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国家产业安全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产业结构方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进行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转型;在产业发展方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重新制定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方面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是因为其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是从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也是在没有"循环经济"概念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形成了由基础法、综合法和专门法等组成的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进程中,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虎 《探求》2006,(1):4-7
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化战略基点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得到强调,它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则可以诉诸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得到显现。在这种意义上讲,建设节约型社会通过将节约理念贯穿于自主创新能力或者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直接有利于以自主创新来真正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雷 《唐都学刊》2005,21(6):85-88
循环经济是按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现代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借鉴,经济结构调整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要树立发展循环经济新理念,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开发并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首都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首都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首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本文论述了发展首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政策和措施,并对进一步发展首都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勇 《学习与探索》2005,(2):168-171
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上具体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循环模式:小循环模式、中循环模式、大循环模式。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降低物质和资源消耗的成本率,提高物质和资源使用和消费的效率。在实践中应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涉及对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效率、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等问题的研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支撑和尚未形成适合区域性循环经济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问题。应该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选择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明显不足,其动力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使循环经济所需要利益驱动机制不能很好地建立起来;政府失灵无法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在压力明显不足;政府失灵所导致"寻租行为"使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拉动严重不足。要克服政府失灵,一是完善政府财税政策,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二是加强政府监督制度建设,加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外在压力;三是构建科学的政府采购反腐败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绿色采购对循环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爱春  陈松林 《创新》2007,2(2):92-97
发展循环经济引入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并从技术学、生态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用政策和法律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建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是必须的,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法哲学角度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新的伦理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国实践活动,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吕志祥  开芳 《社科纵横》2007,22(7):15-16
随着甘肃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甘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甘肃省省情、资源状况及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如果没有完善有效的制度作为基础,循环经济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进行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是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经之路,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必要环节.可以依据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循环经济系统的构成,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灰色"特征和指标权重的重要性,应用灰色关联方法评价循环经济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君安  何娜娜 《创新》2009,3(8):54-57
为了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有必要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及研究。在界定循环经济效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1995-2008年这14年来的循环经济宏观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宏观效率总体呈现不断提高的良好趋势,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发展循环经济仍需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它的各种创新活动关系到企业能否应对新的挑战和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必须把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创新。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同阶段,协同创新具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创新类型带来序参量的变化,诱导组织混沌的产生,推动整个组织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多系统或要素在相互协调、约束和规定下的复合系统,本文以系统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一个便于获取统计数据的多系统、多层次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循环经济总系统和各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建立协调度模型,全面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各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备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客观地评价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红 《学术交流》2005,(12):124-128
循环经济是在长期的探索中找到的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模式。博弈的纳什均衡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利的或低效率的,而在政府有效政策的支持监督下,博弈的纳什均衡可以得到改善,使博弈达到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进而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各个经济主体都受益的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梁元斌 《探求》2010,(1):59-63
资源价格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本文在说明广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改革现状及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分析进一步发挥资源价格对循环经济促进作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如何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改革,促进广州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线形经济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分地依赖于外部资源,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将严重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为了化解安全风险,运用市场的方法存在着局限性;通过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化解由此而引起的国家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含义、目前上海市循环产业运营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优势,指出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才能有效克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资源危机,实现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昀产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视为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有重要贡献的新经济领域.本文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在简要介绍文化创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循环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