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是儿童生活和健康成长的保障,相较于普通儿童,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或缺陷的残疾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干预.本文基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结合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厘清了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其实质是努力达成残疾儿童与外界环境的适度平衡和内心的和谐,即良好的社会适应.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适应心理机能的活动领域和特质内容两个维度入手,初步构建出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五领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支持)与三内容(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相交叉的二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开展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本文浅析了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本文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学校体育具有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应着重改变教师观念,身心健康并重;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积极锻炼和学习情绪,使学生有运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身体没有疾患,功能正常;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适度;从社会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存在别人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才能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保障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云:“欲寿…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技校生是 21世纪的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技校生现在必须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迎接 21世纪的到来。 一、心理健康是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人体的健康应该包括躯体生理上的健康和精神心理上的健康。人们常说的“体魄健全”,其中“体”是指人的躯体、生理,“魄”则是指人的精神、心理。长期以来,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匮乏,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校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忽视了一些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带来不良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良好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竞争的前提。高校体育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科目,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总结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心理韧性水平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从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出发,探究心理韧性的培养策略,其中主要包括:提升自我认知力水平,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自尊感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净  张瑞珍  秦永红 《职业》2011,(14):83-84
健康人格是指心理要素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它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是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但是,在当今职业院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认知失衡、人际关系障碍、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人格很少能够得到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9.
吴福婷 《现代妇女》2013,(12):125-126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大学生在和谐心理环境学习生活,能产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大学生可以通过专家、老师、心理咨询机构协助来获取心理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的含义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拥有适应社会的人格健全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本文就基于中国梦的引导视角,来尝试探索农村青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并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教育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体育教学旨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所以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任重道远。本文主要分析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谊 《职业》2016,(9):116-118
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自我认知等心理状况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家”三方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合作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晁生荣 《现代妇女》2010,(7):107-109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然而,当前农村教师中却存在种种心理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1946年时,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经将心理健康作以新的定义:"身体健康就是个人情感、身体抑或是智能等,跟他人心理健康状况相符合,在此基础上,将自身心境保持在最好状态。心理学家英格里希曾经明确表示,"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某种持续心理状态,当事人身处此种状态之下,将会做出良好反映,具备较强生命活力,并且能够将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此种状态极为积极,不仅限于免除个人心理疾病。"本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地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受到环境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做出良好的适应,同时具有协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特性。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的新定义是:“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心理健康是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内容,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一个入如果心理不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其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躯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岛内居民面临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文化适应带来的挑战,加强海南当地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助岛内居民保持身心健康和适应良好.把握海南岛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结合社区服务搭建具有特色的海南岛各社区心理服务平台,动用各方面力量为岛内居民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岛内居民的社会适应和心理融合,以提高岛内居民地获得感.使岛内居民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有力推进海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海南社会和谐,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全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于辉勇 《职业》2008,(15):72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 "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全面状态."由此可见,一个人健康与否,不仅看他的身体是否有病患,还要看他的心理状况如何.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约有28%的人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技校生未能考取普高,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种自卑感,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因此,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是单纯的躯体健康,而应是心理、精神、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完美和谐的氛围状态。心理活动,更是健康的关键所在。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往往会程度不等地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促发心身疾病。因此,现代生活中情绪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状态是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中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中,学校、班主任和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学生及时引导和疏通,确保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以健康自信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唐忍雪 《职业》2007,(12):39-40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今后人才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