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乔翔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显现即语言感受现象发生的过程。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居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语感教学必须解决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新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Z1)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它是一种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近似直觉的敏感,准确地、深刻 地领会语言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三个方面的涵义以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 感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许多学者认为语感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知识、感觉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它具备个体性、直觉性、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征。可从语感的形成、认知过程、语感图式构成与教学的关系来探寻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166-168
许多学者认为语感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知识、感觉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它具备个体性、直觉性、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征。本文将从语感的形成、认知过程、语感图式构成与教学的关系,探寻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玲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6):92-95
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是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也是争论较多的焦点问题。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语感是什么?怎样培养语感?”这两个问题进行的。本文从理论层面谈起,探求了语感的含义、特征、心理机制,回答了“语感是什么”的问题;最后落实到实践层面,提出了语感培养的两条途径,回答了“怎样培养语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新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11)
许多学者认为语感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知识、感觉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它具备个体性、直觉性、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征。可从语感的形成、认知过程、语感图式构成与教学的关系来探寻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7.
8.
阚兴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3)
语感新探阚兴礼语感问题历来受到重视。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①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近几年来,在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有识之土又不约而... 相似文献
9.
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4):48-51
语感意即学习者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其相关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感觉.语感能力作为重要能力结构因素贯穿于中学阶段,其影响作用日益增强.中学英语教学要从听说、读、写等三个环节,持之以恒地将语感训练和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在一切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去感受语感、把握语感、实践语感. 相似文献
10.
殷凌燕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能力,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而语感能力是比听说读写能力更高一层的语言能力。对于汉语这种以意合为主的隐性语法关系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语感图式、培养语感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直接凭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和灵魂,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语言输入、文本重建的语感练习和逐渐完善的语言输出等方法培养学习者语感。 相似文献
11.
语感本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2):77-79
语感的本质是主体通过言语图式自动化地进行言语活动的技能.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离不开言语图式,二、在熟练程度上达到自动化,三、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言语实践才能习得. 相似文献
12.
王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90-191
本文通过分析语感的内涵及生成,从母语语感与二语语感的差异入手,探悉语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理,针对语感框架下的母语语感和二语语感的认知,探讨语感对阅读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乾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认识语感的内涵、基本特点、构成要素,以及语感与作品情感的关系,这是语感训练的理论前提。由此,理法分析与语感实践是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两条途径。语感实践主要包括感受生活、重视诵读、多读多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秀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12-314
语感是英语界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概念,但很少有人认真思索过它的含义以及培养语感的途径和目的。虽然语感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隐隐约约、冥冥之中的,但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却是十分肯定的。主要从"含义、特征、方法、意义"四个方面对其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洪茂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0,(2)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具体地说,它是通过耳听、目视、脑思来感知和意会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现象的内在含义,体现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文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74-78
冯延巳是五代时的词坛名家,他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词史上的地位也很重要。文章从冯延巳的生平及其词的考证、冯延巳词的艺术价值、冯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冯延巳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四个方面对冯延巳及其词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以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54-60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辜鸿铭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无疑对深化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乃至近代思想史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这一时期的辜鸿铭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述评。 相似文献
19.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是明末清初文坛上的风云人物。襄少负才名,能诗擅文,及其成年,则积极投身于复社活动,并起到重要作用。入清之后,冒襄隐居不仕,以拒不降清之气节名动海内,然学界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对其始有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平交游、戏剧活动、水绘园唱和、冒董爱情以及《影梅庵忆语》。 相似文献
20.
岳金西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19-26
学术界对明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高拱的研究,肇始于1944年嵇文甫先生出版的《晚明思想史论》,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六十余年来,研究者对高拱的学术思想、政治改革、边疆治理、历史地位、著作版本等内容作了全面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高拱与隆庆阁臣的关系问题,《病榻遗言》的刊刻时间、内容真实性和政治影响力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总结已有的成果,反思存在的问题,无疑对高拱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