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感是语言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关于语感是什么有众多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的语感的定义和语感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提出语感即言语直觉的概念,并指出培养语感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外语的习得与语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专家将其译为Speechfeeling或thesenseoflanguage,认为它是一种类似直觉的、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①。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在目前所见的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专著及论文中还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的形成机制作一些初步探讨。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大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语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与人的语言实…  相似文献   

3.
一引文[1]曾提出讨论情报概念要有“规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形式逻辑是科学思维的普遍规律。给概念下定义是一种思维活动,定义是一种思维形式。一个概念的定义要做到既科学又简明,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形式逻辑关于下定义的基本原理。一个定义由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和联结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概念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概念是用来揭示被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能力,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而语感能力是比听说读写能力更高一层的语言能力。对于汉语这种以意合为主的隐性语法关系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语感图式、培养语感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直接凭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和灵魂,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输入、文本重建的语感练习和逐渐完善的语言输出等方法培养学习者语感。  相似文献   

5.
关于概念的定义问题,李先煜同志在题为《概念反映什么》一文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其中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定义的观点,我们是赞成的。但是,李先煜同志否定这个定义的论据是值得商榷的。 我们不赞成“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概念定义。但是,我们并不否定有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存在,当然也不否认对象有本质属性,不否认“本质属性”这个概念本身。 李先煜同志是从否认事物有本质属性,进而否认“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的。他认为,“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他的主要理由是:本质是内在的一般的东西,而属性是外在的特殊的东西;本质与属性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以“本质”来限定“属性”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 李先焜同志的这种观点是不能够成立的。 首先,李先焜同志关于事物属性的定义是不确切的。他说:“所谓属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或事物的质,在这里本质与质是属于同一序列、意义基本相同的概念)在与其它事物发生某种关系时的外在表现。” 这个定义有两处不确切: 第一,在这里,发生某种关系的不是事物的本质与其它事物,而是事物与其它事物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大都把“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定义为“通过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思维形式”。对于这种“反映——属性”论的定义,有文对此提出疑义,认为不能解决虚概念和抽像概念的问题,理由是“反映一一属性”论说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预设了一切概念都有其被反映者,而且必须是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说,这个定义只承认在客观世界中有对应物的思想单位是概念,否则就不予承认。这样一来,“神仙”、“理想溶液”之类的虚概念,在客观…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语言学习和教学领域重要的实践问题,语言学界对语感的内涵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英语语感在本质上和功能上都要求有英语美感的参与。语感与美感的关系是双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涵盖和从属,语感是基础,而美感是对语感的深化。英语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对英语形式美的感受和认知对语感的形成则更为重要。联想和移情是学习者培养语感所必需的两大心理因素,语感的形成要求有丰富的联想和感情的激发。  相似文献   

8.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质),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量)。笔者认为,目前关于地方立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某些观点尚不同程度地失之偏颇。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定义和划分的逻辑方法分别探讨地方立法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集合概念,如何区分集合概念的种类,如何分析集合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等问题,在我国逻辑学界还是有争论的,本文欲就上述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一、关于集合概念的定义关于集合概念的定义,在现行的逻辑教材或逻辑读本中,表达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对其解释也是不同的。例如:(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许多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叫集合体。例如,“森林”是许多棵树的集合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许多中国人民解放军战  相似文献   

10.
一、对以往新闻定义的考察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许多新闻工作者都在考虑如何给新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迄今,新闻的定义不下百种,但仍未有一个人人认可的定义。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新闻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不完全一致,定义有过宽过窄的现象。因此,要给新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必须统一新闻的归属;准确地确定新闻的本质属性和适度地掌握宽严幅度。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开发在我国已蓬勃发展,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因此科学地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逐步使其达到规范化,已成为摆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弄清这一概念,对理解人力资源开发的其它问题至关重要。本文拟对这一概念的含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关于人力资源一词的定义,目前我国理论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和表述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是人口资源,但对人口资源的涵盖面又有不同的认识.如,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2.
科技理性问题研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理性问题是目前国内哲学界关注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为了将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对科技理性问题进行了两次深入的研讨①,现将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多维视野中的科技理性概念汪信砚教授认为,科技理性是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性”(Reason)一词源自于拉丁文Ratio(计算,账目,理由等),它既指人们依据一定规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理由和根据。当然,“理性”时常也指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作为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理性也就是由人们的活动体现出来并实际地支配着人…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思想     
什么是政治思想?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与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政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密切相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思想,对于政治的概念的歧义必然导致对政治思想概念的歧义。 政治一词在古代就出现了。中国古代一般把政治看作是治国安民的活动,《论语》中有二、三十次直接提到政治,有所谓“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有所谓“政者事也”,“治者理也”等,无非是把政治理解为率领人民走“正道”和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在西方,对政治的研究首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写了一本《政治学》,中心是研究国家  相似文献   

14.
语感新探     
语感新探阚兴礼语感问题历来受到重视。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①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近几年来,在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有识之土又不约而...  相似文献   

15.
薛天祥 《南都学坛》2011,31(4):125-126
研究大学的本质要从大学组成人员、大学职能、大学内外环境、大学层次与学科分类这四个视角探讨;大学的本质是大学学生、教师、管理者三类群体的矛盾统一,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类内容的矛盾统一,培养高级人才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矛盾统一;内涵是大学本质属性的总和,是对大学本质属性认识的更深刻的理解,其重要内容是大学本质属性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新理性精神的探索,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理性主义的观点,而是站在时代精神的前沿,对理性赋予新的含义。它力图证明,传统理性主义的基石虽然“坍塌”了,但理性依然屹立着,理性仍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根据。新理性主义便是在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基础上所理解的一种新理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它有哪些本质属性或特征?对此,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有明确回答。根据决定的有关论述,我们的粗浅体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公有、计划、商品三重本质属性有机统一的经济。它可以用三个公式来表  相似文献   

18.
语感的形成与培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但语感与语言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的研究,却长期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一种有益的探索是从词汇、句子、篇章及利用汉语语感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英语语感,达到“在翻译实践中学习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领导的概念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对包容性领导的定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基于中国文化对包容性概念的理解,梳理包容性相关学术研究、文献,通过探索性访谈研究,对包容性领导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提出包容性领导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语感的性质要素和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能力的系统中,语感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虽然,语感是语言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语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怎样对语感作出科学的界说?这方面论述还是较为少见。下面我们就此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