机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以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测算了2008-2012年污染减排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表明,虽然污染减排给传统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在第二产业内部,重污染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样本区间内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污系数趋于下降,污染减排促使经济增长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当前,中国环保倒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仍然存在障碍,应进一步强化环境问责、企业减排、环保执法及公众参与的倒逼机制,协同推进技术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何维达  付瑶  陈琴 《统计与决策》2020,(19):101-105
文章建立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协整模型,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方面对其影响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资源从第一产业转出,更多地转移至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却高于第三产业,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红利不明显,合理化比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三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没有显著性差别,所以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认识西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部门进行产业调整提供依据,在对西安市2007年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三次产业作了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分析,并从数量角度说明西安市三次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比例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最强;第三产业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三次产业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3-2013年中国工业部门相关统计数据和LMDI分解技术,对产业系统碳排放强度熵变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系统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其次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效应最弱,即产业系统“技术熵”的作用强于“结构熵”.  相似文献   

16.
产业的发展是由创新源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的。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表,结合生产函数,建立产业创新系统效应的测度模型,求出技术进步在产业系统之间的传导份额;为后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状况量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分析了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机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进步能够通过降低能源强度来减少能源的消费量,但同时也会通过能源价格、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来间接影响能源消费,从而产生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由于能源价格的政府管制、对国有企业的依赖程度和监管效果的差异,技术进步对于回弹效应的能源价格渠道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产权结构渠道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因此其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渠道对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回弹效应.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足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间接机制来实现能源消费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然后采用GMDH方法来研究产业比重分布对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影响。文章对四川省1991~2008年间的产业结构转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行阶段,增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关键是提高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操之过急的发展第三产业会削弱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峰 《江苏统计》2002,(4):1-1,4-5
本文从我国产业的成果及效益分布、产业结构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规模经济、产业结构的外向度、产业结构的地区布局、产业结构的所有制分布、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七大方面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阐述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生产函数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关系,并从能源边际产出的角度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结论表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具有能源消耗少,节能见效快的特点;第三产业能源边际产出值最高,三次产业能源边际产出将趋于一致.基于此提出当前应尽快按照能源边际产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以遏制能源边际产出低的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能源消费向边际产出高的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