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到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距离与地区经济增长呈“∽”型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东部地区,海岸线长度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明显,到达港口城市的距离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使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内部,FDI流入较早且规模较大的省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增长率同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在我国,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并没有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能期待通过加快交通运输的发展来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对各省市而言,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东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受交通运输的影响要大于中西部地区.不同区域应有适应本地区的不同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以最大程度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4—2014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地方政府竞争对资本要素的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通过资本要素扩张来促进经济增长。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与技术进步正相关,中西部地区与技术进步负相关,且西部地区负向效应更加明显。这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已逐步偏向于创新驱动型,中西部地区仍倾向于要素驱动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借债融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现象逐渐普遍,由此引发了政府的债务问题。基于2013年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投向的政府性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投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但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投向土地收储的地方债务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投向民生建设的地方债务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投向工业农业建设的地方债务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外向经济依存度是度量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全面考察了江西近 10年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国际商品贸易依存度、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利用外资依存度和经济综合依存度四个重要指标来测量江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及与全国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江西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发展江西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战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因此系统分析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应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从全国和区域层面来看,收入差距对房价均有正向影响,但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外部特征:收入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影响更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较小;此外,东部发达地区房价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显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房价则受成本的影响更显著。2004—2017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人口老龄化、民生支出、经济增长三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6年各省年度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和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样本来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存在以民生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但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政府应适当调整民生支出规模,提高其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同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分析2004至2018年中国省际年度数据,研究入境旅游业是否导致经济增长机制转换,以及在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都存在非线性机制平滑转换,但具体转换过程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全国及中西部地区存在单一机制转换,而东部地区存在高度重合、方向相反的双重机制转换;从转换速度而言,中西部地区机制转换最快,全国次之,东部地区最为平滑,彰显各地区机制数量和转换速度差异。除产业结构外,入境旅游在门槛值前处于导致各变量促进经济增长高机制状态,在门槛值后则处于低机制状态,说明入境旅游发展导致多数变量促进经济增长边际效应递减,但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入境旅游业不仅需保持整体创汇能力递增,更需横向考虑区域差异,同时纵向优化产业结构,从双重维度结构层面保证其引致经济增长机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开埠通商与西北畜牧业的外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处干旱半干旱带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市场化程度的限制,这里一直处于相对闭塞的自然经济状态。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沿海、沿边口岸的对外开放,这一地区逐步与更加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畜牧业产品商品化、市场化和外向化程度,有了空前迅速的提高,从而大大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相对封闭落后状态,成为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外向型畜牧业的发展,是西北经济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先导和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文章解析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不平衡十分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不平衡三十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且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也存在两极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对我国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解除资源诅咒效应的途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呈明显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资源诅咒效应,东部地区则并不明显。通过进一步对能够消除资源诅咒效应各因素的门槛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对外开放能有效缓解资源诅咒效应,而人力资本和研发在缓解资源诅咒效应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了财务柔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并引入融资约束实证检验其是否在二者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财务柔性能显著促进企业金融化,且促进效果在不同行业竞争与不同地区条件下不同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企业中呈现显著差异。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财务柔性更能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其促进效果尤为显著;融资约束正向调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细分财务柔性后发现,在高竞争行业中,融资约束对负债柔性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现金柔性的促进效果在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中并不明显,而负债柔性对国有企业的促进效果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据此,企业应提高财务柔性意识,合理选择财务柔性政策,政府应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帮扶力度,拓宽其融资渠道,缓解其融资压力。  相似文献   

14.
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为理论模型,运用30个省市区panel数据,采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FDI)与国内投资对各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各省市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仍然是国内投资,它对所有省份的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而外国直接投资对各省市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FDI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相关性不强,对中部地区的国内投资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经济关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FD I和知识溢出;中部地区的收敛路径有地缘关系、经济关联和货币政策;西部地区的收敛路径仅有FD I;东部地区的收敛路径较中西部地区来得多。因此在经济政策选择上,应该对东、中、西部采用有差别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 Hicks Moorsteen指数对中国省域以多维城乡差距为非期望产出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进 行测度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维城乡差距的包容性 TFP指数低于传统 TFP指数,技术进步的快 速下降是导致 TFP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城乡差距较小的东部地区包容性 TFP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差异;滞后一期的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全国以及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倒 U型”关系,城乡差距较小的东部地区,地 区经济发展与包容性经济增长正相关。城镇化率有助于推动全国以及东、中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但 与西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要推动经济包容性增 长,必须缩小多维城乡差距,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并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以 及城乡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统计了2010~2019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密度,使用区位熵判别方法,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际间经济的辐射、带动效益有待提升; 中西部地区应构建以铁路为支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利用“高铁+”新业态发展高铁经济,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强化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体系补短板,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中欧、中亚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和枢纽节点,打通微循环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显示:(1)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均呈现正向推动效应。但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最强,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2)区域基础设施水平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息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最为显著,而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呈现区域分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特征,而中部地区的正向作用尚不显著;(3)经济干预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本地市场效应均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地区需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其产业结构层次,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主动选择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0.
区位优势、集聚经济和中国地区间FDI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DI在中国东部多、中西部少,这可能导致东部在集聚经济上的优势,而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差异也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的区位差异,这两方面差异可能会影响东部和中西部省份对FDI的竞争策略。在马尔可夫完美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模型来分析集聚经济、区位优势对地区间FDI税收竞争均衡的影响,后续的空间面板实证分析则表明:地区之间的FDI税收竞争是存在的,税收仍然是影响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渐趋减弱;相对来说,中西部省份更依赖于税收竞争,而且吸引的也是对税率更加敏感的相对低端的FDI ;拥有区位优势和集聚经济优势的东部省份则可以对FDI课征更高的税率以获取集聚租金;另外,集聚经济的存在弱化了地区间的税收竞争,东部和中西部省份对FDI课征的平均税率随着时间均趋于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