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修辞结构理论与句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结构理论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解释力、很强的操作性受到语篇分析研究者的青睐.近来,有研究者以该理论为支撑建立语篇标注语料库,不但发展了原有的理论.而且推动了相关的语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汉语句群理论研究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呈现形式方面,修辞结构理论和句群理论都极为相似,但在语篇分析中旬群理论没有能够像修辞结构理论那样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切皆由句群研究的定位不当所致.为了完善和发展句群理论,笔者认为修辞结构理论的发展轨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技英语长句逻辑严密,结构关系复杂,往往对科技英语阅读和翻译造成很大困难。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RST)着力分析书面独白语篇中语义衔接与连贯的修辞关系,并广泛应用于语篇的生成和结构分析。通过描述修辞结构理论框架,运用RST Tool对科技英语长句进行实例分析,以期为明晰科技语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提供一种易操作的分析平台,为科技阅读和科技翻译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Martin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评价系统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但国内以此为框架的汉语研究以及英汉对比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标注软件UAM CorpusTool分析10篇英汉新闻报道语篇中的介入资源分布特征,并比较英汉语篇这方面的异同.希冀通过讨论来检验评价理论应用于汉语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为英汉篇章对比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英语写作存在前后句逻辑不严密、语义不连贯等语篇问题。目前大部分写作课教学忽视对语篇推进能力的培养。学者普遍认为修辞结构理论(RST)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有帮助,但是对RST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效果鲜有讨论。本文依据教学实验,评估RST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效果,采用RSTTool3.45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出数据和结论:在采用文体分类法介绍修辞结构关系后,(1)学生正确使用修辞结构关系的频数与授课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即正确使用关系的频数显著增加;(2)使用了更多带有意图或表达前后句逻辑关系的具体的修辞结构关系;(3)可以根据作文的观点选取恰当的修辞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本文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形合和意合的辩证关系和英汉语篇章的特点,探讨其翻译策略.从语篇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意合和形合,揭示了形合与意合的相对性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并不意味着英语完全不使用意合或汉语一概排斥形合.  相似文献   

6.
语篇的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语篇语言学和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注重显性接应,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形态上,而且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思维观。英语语篇的形合特征则与西方民族形式逻辑思维法密切相关;汉语语篇的意合与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模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其语言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势必给英汉翻译带来影响。此文以篇章语言学中的主位-述位理论为指导,探讨在英汉语篇翻译中英汉差异对主位结构转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根本在于汉英语族人思维模式的不同。具体说来,中国人基于整体观的螺旋式思维方式使得汉语语篇一般呈(语)篇首开放、(语)篇尾收缩的事先铺垫型结构。与此相反,英语族人则倾向于以个体观为基础的直线式思维,英语语篇呈(语)篇首封闭、(语)篇尾开放的事后补充型结构。汉英语篇结构的差异无论在句子层面上还是在篇章层面上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的汉语语篇研究大体可以分为文章学、语法学和话语分析三个时期。文章学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宏观结构,即语篇直接成分及其关系,以指导写作为目的;语法学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微观结构,揭示小句组合成篇章过程中的结构层次关系,以描写为主;话语分析时期的语篇研究侧重各种篇章现象,引入了认知、功能观点,解释性成分明显增多。未来汉语语篇研究除了继续目前的研究外,还应加强语篇结构研究,开展语篇理论和语篇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位结构理论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范畴,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把握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框架;提取信息,加快阅读速度。本文将主位结构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旨在帮助读者把握篇章主题及有效地解读篇章,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词汇模式理论从词汇复现的角度提出英语语篇的分析模式(词汇复现-句子联系-句子衔接).词汇在语篇中的复现模式把词汇、语法和语篇等连接手段统归于词汇,可以简化语篇衔接分析的过程,操作性强.本文利用此理论分析汉英新闻语篇各一篇,从词汇复现的角度对比汉英语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主要形式,对于语篇分析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研究的核心。衔接与连贯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字面意思不关联、但语义上连贯的现象可以通过语境理论来加以解释,Sperber&Wilson则提出关联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即通过推理获知话语的暗含意义。关联理论从另一层面探讨了语篇连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文本。按照弗米尔的目的论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应突出经济类论文摘要英译的目的和译文的交际效果,根据中文摘要这一信息源进行语篇重组。在语篇重组中,译者要遵循英文摘要的规范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以实现译文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英汉语对比研究的重点,多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句子等传统语言层面,对英汉语篇的对比研究相对薄弱。我们从英汉语篇差异三方面的表现(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螺旋式与直线形以及意合与形合的对立)及其哲学根源出发,选择《围城》中、英文本为对比语料,揭示了在英汉语篇翻译时,如何针对英汉语篇粘连性和连贯性的差异,借用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合理必要的调整,力争"得其意"而不"忘其形",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有相似的文本功能,但二者在语篇模式和文体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要使旅游外宣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特点、信息功能方面的差异,从翻译的功能理论角度探讨了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图示理论在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示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本身具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文本意义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当读者大脑中的背景知识与文本表达的意图一致时,便产生了理解。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及《高级英语》教材特点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图示理论阅读模式在高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选取若干《高级英语》课文作为范例证明其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高级英语的闭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汉英语祈使功能的转换问题。句子功能包括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与句子相关的范畴,通常情况下,句子功能和句子形式是相互对应的,但在汉英语言中也存在着句子功能和句子形式相互交叉的现象。文章拟结合"句管控"理论,根植于汉语和英语语法事实,对表达祈使语气功能的典型句式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探索句子功能与句子形式的对应与交叉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并且对汉英不同句式表示祈使功能所产生的语用转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平行文本是指语篇类型与功能相似的不同语言形式的文本,不同语言系统的中英旅游文本有其各自独特的规律。从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出发,以中国安庆地方美食和英国巴斯风味小吃为例,通过对旅游平行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英汉旅游文本中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对原有的中文文本内容进行重组改写,更加有效地传递旅游文本中的信息,制作出满足外国游客需求的美食文本。从而实现旅游文本的呼吁感染功能,推动美味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