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完善人大对政府预算审查监督制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志刚 《学术交流》2006,(7):101-105
审查批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对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法制基础、运行机制和自身建设情况,还存在法律法规制度缺失、审查监督工作乏力、支持保证条件不足等问题。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体系框架包括:具体制度安排,实施机制,制度环境,三者最终形成了政府预算“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制约,“四位一体”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淑杰  孟金环 《创新》2010,4(4):76-79
监督政府预算是议会的重要职能。英国作为议会之母,其预算监督制度在世界上较为完善,梳理和回顾英国的预算监督制度将为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工作提供重要的启示。在系统地总结英国议会监督预算的主体、内容和程序以及审批的基础上,分析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议会监督预算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冯祥武 《探求》2008,26(1):39-43,46
监督权是人大的一大根本性职权。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将打破人大监督的权威缺失的局面。监督法在人大常委会要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方式都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显示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法律意义上的刚性监督,其将在制度层面成为提升人大监督的实效和权威的良法。  相似文献   

4.
1 98 2年宪法制定后 ,围绕宪法监督制度 ,学术界已出版专著近十部 ,其中的三百二十多篇论文 ,对宪法监督的概念、对象、范围、方式、模式、基础、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及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这种讨论肩负着制度改革和建设之理论先行的使命 ,对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深有助益。但其中所呈现的莫衷一是的局面表明 ,要完成这一使命 ,学界尚有诸多未竟课题  相似文献   

5.
完整准确地贯彻实施新刑讼法的核心是法律监督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维护宪法和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一、法律监督权的强化和特征法律监督权的强化是一个国家立法完善,法制深入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第129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新刑讼法第5条规er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沙’。同时,刑事诉讼法在总则中确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  相似文献   

6.
论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修改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次明确而肯定的把人民检察院定为法律监督机关,并得到1982年宪法的确认。这是列宁的法制统一理论和我国法制建设历史经验的结合,也是我国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重要标志之一。十几年来,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法律监督性质淡化、法律监督权行使不力的倾向,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需要强化法律监督权来保障。  相似文献   

7.
人大代表质询权是人大实施监督的一种具体手段,也是其监督权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应当属于公权力范畴.只有认定质询权的公权力属性,才能使人大代表在行使质询权过程中,将职权与职责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质询权的实施和质询制度的完善.人大代表质询权与相关的人大监督权、人民监督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分析这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确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地位.在前述三种权力中,人大监督权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人民监督权的载体和转化形式,又是人大代表质询权的渊源和基础.现实中,人大代表质询权在实施中存在着"不会用"、"不敢用"和"不能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人大代表构成的"官员化"、人大代表履职的"兼职化"和传统文化中隐含的"中庸化",由此有针对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付莹 《社科纵横》2004,(4):86-87
宪法是根本大法 ,但其实施如得不到保障则如同“闲法”。宪法保障的核心是宪法监督 ,而宪法监督的核心是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有事前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等 ,其制度安排涉及违宪审查主体、客体、模式和程序等。其中 ,如何设计具有相对独立地位、较高权威的违宪审查主体 ,则是确立良好违宪审查制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论新刑事诉讼法与检察机关监督职能之加强孙文胜我国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就是说,我国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然而,对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健全我国人大监督制约制度的框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对国家行政和司法权力的监督制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健全我国以人大为核心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是完善我国监督制约制度的根本途径。本文从静态结构上分析了人大监督制度的三部分构成,从动态结构上论述了监督过程的三大环节,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5,(6):119-1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将司法去地方化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司法地方化在我国有复杂的历史和制度原因,司法去地方化改革与人大司法监督形成了紧张关系。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严格依照宪法规定,增强人大司法监督的实效性,同时又与司法去地方化改革相协调,使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可以通过完善人大司法监督手段和构建司法去地方化与人大监督的衔接机制来解决两者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尽管宪法给予了国家权力机关批准政府预算的权力,但过去预算文件过于简单或分类不太科学,缺少民主的决策和审批过程,预算不公开透明,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是实现公共顶算民主、透明和加强人大对公共预算更好监督的前提;加强人大代表和公众的参与,建立以人大为核心的绩效评估机制是预算科学性、合理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5,(2)
新《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等法律、司法解释的颁布,使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本次民诉法修改对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权能、权力实施的方式和范围等问题的规定过于保守和粗陋,使得该权力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受到阻碍。这种弊端导致了检察机关内部职能行使的模糊及与外部权力关系的紧张,也损害了诉讼当事人诉权的行使。鉴于此,本文将以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权为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发展历程,立足于新修改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运行现状,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以观念上更新、立法上丰富权能,体制上实现权力平衡和权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力架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可以依据《立法法》启动违宪审查,但这种宪法监督手段因缺少操作程序等原因被虚置,行政诉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的问题,但其发挥的作用有限。要实现宪政的目标,需要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鉴于公民在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方面的及时性和积极性,赋予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的权利,应设立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程序,并以此为突破口,使宪法监督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行政诉讼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范围,在立法上对公民的权利做最大范围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宪法权利没有在法律中得到落实,应该允许法院直接引用宪法条文进行裁判,让行政诉讼成为公民启动宪法监督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温军 《学习与探索》2007,1(6):118-122
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唯一贯穿于我国刑事诉讼始终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最鲜活的体现。但长期以来,这项制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立法上存在被虚置的问题,实践中也被严重弱化,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学者主张取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职权。但是,从完善国家权力结构、实现刑事诉讼目的、强化法律监督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角度来考察,刑事诉讼检察监督不仅具有存在的现实合理性,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必要性,即对刑事诉讼检察监督进行合理的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合理重构应该以分权制衡、程序公正、权利救济、人权保障、法律监督这些基本理念为理论基础,坚持合宪性原则、公正与效率兼顾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同时,在这些理念与原则的基础上,调整刑事诉讼原则,全面确立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监督地位;改革检、警关系模式,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对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权也进行必要的改造;并且按照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权的自身特性,成立专门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部门,以实现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6):46-51
党内监督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素,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党内监督的不断完善提供了顶层设计的指导。但就当前党内政治生态不容乐观的现状,党内监督在实际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包括主体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党外监督层面等。要解决党内监督存在的困境,必须充分发挥监督主体的能动性,促进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塑造良好的监督文化,强化党外监督的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学术交流》2006,(11):76-78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与其他侵权行为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性。人格权与舆论监督权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而新闻侵权恰恰是两者矛盾和冲突的产物。我们无法说明人格权与舆论监督权何者更为重要,只能依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对于某一方面的权利予以适当的倾斜。因此,当存在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时,新闻媒体可以基于宪法赋予的舆论监督权主张免除或限制其侵权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法律制度、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共同构成成熟的完善法制的必要内容。其中法律监督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法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则从根本上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因此,应当如何评价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发展状况,客观分析现行法律监督制度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研究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制度的原则和措施,乃是当前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一、符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正在初步形成法律监督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是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  相似文献   

19.
安兵 《社科纵横》2009,24(5):103-104,107
检察监督制度在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中。是被司法工作者最早提出的问题之一。但是,该制度在理论层面上发展若干年以后,在实践中其作用难以发挥,检察院地位依然较为尴尬。本文主要从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监所狱政部门的检察监督,对诉讼参加人权利保障的检察监督,对检察监督机关的检察监督,以及对检察监督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构建检察监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宪法的切实实施 ,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各国均建立了不同的宪法实施监督制度。我国现行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建议从几个方面者手 ,进一步健全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