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彭加勒被视为约定主义者,然而,这一观念有理由受到质疑.因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到,除"约定主义"之外,彭加勒科学哲学中还包含有"关系实在论"、"多元主义"、"整体论"及"马赫主义"等丰富的思想.因此用"结构实在论"来概括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比用"约定主义"或"经验约定论"更合适.  相似文献   

2.
操作主义是20世纪五大重要思潮之一,它源于布里奇曼的操作观。操作观有三类主要来源:感性基础,包括布里奇曼本人的高压物理实验研究和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同行的工作;理性参照,包括马赫感觉实证主义和心理学行为主义:哲学先驱,包括皮尔士实用主义和彭加勒为代表的约定主义。明了这六条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操作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加勒的伦理观属于情感主义流派,认为价值判断在于主体情感的表达,所以直接以科学方式改造伦理学或制定道德规范是不可能的。但科学能以间接的方式,即通过作用于情感而帮助伦理,科学有双刃剑作用,但在道德方面主要还是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昂利·彭加勒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一系列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科学哲学思想。其中最能反映其思想特征的,就是他的约定主义;他企图在经验论与先验论之间,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断定科学原理既不是先验的,也不来自经验,而是一种约定。虽然约定主义的唯心主义实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分析和吸取它的合理因素,却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证伪主义的研究展开,讨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特点和问题,论述了证伪主义对它的扬弃,从而展现了自身以“证伪”为核心关于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四段式”动态过程,因而在科学哲学发展史成为重要流派,然而由于其理论固有的逻辑矛盾(约定主义),证伪主义自60-70年代后被历史主义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扬弃和取代过程中,证伪主义本身“科学”的命运凸现出来。但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在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史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是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证伪主义的一些思想与观点对于我们研究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史都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加勒对逻辑主义“预期理由”的批判,对数学对象存在性的辩护和对实无穷假设的反对,都为数学哲 学中直觉主义学派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彭加勒对数学中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关系、对直觉在数学创造中的独特 作用的分析,尤其是对数学推理的两重性的分析,包含辩证法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洛克自然法思想研究作为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研究热点,其体系中理智主义与意志主义的区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根据洛克著述的分期,可以发现他在早期自然法论文中就已构建起道德实在论的理智主义框架,追溯思想史渊源可以厘清这一框架的立意与突破。取得突破的原因在于洛克糅合“理性”的双重作用,在理智主义传统中嵌入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功用,通过“直观”获得自然法诸规定,通过推理能力获得更为丰富的道德知识。但洛克认定道德判断以意志而非理智作为根据,又使得一种道德非实在论的意志主义倾向在其体系中产生,因此给其理智主义框架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背后,是洛克试图使其自然法思想与近代自然观相符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物理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心身关系问题上,还原的物理主义太强了,非还原的物理主义作为物理主义似乎又不够强。在理论的层次,取消主义、工具主义和意向实在论对"心的理论"的讨论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却也各自存在严重的问题。物理主义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清关于心的性质的许多问题,但是它能够将我们对心和"心的理论"的认识带到多远还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的争论已久。科学实在论认为事物本质是真实存在,科学就是揭示这种存在;工具主义者认为所谓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都不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科学在人手中只是适应环境的工具。科学实在论与工具主义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前者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后者则始终强调科学理论只不过是人造的概念体系,是人所进行的科学实践的结果。表面上看二者截然对立,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让步的空间,二者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相互渗透、结合。  相似文献   

10.
普特南的科学哲学思想由早期的科学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到最后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实在论,其哲学立场虽有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但是一脉相承,即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进入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其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原有理论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引下,一部分哲学、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深入开展了对著名自然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中,李醒民同志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发表的《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等三篇文章[1](以下简称“李文”),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评介了马赫、彭加勒等所谓“批判学派”的科学哲学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和估计,对活跃思想,繁荣学术,丰富和改进我们的哲学原著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是,李文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九流十家”之一的纵横家,既有其“术”(即纵横术或长短术),又有其“学”(即其独特的哲学观念)。纵横家在伦理观上的显著特点是实利主义的名利观和进取主义的道德观;方法论的特点是重势、知几、通权。纵横家的哲学观念对于校正主流文化之偏有一定的救弊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迈向哲学的第一步是怀疑。”①这里所说的怀疑并不是一种哲学派别,而应该理解为一种科学方法。哲学史上的怀疑主义与科学研究中的怀疑方法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一、怀疑主义与科学怀疑的区别及其联系怀疑主义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因其鼻祖为皮浪,所以又称为皮浪主义。他曾馆守这样一个信条:“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②对于早期的皮派主义来说,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方面绝对夸大,逐步向不可知迈进,它不仅是一种认识理论,而且…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唯批》中,从哲学的两条基本路线出发划分物理学危机与革命中的两个派别,明确提出“‘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概念,把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哲学思想的共性归之于“哲学唯心主义”,并正式命名为“‘物理学’唯心主义学派”。中国学者李醒民在八十年代初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即“力学学派”或“机械学派”和“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与“‘物理学’唯心主义学派”所指人物相同,但哲学的出发点和目标截然相反。“批判学派”的提出,是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突破的开端,由此展开了“批判学派”五位代表的研究,有力地推进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 ,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 ,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直到科学实在论者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 ,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哲学的眼光下,西方传统哲学是实体主义的。而海德格尔作为现代哲学的著名代表,他的哲学的基本工作就在于对这种实体主义进行超越。海德格尔对实体主义的超越主要表现为以存在论反对本质主义。具体采说,就是通过对“存在论差异”的阐明,通过对“此在”结构的分析,宣告实体理论的虚幻,从而向我们敞开那蔽而不明的“存在之光”。海德格尔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成就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的证伪主义原则以试错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为核心问题,他反对归纳主义,否定并从逻辑上批判了可证实性原则,同时他认为:“检验的严格性”、“确认”以及“逼真度”为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把科学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筑起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即“问题-猜想-反驳-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两方面:一是大胆的猜想,科学的创造精神;二是严格的否证,科学的批判精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进行哲学思考的全新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介绍和评述了彭加勒的科学美学观,旨在发掘和光扬他的这一宝贵的科学美学遗产。  相似文献   

19.
“感质”问题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弗兰克·杰克逊与物理主义者围绕“感质”展开了激烈论战,力图通过他的知识论证宣称物理主义是错误的.保罗·M·丘奇兰德的“亲知说”从科学实在论立场出发,在本体论、认识论双重层面上对“感质”加以深度解读,清晰地揭示出感质的物理本质,在物理事实与物理知识之间为物理主义寻得有力辩护,不仅促进物理主义获得新的进展,还昭示出西方心灵哲学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20.
论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华 《南都学坛》2000,20(4):18-21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 ,其用意是反对包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是要不要旗帜之争。胡适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当然 ,认为胡适只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也不合乎实际。胡适反对研究和宣传主义 ,是因为他坚信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否认理论的积极作用 ,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胡适在《三论》《四论》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不得不承认主义有作用 ,转而反对教条主义。但是 ,胡适认为主义的作用 ,只是一种参考的作用。因而继续抬高方法的作用 ,而贬低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