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步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法治国家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团。民追求的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十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和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必然是一项复杂、艰巨而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但它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尖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基本余件,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土要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要建成法治国家,做好以下几点是极为士要的:1.建丘一套完备和良好的法律;2.法治建丘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3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4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5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6人权得到最充分的保障;7.提高全民的法律上识,普遍推行“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2.
法治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从人的合理需要出发,提高人们的权利观念和法律意识,保障公民公正、平等的自由发展空间。谁要反其道而行之,则必将运用法治的手段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命题,由此催生了法治建设的热潮。 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种特殊形态,法治中国的概念具有其特定的语境和面向。 对法治中国概念的剖析应当以中国法治建设为观照,并予以适当地超越与创新。 与此同时,法治中国的建设要注意法治社会的构建以及避免可能发生的法治大跃进思想、法治话语泛化以及法治建设主导力量与法治内涵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作用。在现阶段,探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构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的概念、本质、作用机制等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发,形成了习近平法治基本原理论。这一理论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基本原理领域的理论突破与创新。习近平法治基本原理论涵盖了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作用机制论、法治功能论、法治发展论、厉行法治理据论等,具有人民性、辩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鲜明属性,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6.
詹国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21-2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体是“治者”,即治者从治国时要“依法”、“以德”,重在强调治国主体的义务和责任;二者从运行关系上看,并不是平行的,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服务,以德治国的关键是建立以“崇尚法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二者统一于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地方法治“的涵义是实施“地方法治”的前提。“地方法治”是国家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在遵循法治全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宪法、法律授予的权力范围内,根据法治的原则和精神,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点,依法开展地方性立法、促进司法公正,依法行政,推动法治建设进程的系列目标、活动、状态和过程,具有整体性、地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追求。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杨虹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近来,“法治”这一概念逐步取代了“法制”,为许多文章、讲话甚至人们的交谈广泛应用。这一概念包含着丰富、深刻而值得研究的内容。本文从法治的历史渊源出发,着重论述“法治”的科学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并对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宇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的法治思想既要继承古代法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最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传统的法治思想内容庞杂,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且古代的法治和今天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建设完全不同。封建社会毕竟是皇帝说了算,因此古代的法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人治。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区别。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吸收传统法治思想的精华,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才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保压力,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也不例外,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好其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初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然后从公平价值、秩序价值、自由价值、和谐性价值、可持续价值、为法治奠定新的物质与道德基础几个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学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1):31-33
法律适用必须以追求一定的法律价值为诉求.正义与秩序是法律价值的基本内容,正义在司法中的判断原则应该以符合事物的本质和平等为基础.在法律价值的位阶中,正义是居于首位的. 相似文献
13.
廖建求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41-45
经济法律责任独立于传统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理论标准就是它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又有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之分,经济法律责任的目的性价值取向在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平的理念,而其工具性价值取向在于惩罚性为主、补偿性为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吴学斌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1-33
法律适用必须以追求一定的法律价值为诉求。正义与秩序是法律价值的基本内容,正义在司法中的判断原则应该以符合事物的本质和平等为基础。在法律价值的位阶中,正义是居于首位的。 相似文献
15.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7
任何法律,都是一套立法者根据其价值态度,对多元、冲突和变迁中的价值予以人为选择、人为预设的价值体系,其特点是情感、价值和需要参与其中的制度事实,而不是、也不可能是隔绝情感、放逐价值、排斥需要的无情感事实或者纯粹客观事实。法律的此种价值规定性,也决定了其修辞规定性。在实质上,法律就是一种制度修辞。将法律作为制度修辞,不是无限开放制度的边界,反倒是对制度边界做出修辞性约束,以便使实践中的法律推理——无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是类比推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法律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41-46
在法律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面临着"文化失语"的尴尬处境。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探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中国法治发展中的建构论和进化论之争实际上也就是源于全球化和本土化之争。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要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因子,实现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11-14
法律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和法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入探讨法律价值目标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效率是当代法律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市场经济的效率性要求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的形成。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就是所有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亦即以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新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1):49-53
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由于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少部门和职业间的协调,存在着一定程度不协调、不完善现象,主要表现为法规冲突、会计法规中定义不准确、民事赔偿制度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法律规范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建立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制度,同时注意法律规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法律平等是市民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基础,是人民所享有的最起码的人权。没有平等作为基础,市民社会也就失去了灵魂。同时,法律平等也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要弘扬平等的理念,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与歧视,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与专业实习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良荣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追求应放弃"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明确定位于"通识教育"。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法学专业实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必须融入法学本科教育之中,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进一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实现法学专业实习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