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7年岁末,纪宇出版了长达七千五百行的政治抒情诗《’97诗韵》。周涛、叶文福等几十位著名诗人及诗论家就此发表文章或谈话加以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在被视作新诗低迷极限年的1997年出现《’97诗韵》及围绕《’97诗韵》的众说纷纭,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简要回顾《切韵》、《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等韵书后,对《十三辙》、《中华新韵》十八部、《新诗韵十道辙儿》等韵书作了重点探索,用比较的方法寻求辙间、韵部的分合变化,论证诗韵发展的趋势是宽松、简约和口语化,最终为下文提出九道辙是诗韵改革新成果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这本小书在美国至今没有引起注视,在中国以外看来也还很少为人了解。它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是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五年之间,中国出版的有关语音史方面寥寥无几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因为这是一本代表了《切韵》光辉传统的最新的韵书。 《现代诗韵》是袖珍本,它的编写目的在于为当代的诗人提供标准的普通话诗韵。这本书与《切韵》、《广韵》不同,它没有字义注释,因此不同时具有字典的功能。采取了跟一九六五年上海出的那本韵书,以及古典的《中原诗韵》相类似的形式,《现代诗韵》按声调、韵、韵母,声母,有条不紊地列出各个韵部,内容一目了然。在这点上,它具有最早的音韵辞典及后来的韵表(《韵镜》、《切韵指掌图》等)的长处。 这本书的内容可划分如下:1)前言(共32页);2)体例说明(共3页);3)韵表(共235页)书的版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袖珍词典(《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的爱情诗一直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诗情美、诗意更美,而美妙的诗韵仿佛音乐的旋律尤为令人陶醉。本文将以《我的名字……》一诗为例,展示诗韵对诗情、诗意、诗境的贡献。在诗人海一样宽广的心中充满了美妙的旋律,诗韵、诗格、每一个诗步似乎都变成了跳动的音符,激发着他的灵感,牵动着他的诗情。尤其是他的爱情诗,诗中有乐,诗乐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5.
汉语诗歌的研究无非是形式与内容的研究,韵是其形式之一,义是内容。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诗韵之于诗歌犹如“文”之于“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诗”而无“韵”,味同嚼蜡。我们对汉语诗韵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且就汉语诗韵作了设想举要,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汉语诗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汉语诗韵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诗韵是指与旧诗韵相对而言且与现代汉语口语语音相谐和的新韵书。新诗韵九道辙是在前人诗韵改革基础上进一步通押合辙的产物,它包括“发、来、高、战、唱”五个专押的单一韵辙和“斗、诗、风、乐”四个通押的合成韵辙。今人诗词创作的实践证明,九道辙是可行的,从而在作诗选韵上突破了入声的限制,拓宽了韵域。  相似文献   

7.
书海泛舟     
一、诗韵墨香我喜欢诗,尤爱《诗经》。《诗经》是中华五千年来代代传唱的首部诗集,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带着一身古朴。她是中国诗海中最先涌起的一朵浪花,不论是过去还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话中的诗韵论主要从两个维面展开:一是作为诗法层面的诗韵论,着重探讨“韵”作为韵律、韵格之义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二是作为诗歌批评与理论层面的诗韵论,着重从“韵”作为风致、韵味的基础上生发,它体现出宋人对诗歌审美的本质要求及对韵作为诗歌审美范畴的认识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参照点,选择曹植保存完整的诗八十首和相对完整的诗十一首,罗列共九十一首诗句的全部韵例,整理归纳出曹植诗韵谱,并分析曹植诗用韵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尚书》的早期叙事篇章以四篇《虞夏书》为代表,由上古的口传叙事史诗发展而来,虽经后世史官和诸子学派学者的不断加工修订,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早期口传叙事史诗韵散相间的巫瞽讲唱因素,具有"史诗兼诗与史,融而未划"的特征。如果去除后世添加上去的历史叙事话语,便可发现其中蕴藏一部初具规模的早期汉民族史诗的雏形,包括"虞舜史诗"和"周民族开国史诗"两部分内容。借鉴叙事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尚书》文本的叙事语言和文体入手,可为解决上古汉民族史诗缺失问题提供新线索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虞集古体诗、词、赋等的用韵和近体诗的用韵做穷尽式的考察分析,我们发现;;虞集古体诗、词、赋等可分为18部,和宋代诗词人用的基本相同,与《中原音韵》有别;;近体诗基本上按传统的“诗韵”写作,但其中有与古体诗各部之间通押相似的借、出韵关系,也有些近体诗不符合“诗韵”规定,而是对实际语音及方音特点的流露。虞集虽然是名儒显宦,近代诗用韵也受到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胡曾的诗作主要以咏史诗为主,影响很大。对胡诗诗韵进行穷尽式调查研究不难发现,胡诗诗韵不但可以映证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11,(16):I0053-I0053
春江学校近年来以《春江花月夜》为文化根脉,以“诵读开启智慧,经典润泽人生”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将课程开发、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形成了“经典诵读,诗韵飘香”的校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徐远水 《老友》2013,(11):49-49
本文接上期继续谈谈格律诗的特点。 (二)用韵:古人押韵是按韵书来押的。韵书是由朝廷颁布,南宋时出现的《平水韵》,又称《诗韵》,就是一部这样性质的韵书。律诗(包括律绝)一般用平声韵,不用仄声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贵体健先生编著《善卷帝者师》一书所收《善德山》诗作三点考证和补充。其一,《善德山》诗非周必大所作,可能是时任广西提刑的张松兑的作品。其二,《善德山》诗的部份注解不尽准确,应予修订。其三,明代诗人有不少次《善德山》诗韵之作,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中古时期元韵的用韵行为存在南北区域的差异。元韵在《切韵》系韵书和早期韵图里排列位置的差异缘于二者依据的语音基础不同。代表江左诗赋用韵传统的元魂痕同用规则的制定和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标准语之间的矛盾是《诗韵》"十三元"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翻译英文格律诗时如何翻译韵脚,各路译家争论颇多。本文第一部分提出应将英文格律诗译为有韵中诗,并试图从中英文字及诗歌的差异来阐述;第二部分则提出不可完全按原诗韵式迻译,并举拜伦《哀希腊》第一节的各家译文为例证明。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是唐代的重要诗人之一。唐代在汉语语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的汉语语音有许多重要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孟浩然诗歌的用韵进行分析,并以之同《广韵》相对比,发掘孟浩然诗韵中所体现的独特语音规律,指出了它与隋唐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美学思考与人生诗韵──《艺术构造论》述评李靖国社会终于发展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原先属于正宗文化范畴内的纯文学似乎日益受到冷落,更何况比纯文学更为冷门的艺术理论?但真的猛士更将奋然而前行。作家陈村说:“我觉得也不应悲观。一个社会总会有那么一些人,...  相似文献   

20.
高启是明初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文创作是研究其生平及创作最重要的依据,清雍正年间桐乡金檀《高青丘年谱》和今人沪上陈建华先生《高启诗文系年补正》对于高启相当一部分诗文作了系年,然仍有未审慎和舛误之处,其中《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约诸君范园看杏花》和《次徐山人与倪云林赠答诗韵》等十数首诗作的系年或错误,或缺乏文献依据,有必要作进一步考辨和重新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