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雪 《社科纵横》2007,22(1):160-161
本文概要介绍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理论期的理论发展情况,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最后对这一时期的翻译研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周黎平 《社科纵横》2007,22(2):172-173
奈达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理论将翻译问题纳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从而对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奈达翻译理论思想对中国译学界有划时代的影响力,开创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又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文化理论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理论的真正兴起是 2 0世纪 60、70年代以后的事情 ,尤其是 70年代以来 ,不同形式的文化研究传统综合了社会理论、文化批判、史学、哲学分析以及政治分析等领域中的有用成分 ,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理论 ,西方文化研究领域自此从单纯地解读文化概念的阶段进入了一个对文化进行理论阐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唐穆君  黄留珠 《社科纵横》2012,27(12):128-130
文化交流不足,文化受认可度不高等成为制约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因素,党和国家已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并把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把文化放在唯物史观角度下考察,认为文化具有客观性,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又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文化具有不平衡性等特征,并不总与物质的发展成正比.其真知灼见对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理论研究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漫 《社科纵横》2008,23(1):167-168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并指出多样共存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取向及翻译策略,以包容的精神和开放交流的态度肩负起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研究逐渐开始向文化转型,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是八十年代初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大潮中兴起的一派译论。一方面,由于翻译与女性有着同样的遭遇,在各自从属的等级秩序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惯常用性别话语来描述翻译,将翻译女性化,翻译文献中因而含有大量的性别歧视语言。这些性别歧视涉及三个方面:描述原作与译作关系的性别隐喻、描述翻译过程的性别话语以及译语使用上的性别问题。另一方面,翻译是女性进入文学界以及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片名是影片跨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一步,而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翻译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电影片名这一翻译实践进行分析,这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论习语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4,(5):136-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门语言,就一定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地域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如何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恰到好处地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颜泓 《社科纵横》2012,(9):177-178
汉语、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英译汉、汉译英时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做好双语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翻译课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含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双语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55-58
本文从厚翻译理论的视角,提出在旅游宣传口号的翻译中应该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从而确定选词和译文,并提出了在不同语境下根据基本译文进行化用,形成多语境下的译文体系,使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宣传口号在外宣的使用中能够适应各种语境,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本文根据厚翻译理论的观点,在翻译过程中具体分析了口号中每个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恰当的英语对等词,充分考虑了旅游宣传口号应用的多种语境,并提供了系统翻译。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文化对翻译影响深远,翻译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本文以差异很大的英语和汉语文化为基础,讨论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与文化关联性强的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靳松 《社科纵横》2012,(5):71-7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同心脏与肌体的关系,二者不可脱离其中一方而存在,因此语言中充分蕴含着一方的文化。在对一语言丰富的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想翻译出精髓本质,则必定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本文将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根据,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些翻译作品涉及的文化元素以及其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文化社会学思想是近年来威廉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文化体制理论是其一个核心理论命题.文化体制理论紧紧围绕文化生产与传播过程,着眼于文化分析的历史维度,整体地、动态地考察文化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在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中的运行机制,从而在体制层面上重塑了文化发展的社会史,这不仅为文化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分析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商业实践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已成为新的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对共享经济的理论演进脉络、研究主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时间维度上,将共享经济理论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理论萌芽阶段、理论觉醒阶段和理论自觉阶段。另外,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维视角对共享经济进行解构,并从共享经济的消费者及资源提供者、平台、传统企业、政府、社会与环境等视角,总结当前共享经济研究主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以双重理论范式把握和切入大众文化的双重结构,即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和批判性的大众媒介理论。这两种理论范式对以往经典的单一性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它对大众文化理论的探索和建构使大众文化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范式之一的积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采取与悲观主义和精英主义不同甚至对立的文化立场,从平民主义和大众立场出发,发掘民间社会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反应,发现大众参与和对话所具有的能动解码实践,从微观和差异层面来探索其中的权力关系,从而彰显了作为反权力话语的文化研究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基本操作单位,而语言的文化意象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其不可译性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意象移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认知语境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与文化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的认知语境制约着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以翻译的主体和对象为边界,前者要求接近读者,后者要求靠近作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日益趋同,而文化本土化又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续存在.因此,归化与异化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归化为主;而在以文化传播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9.
布尔迪厄以"习惯"为轴心建立了他的实践理论。习惯这一概念并非来自理论研究,而是通过实地考察而得出的,从而标明了布尔迪厄与其他种种理论流派的分野。在习惯这个支撑点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再生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文化现实展开了有力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刘彦仕 《社科纵横》2011,(10):172-175
以权力差异为先导的后殖民语境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在文化价值观、诗学规范,还是读者意识等问题上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意识,表现其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译者在两种语言的诗学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上加以抉择的体现。选择辜鸿铭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他在译介实践中的翻译行为,探究文化身份有利于深化对译者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和翻译意图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