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在整个海南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原自治州所辖的七县二市,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的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海南建省给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带来了机会也提出了挑战。本文将从民族地区与特区建设协调发展的角度讨论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一、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及其评价在对民族地区资源的评价上,存在估计过高的倾向。这对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战略,保  相似文献   

2.
文萃与信息     
中国北方农业民族问题的特点 1.北方农业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类型,决定了这一地区民族关系主要以相邻民族关系为主,联系范围有限,主要以经济利益矛盾为主,农业政策直接影响着民族问题的特点。2.北方农业民族地区的民族结构状况,决定了这一地区民族关系“五为主”的持点,即:主要以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为主,以和谐关系为主,小规模、小范围矛盾为主,间接矛盾(或以曲折方式表现矛盾)为主,以和缓的矛盾方式为主。3.北方农业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决定了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具有地区持点。4.北方农业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特点决定了这一地区民族关系在文化发展问题上具有民族性特点。6.北方农业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一地区民族关系上民族平等意识和要求持别浓烈。7.北方农业民族地区的工业经济的兴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的安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对解决民族地区乡村农业供给结构性矛盾,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关注民族地区乡村农业发展问题,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各民族和谐共生。以浙南畲族乡村为例,通过分析畲族乡村农业发展现存问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以期为畲乡或其他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农业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内容及其对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发展数字农业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还很落后,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走“特色──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重点与难点,提出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基于1999~2017年民族地区面板数据,测算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探讨影响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总体上农业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达到相对完全效率,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中,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具有正U型关系,农业规模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产业结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而农业受灾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呈现负向效应。为此,应继续强化差异化财政支农政策,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实现民族地区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大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是促进该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加大资金投入等解决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黔江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黔江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对加快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发展特色农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意义重大。识别和判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价值标准主要是农业产业的独有、规模、产业化和效益标准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劣条件 ,突出环境、物种珍稀、气候、草原、野生特色 ,以市场导向 ,资源依托、生态保育、科技支撑、动态优化为原则实施特色农业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对黑龙江省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冲突进行分析,探讨传统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冲突、民族特色与科技创新的冲突、落后生产方式和产业升级的冲突,以及散居杂居和城镇化的冲突,提出黑龙江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打造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族地区农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形态。但随着民族地区农村特色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例如,特色农业发展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残留地膜;农村生活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特色农业发展所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族地区农村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可通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建立立体生态农业和循环发展的模式、建构"政府—企业—科技"一体化统一防治链条、"合村并点"等措施来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普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转变为"农业生态退化、农民生计脆弱、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因此,政府应调整"三农"问题整体治理思路,实现农业生态退化问题合作治理、农民生计脆弱问题社会化治理和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问题法治化治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三农"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滞后 ,农业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良。但同时民族地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一定起步并具一定优势。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是必要而可行的 ,其途径选择应立足本地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走政府推进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持续农业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选择。持续农业应遵循生态环境的内在演化规律。民族地区实施持续农业必须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高资源更新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态环保公司。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是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加速器。要加快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增强农产品入世后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必须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各类中介组织和千家万户的农牧民都获得合理的平均利润。为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断使农牧民增收 ,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贵州民族地区经济中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极大地制约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及农村问题解决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生成转换、协调匹配等就比较容易解决。所以求文力图把民族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问题纳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从动态上研究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生成、演变的过程、特征、矛盾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民族地区农村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基本对策,以期望对研究和制订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农村发展政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民族地区2004至2017年数据,测算农业生产力变化并建立以城镇化率和人均可用农地面积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实际效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力整体呈稳定提升态势,但阶段差异性和区域差异性特征较为明显;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力提升呈现以人均可用农地面积为门槛的倒“U”形关系;农业技术效率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效益的主要传导渠道,二者呈现以人均可用农地面积为门槛的带有“释放阈值的倒U形”关系。民族地区需在保障农业技术要素稳定投入的同时,加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面对加入WTO ,西部民族地区应该认清本地区农业的现状 ,迎接入世的挑战 ,探讨西部农业发展的对策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新时代国家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的主战场,全国14片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就占有11片,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扶贫对象。在这些地区,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因此,这类地区的贫困程度就可以用农业的商品化来判断。由于影响农业商品化的各个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影响程度也各有大小,笔者对影响集中连片民族特困地区农业商品化发展的各个因子作了定量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因子对这些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影响程度,进而归纳出这类地区农业商品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所谓北方农业民族地区主要是指位于长江以北从事农业生产(指狭义概念上的农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由于各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彼此之间的交往程度和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尽相同,因而各自所形成的生产类型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判定某一民族从事生产的类型,只能以他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综合状况作为依据。缘于此,我们把北方二十二个少数民族作如下分类:①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它们是满、朝鲜、达斡尔、回、东乡、土、撒拉、保安、维吾尔、锡伯等民族;②蒙古族和甘青地区的藏族以牧业为主,但农业也很发达,几乎与前者相当,局部地区甚至农业占据主导地位;③余下的赫哲等十个民族则以一业为主兼事少量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