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侨、华人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大多是旧社会因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国谋生的劳动者。他们在旅寓异邦的长期生活中,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即使在十分严峻险恶的处境之中,他们仍然能够寻求发展的新机遇,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为居住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亚洲“四小龙”仅用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起飞”,将原来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变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而这“四小龙”中,有三条龙(即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是属于以华人为主体的经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着,在这些国家里,华侨、华人也拥有很大的经济力量。“华侨是生意精!”国外不少经济学家对华商如此评价。华商在经营企业,发展经济方面为何能取得杰出成就?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为何能引起举世瞩目?许多人认为有一种奇特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就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商企业精神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沅陵县人口形势的特点从沅陵县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当前的人口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增长速度快。1950年全县拥有人口35.5万人,1990年全县拥有人口60.8万人。四十年增加25.3万人,每年平均增长1.78%,比全国平均水平1.48%多0.3%。按全县5830平方公里计算,每平方公里104人,接近全国每平方公里118人的水平。2、人口素质低。根据“四普”结果表明:全县1990年具有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为42.14万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3111人,占0.74%,中等文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文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已经不能单单是一个分力或几个分力的单独作用,而必须依靠分力之间的协同。文化力与劳动力是城市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分力。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和谐理念,交融城市文化力与劳动力,选取“人”与“文”二者的中间因素——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城市人文环境,揭示出城市文化与城市劳动力的和谐发展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并在居民受教育程度中详细研究了居民文化素质与城市经济、生态、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相比较,我国的城乡结合部——郊区的发展又是另具一番特色。西方发达国家是富裕阶层由城市向市郊转移,市中心留下的居民多数是穷人、黑人、老人与未婚的人,城市人口的增长低于非城市人口。而我国由于还处于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第一次城市转变”过程中,因而城郊的发展一方面受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开始出现一些“准城市化”现象;另一方面又受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仍然保留着与城市文化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 六十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南朝鲜和我国台湾省利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有利因素,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先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突出外向,利用外资,使经济开始持续高速地增长.到八十年代初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从而跻身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行列.当前,在党的十三大精神鼓舞下,广东正在组织新的经济腾飞.根据“四小龙”的经验,笔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应该具备下列的因素.1.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四小龙”之所以能在六十年代中期组织经济起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在东亚(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地区——下同)。此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故有人把21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东亚地区又被人视作“儒学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亚洲“四小龙”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亚洲“四小龙”通过不断调整高等教育地区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使高等教育更加直接地为经济服务。这些成功的经验使“四小龙”的高等教育成为经济起飞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劳动人口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劳动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将有效缓解老龄化难题,帮助我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到“健康红利”的转变。分析劳动人口健康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劳动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演变趋势发现,我国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整体较好,健康优良比例达87%;年龄、受教育程度、锻炼次数、家庭收入、户籍等因素对劳动人口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且在23岁左右达到峰值;但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区域及城乡劳动人口群体的健康水平演化趋势呈现差异性,男性健康水平好于女性,尤其是40岁之后的健康优势更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其他群体,高中阶段教育对劳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把南韩、台湾、香港、新加坡称为亚洲的“四小龙”.继之,出现了如泰国、马来西亚等经济腾飞的亚洲“小虎”.世界舆论把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称为“亚洲模式”或“亚洲奇迹”.然而“模式”并非永久,“奇迹”并非常“奇”.97年这些“小龙”、“小虎”中,金融动荡,“亚洲模式”的神话在世人心目中已动摇.亚洲国家由盲目乐观开始寻找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广东在未来二十年内要赶上亚洲“四小龙”,要发挥地各级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外向带动内向的双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利用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地区形成的经济合力,促进广东的产业结构向新的高度演变。当前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改变传统就业结构,就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具备赶上亚洲“四小龙”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比较优势:一种假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实行赶超战略模式。这种模式效率低、消费大、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日本及“亚洲四小龙”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腾飞,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我们应当引以为鉴。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其工业水平在50年代初期仍然很低,但20世纪50年代日本成功地推行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国的1/4。当时主要是发展重工业劳动力相对密集…  相似文献   

12.
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工业资源匮乏,技术基础薄弱。但自70年代以来,他们通过实施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并在极短的岁月里奇迹般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令人瞩目的亚洲“四小龙”。 “四小龙”高新技木产业发展的原因尽管有备方面的主客观因素,但总的说来,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扶植则是主要因素。 1.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小龙”仿效美、日,兴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供高科技研究  相似文献   

13.
空穴诱导跃迁现象最近,产业结构调整成了“热点”,这热点又聚焦到亚洲“四小龙”。为什么南朝鲜的产业结构是这样而台湾却是那样?同样是岛屿经济的新加坡与香港,其产业结构却又有如此的不同?……。这不能用出口导向型经济来解释,因为彼此经济都属出口导向型。显然,以出口导向来解释具体的产业结构问题是过于笼统了。那么,“四小龙”的产  相似文献   

14.
一、构想的引出 地处南中国海北端的海南岛,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同亚洲“四小龙”等岛形国家和地区十分相似。以3.4万平方公里的陆岛、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辖区,创办省级建制的“最大经济特区”,其意义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概括的那样:开创“很了不起”的事业,争取“很大的胜利”。我理解,大特区的建设者只有把辖域内的资源全面开发出来,充分利用起来,才称得上“很了不起”;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和超过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水平,才够得上是“很大的胜利”。它涉及微观怎样入手、寻找和培育经济生长点,宏观如何运筹、做好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的现状及影响新中国的诞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国先后于1952年、56年、5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展了四次扫盲教育高潮.累计扫除文盲1.75亿人,其中妇女文盲1.1亿,至1996年,妇女文盲率已由解放初期的90%以上降至23%.接受过成人教育的农村妇女也由解放前的零提高到22.9 %的比例(1990),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与其母亲一代的文程度比较,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空前的.1989年以来,妇联通过在农村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动员组织了1.2亿农村妇女参加了文化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学习,其中1996年就培养了924万个以妇女为主体的科技示范户和60多万名受县以上表彰的女能手.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一、东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替代及其对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批判60年代以来,以ANIES(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主要指亚洲“四小龙”,下同)的经济起飞和崛起为主要标志的“东亚奇迹”,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东亚经济为何能够腾飞”成为当今各种经济理论流派都试图解答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今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向广东提出了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的战略目标。如何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呢?我们认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当是最重要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目前占全省的经济比重还很小,这种状况与广东的发展要求很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一、湖南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湖南省绝大多数人口仍然是农村人口。据统计 ,在全省 64 40多万的总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1916万人 ,占总人口的 2 9 75 %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45 2 4万人 ,占总人口的 70 2 5 %。从人口素质来看 ,全省总人口中 ,接受小学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 0 4%。农村劳动力人口中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40 6%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 5 9 4%。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要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转移劳动力基本情况来看 ,2 0 0 0年湖南省乡村转移劳动力人数为 991 68万人 ,占全省乡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超…  相似文献   

19.
广东现代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丁培强广东省在20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战略目标鼓舞下,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1994年达4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讨沦,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就其实质而论,也不过是两个方面,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一贯倡导“文化复兴”运动的台湾“新儒家”学派,态度自然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中体西用”那一老套。近年来,他们对“儒学资本主义”又颇为乐道,好像这为他们坚持“文化复兴”路线又提供了新的论据。在他们看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战后的经济增长,应归之于中国儒学的文化教养。儒学不但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它比其他一切文化都更适于经济的增长”,“更适合于现代化的要求”,而且,现代化也正是“儒学自身的内在要求”,所以应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