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伦理建设,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视野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生态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把生态伦理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次是继续推进生态伦理建设工作的法治化,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创新建立有我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大力提倡技术生态化和探索创新循环经济的运行体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且要积极推进政府官员绩效评价制度创新,通过制度与体制创新推进我国的生态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发展总布局把生态伦理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和文化伦理有机结合,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类主体地位观、道德约束和法律保障相结合的实践观等生态伦理内容。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能否纳入当下的伦理体系?笔者不赞成那种把儒家伦理与市场伦理对立起来的观点.诸如"恕道"精神、商业伦理、"中和"哲学等儒家伦理中的某些重要思想非但不与市场伦理相悖,而且恰恰是市场伦理所必需的.中国当代市场伦理的建立离不开儒家伦理这一民族特色,但不能以儒家伦理为其本位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义,并以此审视德育的理念及探讨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任何一种发展观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支撑和道义支持;任何一种发展观的实践推进都必然要体现出相应的伦理价值导向。对传统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可揭示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所体现的先进伦理文化的发展要求。如何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体现出不同的伦理意蕴。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6.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蕴涵包括: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点;社会正义代表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崇尚和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特征;关注生态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视野。  相似文献   

8.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着力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此而将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高度.从一般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是一个较为宽泛和博大的思想理论系统,但从严格的理论视觉上来看.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对我国当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统领和指导性意义,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就在于它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伦理学不同于从前传统人道主义伦理学。传统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建立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主体性哲学为基础,从根本上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主体疯狂"和"对物的遗忘"。发展伦理学把"整体自然界"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论前提,并把"天道"作为统摄"人道"和"物道"的最高伦理法则,从而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剖析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析邓小平生产力观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诠释了邓小平生产力观的科学体系,论证了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关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出发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时代主题和要求;"共同富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目标指南;"适度增长"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指导;"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出发,指出学习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并就如何更加有效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见解,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搞好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先导和理论渊源之一。其理论本质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其主体思想"论十大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八大统筹"思想的直接来源;其思维方法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科学发展观在内涵、范围、历史地位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升华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  相似文献   

14.
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具体的,现实的,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的伦理意蕴,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以及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理论和伦理学对幸福的追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既是对中外思想史的"民本"、"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其理论创新之处在于,从时代发展潮流以及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深刻阐述以人为本新思想、新观点,紧紧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崭新理念,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全面理解和认真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道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而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中国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坚持、发展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论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发展现的提出源出于当下中国诸多重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相遇,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当代价值必然会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就是最好的回应,是对曾令马克思为之苦恼不堪并曾长期困扰人们的人类历史之谜的真正揭示。其中的“人”,只能是“现实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更不是抽象的、无人身的理性。以人为本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现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