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20):62-62
“单身派”是全球第一个专业生产“单身”服饰的品牌。坚持倡导单身快乐,自由,个性的生活方式,并致力于发展“单身文化产业”。其目标消费者定位为18岁到30岁的年轻单身群体和个性人士,他们富有青春活力、注重健康、追逐时尚、有主见、是享受愉悦生活的新潮人群。  相似文献   

2.
纯白 《女性大世界》2006,(10):128-129
2006年以来,新一波的单身热潮袭击中国.此次热潮无论是生活方式上.还是对待婚姻的价值观念上.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剩”女的队伍还在无可避免地继续壮大。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单身的女人徘徊在婚姻的门外?  相似文献   

3.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身者出现在我们身边,他们崇尚单身,宣扬单身的快乐.与之相反,也有一些单身者渴望爱情和婚姻,却又总是止步不前.他们总是在自我反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单着呢?”,他们努力地寻找着另一半,甚至寻找专业的心理导师分析自我,寻求答案.对此,心理咨询师根据多年的婚恋咨询经验总结了单身者的五大原因.  相似文献   

4.
素静 《职业》2002,(3):20-21
A君:单身文化非他人所理解如今的职场,单身人士越来越多,他们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成家立业。与此同时,职场上便相应地兴起了一股“单身文化”。我是一个单身女性,由于害怕孤独、寂寞,近两年我一直习惯在酒吧流连到凌晨两点再回去,遇到工作上和人事上的挫折时,更有  相似文献   

5.
《女性天地》2011,(9):34-34
“第四次单身浪潮来了。”在广东省妇联举办的“华人社会和谐家庭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在论文《都市单身女性的生存状态考察》中指出,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据调查,30.35%的单女在“攒钱买房“,比例超过了“买衣服和美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我们身边的单身女性在逐渐增多。在日本,单身女性被称为“寄生单身”;在欧洲,她们被统称为“Latte一族”;在中国,《男人装》杂志最近做了“中国城市单身女性调查”,盘点了不同城市不打算结婚或者暂时找不到理由结婚的女性群体。单女是一群独立而快乐的人,她们自主地选择单身,并且以单身为乐,幸福地独自生活着。  相似文献   

7.
一个游客来到一个采石厂,问了三个工人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回答:“你看不出我在切割石头吗?”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是在养家糊口。”第三个工人放下凿子,挺起胸膛,很骄傲地说:“我在盖教堂!”  相似文献   

8.
熟男熟女:30岁以上的单身男女关联词:熟年单身以前周围那些没有结婚的人是自身条件不好,现在是许多有能力结婚的人主动单身。“熟年单身”的理由很简单:已经到了这么大的岁数,既然从最初就不肯凑合,干脆就不凑合到底了。于是“熟年单身”从一种另类变成一种常态。事实上,单位情结的瓦解、人口流动的频繁、熟人圈子的缩小,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等,都在促进“熟年单身”群体的壮大。  相似文献   

9.
《女性天地》2009,(2):4-7
第三类单身的起因 在国外,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对金婚的老夫妻婚姻长久的秘诀,没想到妻子竟然说:“我有50次想和他离婚,100次想掐死他。”瞧,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一个屋檐下肯定会有矛盾,第三类单身的起因就是要逃避矛盾。法国伴侣问题专家让·克洛德·卡夫曼在他的新书《伴侣社会学》中这样解释Solo族的成因:“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丽 《职业》2013,(16):7-9
2013年5月10日,马云正式“退休”,而他的继任者——44岁的“单身黄金男”陆兆禧并非IT专业的科班出身,甚至对写代码和系统架构一窍不通。从一名端盘子的酒店服务生,到成为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电子商务集团“掌门”,他的经历比一部励志大片还精彩!  相似文献   

11.
韩勇 《社会学》2006,(2):32-35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婚内单身”的现象,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做“周末夫妻”或者是“SOLO男女”。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已经结婚登记在册,同城相处却各有住所,大部分时间分开生活,定期相聚并一起活动,维持一种类似单身但又似乎处于恋爱中的生活状态。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分居两处,各自工作生活,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才住在一起,共同休闲娱乐。这种“婚内单身”的新型婚姻家庭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个人归属需要发生变化的一种结果,为人类社会已经非常丰富多彩的婚姻家庭模式又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在橡树公园城的街心花园,我和他开始了第一次会面。他在车窗里向我伸出了手:“亚当。”我也握了一下他的手。说出了“伊娃”这个名字。双方一点儿疑问都没有,是专为这桩勾当伪造的。头天晚上,单身俱乐部通知我,让我到这里来见他,据说这里职员扯得成千上万的皮条都很成功。他不仅清秀,又漂亮,  相似文献   

13.
林蔚 《金色年华》2010,(6):30-30
大家给一位海外奋斗的单身精英男接风洗尘。饭点未到,八婆党们已经全体到齐,无他,只是要乘机“八卦”下精英男的个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做好父母     
12岁儿子更像是我“老公”Q:儿子3岁时我和他爸离婚,前夫很快再婚,我一直单身至今。没有父亲的陪伴,儿子也健康成长,很少让我操心。现在他12岁了,朋友说他不像儿子更像我“老公”,因为他总关心和包容我,一点不像青春期男孩。请问这正常吗?  相似文献   

15.
天平 《老年人》2005,(2):18-19
吴学春、杨桂花夫妇原住湖南省新晃县乡下。8年前,辛劳了大半辈子的他们终于盼来了养育之恩的回报: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吴君与吴明把父母接到县城,说要让他们安享晚年。轮番着在两个儿子的单身宿舍“打游击”,吴学春夫妇感到生活很不方便。1998年,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再加  相似文献   

16.
园子 《现代妇女》2009,(4):48-48
从没想过我的“白马王子”竟会是一个带着孩子的男人。他是一家颇有名气的电脑公司老总。在外地还有几家分公司。38岁的他有过短暂的婚史.至今单身,带着一个儿子。和他在一起很开心,我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这个大我15岁的离异男人。  相似文献   

17.
“哎呀不好意思,明天我妈过生日,实在没时间,下次吧!”挂上电话,李阳看到妈妈惊奇地看着他。“同学聚会,实在不爱去,就拿您做一下挡箭牌!”李阳向妈妈解释。“干嘛不去啊,你在外地一年就回来几次,同学聚聚多好啊?”妈妈问。李阳摇摇头:“说实在的,我真怕跟同学相聚。他们谈的都是什么孩子啊,我一个单身插不上嘴。要不然就是股票啊,谁又换车了,买别墅了什么的。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成了‘恐聚族’了.”  相似文献   

18.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南星街道特意为杭州市上城区的50多位单身残障人士举办了一场以寻找“另一半”为主题的交友联谊会。活动现场的一棵“鹊桥树”上,挂满了残障人士亲手书写的一张张“真情告白”,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杨竞 《现代交际》2002,(5):54-55
0段空白的婚姻史 一张白纸才能画下最新最美的图画。虽然有过婚史的男人自有他们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但是在大多数女性心中,一位“洁白无瑕”的单身男士其吸引力却更大,它标志着她们可以不带任何障碍地走近他们的身体,走进他们的心灵,如果跟他一起生活,也不用忍受他没完没了的怀旧。 1张闪亮的金招牌 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仅凭兜里的金钱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猎取女性的青睐,高学历、高智商才是进入高收入阶层,过上高质量生活的不二法门。名牌院校的毕业证是女士们检验男人的一张王牌,尽管科班出身的男士中高分低能者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20.
告别卢安克     
柴静 《金色年华》2013,(1):60-62
1 三年前我在广西访问在深山板烈当教育志愿者的德国人卢安克,今年八月,我收到他的信件,他寄给我一份跟孩子一起拍的电视剧样本,说“我可能没有机会继续跟我的学生做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