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明中叶澳门开埠贸易,明清政府一直对澳门的商贸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清初在澳门设粤海关正税总口,建关部行署,委派旗员防御以直接方式辖理.这一设施对当时澳门的经贸活动和社会影响极大.本文拟对此作些分析,冀能较清晰地勾画出清朝在澳门设海关正税总口的来龙去脉及其管理体系、管辖功能的作用与演变.一、清廷在澳门设立粤海关正税总口的来龙去脉为着较清楚地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探究一下一个较困惑的问题,即清初,清廷有没有在澳门设立海关?为什么后来粤海关总关设在广州,而在澳门只设关部行台,成为粤海关辖下的正税总口之一?  相似文献   

2.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撤除“海禁”,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清代前期政府商业政策的一大改变。但是,关于江海关的设关地点,历来观点纷纭。考诸史籍,设关地点有三说。其一,据夏燮《中西纪事》与王之春的《国朝柔远记》称,江海关设于“江南之云台山”。此说影响最大,至今为许多有影响的著作所沿用。其二,据《清史稿·食货志》称,江海关设于“云山”。此说影响最小,很少为人引用。其三,据上海地方史乘及清政府的一些官方文件记载,江海关设于上海。今人著作中有采用此说的,如关贵芳的《古代上海述略》。彭泽益先生曾根据王士桢的《北归志》,提出江海关系设于上海。但  相似文献   

3.
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在世界外交史上实属独特现象.除了总税务司大搞“业余外交”外,海关其他中高层洋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国外交.英国人包腊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近代海关任职的洋员,深受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重用,1872年出任粤海关税务司.在赫德的安排和指导下,他参与了两次重要的中国外交活动——1866年斌椿使团出访欧洲和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展.包腊参与中国外交的动机和目的对中国是友好的,在参与过程中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最终达到了促进中西相互了解、改善关系的效果,由此从微观角度展示了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尚无正式的外交关系。在管理涉外事务方面,粤海关当局往往需要非官方的外商“大班”予以配合。因此,考察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当局与“大班”的关系及演变,有助于我们了解该时期中外关系。的特点与某种变化趋势。一、粤海关当局与“大班”的关系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清政府原则上不与西方国家发生官方关系。但是,在涉外事务的管理方面,粤海关当局比较重视非官方的外商“大班”所起的作用。1754年以前,每逢广州贸易季度,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属的船支各船组成独立的管理会(Cou…  相似文献   

5.
民间借贷因手续简便、方式灵活、交易成本低,为大量急需资金而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资金融通渠道,而利息比例的高低则成为民间借贷中的核心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利息裁判是一个法学理论长期忽视的问题,却又是司法实务操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本文拟针对南京地区近10年间计714份民间借贷终审判决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作出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广东经济学会和广州哲学会于4月26日在广东科学馆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邀请广州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冕农同志作“如何正确认识目前市场供应问题”的报告。到会的听众有广东经济学会和广州哲学会的会员共二百多人。王冕农同志在报告中论述了三个问题:第一,对目前市场供应问题总的看法;第二,目前市场出现一些副食品和日用品供应较困难的原因;第三,克服这些困难所应采  相似文献   

7.
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潘有度《西洋杂咏》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康熙二十四年 ,粤海设关 ,开辟了中西通商的新时代。广州行商直接参与华洋互市 ,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程度如何 ,形成什么样的西洋观 ,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乾隆年间十三行总商潘有度 2 0首《西洋杂咏》诗为标本 ,探究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开海设关的历史地位与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宣布开海设关,至鸦片战争前夕,历经约一个半世纪。这是中国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段历史错综复杂。如何认识清代前期闭关与开关的实际状况?清代前期开海设关有何成就、有何教训?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讨。一、清代前期开海设关的社会历史条件清代的开海设关,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国内因素而言,清代前期具备了如下有利条件。第一、国家统一是开海设关的直接推动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继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在强大武力征伐之下,台湾郑氏政权降清。清朝统…  相似文献   

9.
民国前期,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各大城市及通商口岸。传统的农村金融组织不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无法满足正常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农村的现代金融机构虽然有所增加,但地区分布仍然不平衡;现代金融业对农村的渗透虽然不断加深,但其作用仍然有限;农村金融的借贷利率虽然整体偏高,但借贷期限普遍较短;各地对高利贷的称谓虽然不一而足,但变相增加利息的形式和名目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清梁廷枬《粤海关志》及近人黄序鹓《海关通志》,海关总署编制的《海关业务教材》(1982)认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广州、漳州、宁波、江南四处设立海关,称为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海关’之名始于此。”(见15页)《辞海》“海关”条说法相同。《辞源》未收“海关”条。但据西汉刘向(公元前77—前6年)所著《列女传·节义传·珠崖二义》:“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及令死,当送丧,《法》:‘内珠入于关者死’。继母弃其系臂珠。其子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之母镜奁中,皆莫之知,遂奉丧归。至海关,关侯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继母镜奁中,吏日:‘噫!此值法,无可奈何,谁当坐者?’”于是就发生了母女二人争相赴死抵罪的义举,以至感动得“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关侯垂泣,终日不能忍决”。故该海关不但有《法》,主要用于查禁走私,而且有“关侯”、“关吏”、“士”构成的较完善的行政组  相似文献   

11.
陈勇 《理论界》2007,3(3):171-172
以总税务司为核心的洋关制度和以海关监督为核心的常关制度并存,是晚清海关税政的重要特征之一。常洋海关并立的双重体制,既带有某些近代性因素,又具有传统因袭性,是晚清政府为应对西方强力突入、中央集权财政体制渐趋瓦解的双重压力进行制度调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蒋祖缘清初实行海禁政策,广州的对外贸易曾一度陷于停顿。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立粤海关,允许开海贸易。从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这150多年间,设在广州西关的十三行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独揽了广州的外贸,还自乾...  相似文献   

13.
晚清海关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海关简介 中国古代海关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海关,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上溯至三千年前的西周。秦汉以后,关卡增多,开始征收关税,海关制度逐步建立,但大都偏重于陆地关津。唐宋以后,随着海上交通贸易的日益发展,在沿海城市和港口,陆续设立管理船舶进出的市舶司,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关的初步基础。清初康熙年间,清政府在广州、厦门、宁  相似文献   

14.
从两家企业间借款合同纠纷案出发,针对企业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观点和有关相应的法律依据进行反驳,企业间借贷合同有效,符合合同法原理,而且在现行有关立法、政策及司法解释等方面也有依据;企业间借贷不应该与民间借贷相区别,企业间借贷就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利息可以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在审视“闭关政策”时 ,大多只将眼光聚焦于东南沿海、广州一港 ,这是不确切的。清朝的对外贸易有京师贸易、恰克图贸易和广州贸易三种格局 ,贸易形式有朝贡贸易 ,边境、沿海自由贸易二种形式 ,他们的发展在同时期有很大不同 ;贸易国家还有西方列国和藩属国之分 ,清政府对待他们也有甚大偏差。所以“关”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海关”,“边关”也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清初四榷关地点和贸易量的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清初四榷关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和教学中是经常被提及的。但是,四榷关到底设在哪里?四港贸易量到底有多大?从商业外贸关系中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又有哪些发展变化?这都是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粤海关志》为清代举人梁廷枬主纂的地方关志书,叙述了鸦片战争以前粤海关的沿革、行政制度和通商情况。它不仅对我们考察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我国东南地区的早期侵略活动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清朝政府在“闭关政策”期间推行的外贸政策以及中外关系的演变,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辽宁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研究赵文艺付志余李厚俭农村民间借贷是一种带有自发性质的民间融资行为,主要指农村居民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民间金融组织间的货币借贷活动,俗称“抬钱”,其根本特征是有借有还,计付利息。一、辽宁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其特征多年来,人们对民...  相似文献   

19.
农村民间借贷是农村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借贷的必要补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性民间借贷和生活性民间借贷的发展都比较快,在无息、低息和高息民间借贷中,有息、高息借贷呈上升趋势。生产性借贷和生活性借贷由于借贷用途和利息来源的不同,二者的经济后果、社会效应以及对借贷利率的要求也不同。要加强对农村民间借贷的引导、管理和规范,扬利去弊,使农村民间借贷活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按照利息的高低,民间借贷可分为三种类型,无息和低息借贷多发生在关系密切的借贷双方之间,反映了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高息借贷则不太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着一种商业关系,其固然经常遭人诟病,但它更能体现市场调节下的经济联系,具有现代金融的部分特征.依照经济人理性假设,虽然债务人会根据借贷成本和自身条件做出最优的借贷选择,但是其社会关系及其借贷可选择度会对他们的借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生活贫困、地域偏僻的社会底层民众被迫沦为急需借贷的高利贷借者,然其行为选择却是无奈情势下的最佳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