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重要的游戏类型,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接触角色,在游戏的体验中感知生活,最后在游戏和生活中得以发展。但当前角色游戏在实施中的种种现状,使得幼儿有游戏之“心”、有扮演之“意”,却不得角色游戏之“全部”。对此,教育者需要运用“身边景”,选择“身边事”,联系“身边物”,关注“生活用”,创设以“真”为本的游戏环境,善抓“童心童眼”的游戏事件,提供能够自由创造的游戏材料,总结回归“本源”的游戏经验,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尽情遨游,在遨游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与我国游戏改革方向相左,西方国家近年来更多地开始强调成人参与并指导幼儿游戏,“游戏本位学习”(play-based learning)理念应运而生。它所传达的是将游戏作为幼儿学习途径、载体,但又不破坏游戏自主性的一种学习理念和方式,肯定游戏对于儿童的价值,但同时强调儿童的游戏不能仅靠自己探索,更须借助与成人的社会互动而获得发展,教师指导应在儿童自主的方向上,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基于“游戏本位学习”理念,结合自然观察法,指出我国目前自主游戏指导中存在游戏和学习“两极论”、淡化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局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等问题,以期“游戏本位学习”理念对目前我国游戏改革从“高控式”极端走向“放任式”极端提供些许现实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出现于文论中的“味”虽还不是正式的美学概念,但已与一定的美学思想相联。它产生于对赋颂作品的讽读过程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之“味”不仅体现了文人对言语的高度迷恋,而且体现了文人的政治意识与价值意识。游戏之“味”为刘勰、钟嵘的“味”论的建构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先进教育理念、独特教学方式引入儿童自娱性舞蹈音乐游戏创编中,并与3—6岁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让幼儿各年龄段动作发展与音乐游戏交融,使音乐游戏的创编理论统整化、选材生活化、游戏活动化;运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方法,本着音乐教育的核心“原本性”,以儿童动作发展“非线性”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音乐游戏“好玩”这一核心,从目标、过程、方法、游戏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音乐游戏创编设计,以期为幼儿音乐游戏的创编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他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有谦谦君子之称的教师更需要培养自己的"钝感力".教师大都过于敏感,这往往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强大的钝感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关涉幼儿园教育质量。英国早期有效教学法项目研究表明,持续共享思维是游戏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核心要素,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持续共享思维对话,有助于提高游戏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持续共享思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持续”“共享”“思维”的学习事件。其以语言为主要互动媒介,以自由游戏为主要发生情境,发生时机具有不确定性,有利于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游戏活动中运用持续共享思维,需要教师悬置“教师”身份,以玩伴的角色潜入游戏;以儿童的视角推进游戏;并发挥支架作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亲生命性”和“动允性”强调,自然的、有机的户外环境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 认知、社会和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在与参与教师和幼儿协商后,为幼儿重新开发户外游戏区域,以叙事形式记录教师和 幼儿对新环境的反应,并将其反应反馈于户外游戏区域持续开发行动中。实践证明,这种迭代行动研究能够有效推动幼儿园 自然户外游戏环境开发,进而促进幼儿学习。  相似文献   

9.
游戏式阅读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绘本中的游戏精神和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获得充分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游戏式阅读活动中指导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看待绘本中的游戏精神与教育价值,满足幼儿“阅读游戏”的体验,把握“游戏式阅读”的指导要点,避免陷入重知识传授、轻游戏体验的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0.
游戏与教学是影响幼儿学习质量的有意义活动,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有必要以深度学习的视角探讨游戏与教学的关 系。从深度学习视野出发,当前存在对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认识不当的问题:1.重教学轻游戏,幼儿学习主体性缺失;2.片面反 对教学,游戏缺乏深度;3.游戏与教学强行“拼盘”,忽视幼儿学习特征。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需要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对于 幼儿发展的作用,重省游戏与教学的关系:1.重视游戏对于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2.正确认识教学,以“教”促“学”;3“. 高质量” 教学依赖学习的游戏性取向;4.多重形式的教学引发“高质量”游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以 1 94 9年为界 ,分属两个时代 6个阶段。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提醒人们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儿童潜能是内蕴在儿童身上、尚未显露为现实的发展能力或可能性。它是人类生命进化在儿童身上积淀的胚芽,这种胚芽虽然隐伏着尚未显露出来,但在潜隐状态下就已经具有了一种发展的能力。儿童潜能的发展需要教育的适度引导和良好环境的熏染,更需要儿童主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代优秀外国幼儿文学作品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后认为,要提升我国幼儿文学的创作水平,就要不断丰富我国幼儿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美学内涵,只有这样,我国幼儿文学创作才有可能拥有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语言游戏"理论来检验儿童文学的话语形态,揭示其中"童年性"与"成年性"的交互作用.儿童文学通常被标志成"为儿童而写",然而在儿童文学的话语势力位阶上,成人却总高于儿童.在儿童文学中关于儿童的文化想象反映出成人对儿童的一种殖民,这使得"语言游戏的童年"向"话语禁忌的童年"陷落.本文以<小红帽>和<彼得·潘>为例,探讨儿童文学童年话语禁忌的一些历史成因,认为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乌托邦主义,长此以往,它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情况,如"伪善"被"理想"合法化以及"秘密"成了"遮蔽"的工具.儿童文学若要充分谋求"语言"和"游戏"的实践,就必须走出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在长时期内得不到新的突破,从比较的角度切入是一个比较好的和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比较儿童文学”这一术语在中国内地很难成立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最为根本的是没有解决好可比性的问题,儿童所生存的异质文化都显示出“可比性”存在的合理性。当今的儿童文学研究多以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为主,这些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跨学科研究是比较儿童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而这种研究状况造成的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发生的极端被迫性观点就存在破绽,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都有强烈的西化倾向,应当建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自身的话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儿童家庭一学校早期语言和识字能力系列测验对每个目标儿童语言与识字能力发展进行了评定,并着重揭示了这些测量结果与儿童家庭语言、识字测量指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早期启发性谈话可以预测儿童完成定义任务和对熊故事进行建构的程度;(2)吃饭期间说明性和解释性谈话可预测儿童词汇量的发展状况和理解力;(3)书本阅读可预测儿童识字应变能力及对故事的理解和建构能力;(4)儿童早期玩具游戏与后来读写成绩之间无关。  相似文献   

17.
来自亚洲 13个国家和地区的 2 0 0余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学者参加了在中国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学术会议 ,各位专家学者心系儿童 ,放眼世界与未来 ,围绕以“和平发展与新世纪儿童文学”的会议主题 ,就儿童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既有具体的关于儿童文学文学形态和文学特征的探讨 ,也有宏观的对于儿童生存状况及儿童文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的思考。此次会议是对亚洲儿童文学发展的是一次大总结、一次大促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童文学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其所处的文化地位和生存环境仍然是令人忧虑的。然而,在这种遭受文学界忽视和误读的境遇中,依然有人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以王泉根为代表的一代学者,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王泉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执著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以务实坚定的学术勇气和朴学求真的学问精神重绘了儿童文学的地图,开辟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学科建设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五个"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是其中之一,要统筹国内外发展,就需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请进来与走出去"、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等的关系,同时还要改善出口结构,促进国内外经贸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审美感知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初始性、直感性、差异性,我们必须以幼儿心理结构的发展为依据,注重对事物形式敏锐感知力的培养,并根据幼儿审美感官的特性,在实践的层面开辟综合运用的渠道,全面地培养幼儿感官的审美能力,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审美能力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