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旨在平衡“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差别化待遇,它为研究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了弥补STIRPAT模型在政策评估上的劣势,可采用以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人口流动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地抑制城市碳排放;在这一过程中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技术水平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与城市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关系。由此,政策上应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碳排放强度、分类控制不同城市人口流入规模,助力我国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
客观分析改革开放18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长期宏观经济总量预测模型,地区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人口—经济协调发展预测模型和工业所有制结构演化预测模型等,定量预测中国1997—2010年经济与人口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4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增长速度递减情形下递增,经济发展将迎来又一高峰: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并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国有企业及其与之配套的其他改革基本完成,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较大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会根本改变,但沿海与内地经济相对差距较大的速度将缩小和减缓。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品德结构,就其总体形式而论,包括内在的个体结构和外在的关系结构。分析孔子品德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以及构成品德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四点启示:第一,健全的心理机制是品德完善的重要条件;第三,完美的品德是体现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的诸种美德的平衡统一;第三,研究品德问题应采用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四,当代中国的品德目标应是“仁德”与“智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目标。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需平衡理论主要分析总量平衡和价格平衡问题,而忽视结构平衡和实物的平衡,这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缺陷。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其实质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述的是宏观经济平衡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理论,包括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实物平衡和价值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就是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因此,宏观调控机制运用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现状,选择“硬”政府“软”市场的宏观调控方式是完全适宜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调控与产业政策章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负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二是保持重大结构的基本协调。总量平衡是国民经济的规模扩展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结构协调是提高效益,保持适度发展速度的关键。而产业政...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从我国实际出发,以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发展、货币金融以及分配对社会生产有反作用的宏观调控理论为指导,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以保障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股票市场及其宏观调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市运行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投资分析时,都要重视从宏观经济角度去观察、分析股票市场的运行状态及其变动趋势,研究股市变动与宏观经济进行之间的动态联系;在政策制订和实施过程中,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股票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政府对股市进行适度干预和调控,应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对股市结构和股市的制度框架,即股市的长期发展进行调节,第二个层次是对股市的非常态化运行,即股市的短期波动进行调节,为此应建立政府股市调控基金。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研究农村数字化、农民创业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数字化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循环累积效应且形成了良性互动,但二者与农民创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有待加强;从区域内部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3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农民创业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农村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农民创业活动的增加会抑制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数字化。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价格攀升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产业;房地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的安全。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危害经济持续的发展,其上涨原因主要有:供求矛盾逐步凸显;开发商违规囤地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平衡;经济适用房所占比例极小,无法影响供给、平抑房价;流动性过剩下的被动投机;户籍制度间接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于调整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对策与建议是:调整开发投资结构,增加低价位住房供应;控制开发成本,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期望利润;加大对房地产价格的检查与监管力度,维护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于2022年上半年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扩大信贷投放、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然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初期主要经济体下调利率导致经济滞胀和资产价格持续攀升。采用混频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动态因子(MF-MS-DFM)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周期,并通过反事实结构向量自回归(CSVAR)模型考察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内利率下调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及其金融信贷渠道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扩张期内利率下调加快金融信贷扩张,金融信贷渠道放大利率下调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经济收缩期内利率下调抑制金融信贷的扩张速度,金融信贷渠道导致利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提振效果减弱;经济扩张期内金融信贷渠道会放大利率下调导致的人民币贬值与房价、股价上涨,缓解利率下调导致的债券价格上涨。研究结论证明,金融信贷渠道对利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提振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且可能导致经济收缩期内利率下调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复苏,经济扩张期利率下调的房价、股价存在信贷驱动因素,可为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从要素禀赋及其演变出发讨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升级问题。文章首先总结了新结构经济学的要点:产业结构内生于禀赋结构;禀赋升级决定着产业结构升级,遵循比较优势是升级禀赋结构和持续产业升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好方法;在每一个给定的发展水平上,市场都是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但同时政府需要在经济向更高阶段的转变中发挥积极的、因势利导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认为交通通达性的提升、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人力资本及其构成的升级是民族地区禀赋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基于这些分析,文章研究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就业结构滞后于生产结构和去工业化是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政策建议,包括禀赋结构升级战略、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和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我国30个省市地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解析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约束下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均呈现出东部最高,中西部较弱的分布特征;在正式环境规制约束下,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呈现出“强促进-弱促进”单门槛的特征;非正式环境规制约束下,二者具有“抑制-促进”的单门槛关系;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门槛变量时,二者存在“促进-抑制”的单门槛关系。未来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正式环境规制制度,使金融集聚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尽快位于强促进区间内;同时,充分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监督作用,强化国民对企业污染行为的监督作用;并重视外资引进质量,规范外商投资行为;西部地区则可适度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强度,但也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最高形态,防范落入产业空心化和实体空心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是否舍理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潜力和趋势,在经济增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苏北地区发展必须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对苏北、鲁南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苏北、鲁南地区各自工业化内部各产业变化趋势、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第三产业状况,探讨并提出了以经济带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势地位;以高新技术为动力,自主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政府有效作为为手段,优化产业升级的外部环境等一系列苏北地区产业优化与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分析以及转轨时期的中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作用。基于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结构确实是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中间变量,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呈正向变动关系;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均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效应及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大小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现出明显的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目标的确定,也需 要科学的定量支持。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利用中 国2000年投入产出表的有关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引发宏观经济波动.然而,由于各大产业的内部构成和运作方式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它们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率是各不相同的.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对宏观经济波动贡献率最大,但是,第一产业的作用在统计上更为显著,而第三产业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宏观经济波动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因子分析理论,对陕西省就业与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验证了劳动力资源、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是否与就业存在因果关系。然后建立就业与宏观经济因素间的系统控制模型,目的是为了从就业发展短期波动规律与长期趋势来揭示陕西省就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系统作用关系,对陕西省就业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结构的平衡是集约型再生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国民经济总体的宏观经济水平来分析再生产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评论的专著所反映的正是从宏观经济水平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平衡的结果。它根据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其调整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就业、产出、收入三个方面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其缺陷;着重从政府行为、农民局限、市场功能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对如何消除障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成长与进步,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融资决策的外部条件,税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要素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以不完全信息博弈下的企业价值模型为基础,通过资本结构最优跨期决策的推导,得出宏观经济要素与资本结构优化的动态关系:资本结构优化方向应与税率变动方向相同,与利率、通货膨胀率变动方向相反。并且,利用1995-2004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