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际过程实际是信息的双向交流、传递、反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给对方留下美好印象,都希望塑造完美的形象。这种完美是其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作为内在美的心灵、精神、道德。情操等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而体现这些内在美的音容笑貌、举止风度等外在表现,却是具体的、感性的,而且又是有美的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2.
施教者的形象美不美直接影响着受教者对美的追求和学习兴趣,而形象美不美更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成以及学习质量。人民教师应该成为美的使者,即应该成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互统一的美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惊奇叹息,音乐宛如一股奔腾不停的激流,倾入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源远流长,永不止息,它那特有的艺术魅力,使人为之心驰神往;它那深遂的审美情思,给人以愉悦、抚慰,智慧和力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音乐还被广泛综合应用于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中,如果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人类精神文明,整个地球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寂寞世界。一、音乐的内在美和音乐美感音乐的内在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音乐美和对它的主观感受──音乐美感。这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承认音乐内在…  相似文献   

4.
风度,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取悦于人的美的举止和姿态,它是人在处世中表现出来的包括德、才、体、貌、内心世界等各种因素的有机总和。风度体现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指人格美。它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即心灵美,外在美包括语言  相似文献   

5.
Summer 《女人世界》2006,(7):44-44
当服装、彩妆忙着主张当季流行时,真正走在流行尖端的女性早就提早准备本季的内在美。因为,没有内在美,就衬不出外在服装的出色;而适宜的内在美也能让美人们感受多一点的妩媚。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建筑美,亦即视觉美,它分为外在的结构美与内在的结构美;在此基础上进而探求建筑美与声律美即视觉美与听觉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陈碧蓝 《社区》2008,(8):57-57
美,来自于外在和内在。外在美会随时间的流逝转化为丑态。内在美则会随时间流淌变得愈发成熟,这是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8.
儿童游戏与儿童道德都是儿童的注脚,它们同源于人性,二者互为内在密不可分。儿童的未成熟特点和人的三性尤其 是类特性是儿童游戏道德启蒙的必要条件。儿童游戏是儿童伦理道德启蒙发展的载体和必然路径,自由意志与规则契约精神 是儿童游戏的灵魂,道德规范与美德是游戏的伦理表征与追求。通过反思和超越,儿童游戏与儿童道德不断地演进,推动儿童 形成崇高的美德伦理。从游戏场域中走出的儿童,势必会将美德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为和谐美好的社会融入美伦光彩。  相似文献   

9.
梁披云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云: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这一定义抓住了书法艺术的载体(汉字)及其内涵(人的精神美),符合古今书法创作实际,应予认同。这一定义可从三方面加以理解:汉字是书法的唯一载体;书写是书法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人的精神美是书法不可缺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的美感性生存状态是人的存在的理想状态,文学就是对人的美感性生存状态的语言表达或者说语言展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发现,构成了人的美感性生存状态,而文学的存在与人的存在有同构关系。对此存在的关注与显现,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文学意义的根源所在。只有从人的全面性存在出发,着眼于文学与人的美感性存在的内在关系,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文学的全面而丰富的意义,才有可能在统一的审美人类学基础上认识和把握文学所具有的认知性意义、情感性意义、意向性意义和娱乐性意义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思想理论体系的中心在人的哲学上,即对人的个体价值、个体精神的开拓与探求,因而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庄子的最终目标是将丑转向大美。现象界的丑如何向美转化,大体有这样三种方式:矫揉造作之丑"法天贵真"、外在形体的丑陋以"德"来内充、对于内在心灵的鄙陋则应放弃功名之心。庄子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即"德",其主旨在破除外在残缺丑陋的观念,树立注重内在心灵美的大美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审美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审美。这种审美趋向为追求期刊的内在美,即论文内容要有创新美、真实美和科学美,还有论文形式的结构美和语言美。再就是期刊的编排、装帧形式之美。二者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美,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学术期刊所蕴含的理性美、力量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郭安(安徽机电学院社科部)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在世界。外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人也是社会的产物,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除了有自己的外在世界以外,还有自...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在这个美的世界里,存在着多彩多姿、琳琅满目的美:有自然风景的美;有社会生活的美;有艺术作品的美等等。在这一切美的事物中,人是最美的,人的美是美的核心,是美中之精华。囚为在世界万物中,只有人,才具有审美能力;只有人,才是审美的主体,审美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没有人,根本没有美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当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人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由大自然的奴隶逐渐成为主人,人同现实才发生了除实用功利之外的审美关系,人才逐渐产生了独立于使用价值之外的美丑观念,产生了单纯的审美意识。所以,美是人类社会产生  相似文献   

15.
书法源于中国独特的东方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点画、线条、章法结构和笔势墨韵的组合变化来抽象、概括某种审美意识与文化内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广为大众所喜爱,其所应用和渗入到我们民族生活的深广程度,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本文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出发,由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形式之美的内在特质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形式之美,更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角度诠释了书法艺术的内在之美,从而领略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传统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济慈诗歌意象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慈的诗,素以富含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意象而著称。本文从济慈诗歌意象的主要种类,意象的组合方式以及诗歌的内在结构等方面,深入探讨济慈诗歌意象美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为以人为主体、以语言为载体、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活动,它以美为对象、内容、形式和最终目的。本文从文学的对象的美、内容的美、形式的美、目的的美四个方面讨论了文学是美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只有充分体现了内在的有人动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外衣的社会价值。教师的主体形象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起着耳濡目染的渗透作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指导育人原则,才能优化育人环境,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行为的优化、人的全面发展及共产主义道德观念建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美的本质命题是个千古难题。美是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创造和发现。从对象世界与人的关系双线并行发展的角度来看 ,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 ,统一的接触点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是发展、创造、发现的结果。合规律、合目的的发现在本质上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当个人精神愉悦的对象能得到类的认同 ,美就具有客观性。而只有当美具有客观性时 ,美才能真正地存在。因此 ,只有当人的发现符合类的目的时 ,这个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社会功利性、情感性和新颖性的特征。美的发展和社会同步 ,美学体系的建立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形象是大学生的审美对象,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其精神境界、道德修养、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引导人、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审美价值。高校加强内涵建设,不仅要注重科研项目、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实验室等建设,更要搞好教师形象工程建设,针对形象美的缺失,有的放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高校教师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